【海热点】看完吐了!你早茶常吃的肉丸、蒸排骨竟是这么做的,海口这个无证作坊被曝光

 

好恶心!...





  无论是中高档的茶楼,还是大街小巷的老爸茶店,像牛肉丸、蒸排骨、紫菜卷等点心,均是茶桌上必不可少的。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沙足村内的一间简陋的毛坯房内,切好的排骨装盆放在墙角的地上,操作工人不戴手套直接用手搅拌肉泥,操作间内不时有蝇虫飞舞,存放原料的房间内还晾着衣服……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个紫菜肉丸、烧麦肉丸等肉制品就是从这里制作后送往文昌、三亚等地。

  11月1日,美兰区灵山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该毛坯房内的肉丸加工作坊突击检查,原地查封肉丸成品共计103包,并调查原料来源以及成品销售去向。



工人不戴口罩,直接用手抓肉泥,操作间里蝇虫乱飞。

市民举报:毛坯房内藏着一肉丸作坊

近日,市民小汪向记者反映称,美兰区沙足村一栋两层未建好的毛坯房建在一块杂草丛生的田地边,周边还养了鸡和狗。房子是一村民盖的,可前段时间住进了几名陌生人,屋子里常常传出机器搅拌的声音。

“一开始我以为是有人在装修房子,后来发现有人在房屋一楼制作肉丸。”小汪说,他透过玻璃窗发现屋内有两三个冰柜,制作肉丸的工人大约有5个人。一楼是加工场所,二楼则是工人住处。通常加工肉丸的时间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工人将肉泥搅拌好后制作成肉丸,装到封口袋打好包。每隔两三天,一辆面包车就会将制作好的肉丸拉走。

“对于制作好的成品送往哪里,我不太清楚。”小汪称,这一肉丸作坊卫生环境较差,不时能看到有蝇蚊在操作间内飞来飞去,而制作肉丸的工人均未配戴口罩、手套,直接用手操作,制作出来的肉丸能卫生安全吗?

记者目击:工人光膀直接用手抓肉泥

切好的排骨放在墙角边上的纸盒上,一旁还有拖鞋。

11月1日,记者根据小汪提供的情况找到了这栋两层楼房。记者看到,这一栋两层楼房从外观上看十分简陋,房屋外墙还未贴瓷砖。房屋门前停着一辆面包车,门口旁边还有一些疑似冻肉制品的外包装纸皮。

在确定该场所有加工行为后,记者向灵山食药监所反映。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对这一加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记者进入屋内看到,一名女子正在炒菜,而一旁放着两台肉类搅拌机,其中一台正搅着肉。房屋中间摆着一张不锈钢桌子,桌上放着两大盆已经搅拌好的肉泥,一名光着膀子的男子未配戴口罩、手套,直接用手揉着肉泥。桌子旁的垃圾桶由于未加盖,不少蝇虫在周围飞来飞去。

房屋墙角处还放着两台冰柜,存放有紫菜肉丸、玉米肉丸等肉制品。而在一小房间门口,一盆已切好的排骨装盆放在地上,在该房间的地上,摆满了用于调味的酱油、鸡精、麻油等配料,原本用于存放原料的房间内,还晾有裤子、毛巾等,整个“仓库”显得十分杂乱。

记者留意到,这一栋房屋属于毛坯房。工人生活区与操作加工区不分,同时这一制作肉丸的场所没有任何的“三防”措施,而养在房屋外的小狗不时会进入操作场所溜达。

老板透露:肉丸成品送至文昌三亚等早茶店

灵山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现场发现的成品进行清点。

据作坊一负责人朱老板介绍,他与朋友此前经营一家老爸茶店,由于经营不善,茶店生意亏了。半个月前,他与朋友将此前的一些设备搬到这里,打算过渡一段时间再重新找地方经营,然后申请相应的生产资质。

“我们所使用的猪肉都是从大英农贸市场购买的。”朱老板称,由于每天都与固定的摊主购买,因此没有索要“两证”。而购买的进口冻肉制品,都是从冻库购进的。随后,朱老板向执法人员提供了购买冻肉的票据。

在现场,执法人员找到一本销售收据。记者看到,收据的日期自10月22日开始,收据上写有“公坡”、“城西”、“三亚”,而每一笔销售量少则200多元,多则900多元。朱老板称,“公坡”、“城西”均是送货的地点,都是送到文昌、三亚一些小规模早茶店。客户通常是电话订货,他们才制作加工。“成品制作好后,我们就通过汽车快运发给客户。”

购进肉丸的早茶店不会核实相关资质吗?对于记者的询问,朱老板坦言道,有些茶店会询问,他们都会向对方承认还未办理证照,但也有部分茶店从未问过。

由于该作坊卫生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猪肉“两证”,同时未建立进销台账,灵山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现场冰柜内的紫菜肉丸、玉米肉丸、烧麦肉丸共计103包原地查封,并调查原料来源以及成品销售去向。

来源: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记者:蒙健

编辑丨张运桐



2017年度《海南日报》系列报刊开通网上征订啦!详戳下图↓↓


    关注 海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