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的三次“建”和“修”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





有着“潮人精神文化家园”之称的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是全国34个开埠城市中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开埠区。这个保护区的核心,是承载着潮汕人集体记忆的小公园亭。

近日,这座位于小公园开埠区五路交界中心、名为“中山纪念亭”的凉亭启动修缮工作,将按照新近发现的1934年建亭的施工图纸恢复原貌。

小公园亭也曾经历过曲折:因历史原因,这座最初建于1934年的亭子,在1969年被拆毁;1997年,在社会倡议下,小公园亭得以在原址重建。

近20年后的今天,这座亭又将迎来修缮。有趣的是,小公园亭三次“建”和“修”,均由社会资本出资。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

  • 建亭
商号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名出资修建

关于小公园亭最初建亭一事,凡是熟悉汕头老市区历史的人都能讲出一个有着商战意味的故事。

1932年,梅县籍华侨李柏桓等人集资50万光洋,在汕头市区小公园安平路与永和街交界的地方建成七层高的营业大楼,名曰南生公司。

南生公司建成后,大楼前留下一块空地,也就是现在小公园亭所在的地方。

汕头市政府便通过民间筹款的方式在此修建一处喷水池,并立有一块写着“万国朝宗”的大石,种着树木花卉以供游人休息,人称“小公园”,这也是潮汕人民习惯于将“中山纪念亭”称为“小公园亭”的原因。



1958年的汕头小公园。韩志光 摄

当时的汕头被恩格斯誉为“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在开埠之后往来贸易频繁,香港的大新公司也准备在汕头设立分公司,派人到汕头考察地址,便相中了这处位于五条马路交界的黄金地点。

南生公司及周围商号得知此事后,深知以本土商号的实力,难以与香港大新公司相抗衡,便试图通过种种手段阻止大新公司进入汕头。

在一番谋划之后,由李柏桓牵头,与周围商号联名,向市政府申请改建小公园,在此建立中山纪念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在当时受人尊重,又先后来过汕头三次,所以该申请顺利通过。

1933年,李柏桓带头出资500块光洋,并与周围各商号一道,组织改建小公园委员会,在商号出资之余,还向各界热心人士募捐。

在招标的过程中,上海装潢社中标,材料费共计4300块光洋。

1934年4月,中山纪念亭正式开工。由于此亭是纪念孙中山先生,大新公司方面得知后也只好作罢。

从汕头市文广新局提供的新近发现当年小公园亭施工图纸及说明的图片来看,上海装潢社的估价在当时是最低的,并且在说明中有“除据图说建筑外其三层瓦缝则采用绿瓦筒(石湾出品)及四路石阶级柱各加白石狮……”等字样,详细地讲述了当年施工的经过。

1934年8月,小公园亭的修建因资金用完而工程尚未完工的缘故暂时停工,后来通过演戏筹款以及商户出资设印有商户广告的水泥椅等方式再次筹措建亭资金。

同年12月5日,小公园亭通过验收,同年12月10日上午举行落成典礼。至此,小公园的改造及小公园亭的建设工作便宣告结束。

  • 再建
热心企业独力承担超百万建设资金

由于当时的汕头埠是潮汕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而这里又是汕头埠最为繁华的地段,小公园亭便成为众多潮汕人关于故乡的共同回忆,甚至在即将出洋谋生时,也会来到这里走走,感受故乡的繁华,往来的商船人流更是将小公园亭的记忆传播出去。

一时间,小公园亭甚至成为了汕头繁华的代名词,也是潮汕人的集体记忆。



小公园亭位处汕头小公园中心地带。杨立轩 摄

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因为“破四旧”的缘故,从旧时代走入新时代的小公园亭惨遭毒手。为了拆除小公园亭,甚至不惜出动了炸药爆破。

就这样,小公园亭留存的,只剩下记忆,甚至连亭的部件也都没有留存。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

时间来到了1997年。在这亭子被拆毁的近30年间,汕头市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市民一直在怀念小公园亭。

回乡省亲的老华侨们,回到这片尚且繁华的地区寻求当年回忆,却无果而终。

由于从小便在小公园一带成长的缘故,也听到不少想要重建小公园亭的声音,时任汕头市鮀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郑良奇便打算出资出力,让这承载潮汕人集体记忆的地标得以重现。

经过向区市二级政府的申请并得到同意,小公园亭的重建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郑良奇的儿子郑旭升告诉记者,父亲一直以来都热心社会公益,得知父亲与叔叔谋划重建小公园亭时,他非常支持父亲的做法。“虽然我没有见过小公园亭,但我知道这座亭对于汕头的意义。”

“当时我哥的这一想法得到政府同意后,我们便着手开始准备工作。由于手头没有任何资料,便通过登报向社会征集,收到了不少照片,很多是照片提供者在小公园亭留下的旅游照。同时,我们也向小公园亭周围的住户征询他们的意见。”郑良奇的弟弟郑成华回忆道。

在资料收集到一定阶段,兄弟俩便邀请熟悉亭台设计的汕头特区设计室主任刘季良根据资料主持设计小公园亭的图纸,制订施工方案,并到潮州枫溪订制亭盖所需的琉璃部件,准备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根据施工方案,重建的小公园亭主要材料为混凝土。

“在平整花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原先小公园亭的柱基,经测量,与施工图纸所设计的基座的尺寸基本一致。

建设的前后大概花了三个月,附近居民对于重建小公园亭一事感到非常高兴,经常有人向施工队提供解暑的青草水,非常热情。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工程结束后,有一位当时六七十岁的老伯,说他自己住在周围,是一位退休的摄影师,他每天拍一张小公园亭的建设进度,最后冲洗成两本相册送给公司留念。”

当年建设的过程,郑成华回忆起来仿佛历历在目。这项工程超百万元的资金,均由鮀岛建筑有限公司独力承担。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当时的鮀岛建筑有限公司有一定的实力基础,现在汕头礐石风景区的飘然亭及中山公园、金砂公园的一些亭台便是他们承建。

  • 修复
让小公园亭回到最初模样

进入21世纪以来,汕头东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口开始向东迁移,位于城市西部的老城区日渐冷清,历经岁月的骑楼与民居成为城市历史实物,小公园亭也从繁华的见证者,开始变为老市区的标志物,成为不可移动文物。

重建时种下的4棵木棉树,已经高过亭子的高度。它们守护着小公园亭,也为来亭中的休息者提供荫蔽。而与小公园亭相伴的南生公司,则结束了自己的经营。

虽然一度由于失管造成小公园亭出现局部破损,但这里仍然承载着潮汕人的记忆。不少在外游子回到家乡,会到这附近走走逛逛,也有一些对潮汕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游客,会来到这里感受时光的味道。

小公园的保护也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



在汕头小公园,将进行修缮的小公园亭已搭起脚手架。杨立轩 摄

随着今年7月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草案的出台及小公园开埠区范围的初定,小公园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骑楼试点修缮的展开,也使得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进入实操阶段。作为小公园开埠区核心的小公园亭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由于1997年建成的亭与1934年建成的亭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声音提出,希望小公园亭能够恢复1934年建成的原貌。

一家从事古建筑木结构工艺的民营企业——大宇木业出资担起修缮小公园亭的工作。

企业负责人黄茂雄是汕头潮阳区人。他告诉记者,出身于木匠家庭的他,小时候曾被奶奶带到汕头小公园一带。

“我那时候知道,小公园有个亭,也知道这一带很是热闹。”黄茂雄说,作为“60后”的他,青年时代再次来到小公园亭所在的地方时,却找不到儿时的记忆。

后来,黄茂雄对于古建筑木结构萌发兴趣,在从事木业经营之余,也走南闯北学习古建筑的木结构,并向专家学习探讨。

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他熟悉了古建筑木结构的技巧,也组织起了一支团队从事相关行业。

黄茂雄说,之前他对家乡的关心较少,但是最近注意到在汕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行动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改变。

“作为汕头人,我觉得应该为汕头的这份改变做点什么。原本我计划在公众场所捐建一条木走廊,但当我了解到原貌修缮小公园亭这一呼声后,便想把捐建木走廊的资金用于修缮小公园亭。”他说,在修复过程中,他将使用上等的缅甸柚木。

3次建设及修缮均有社会资本出资的小公园亭,这只是社会资本投入小公园开埠区保护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社会资本投身小公园开埠区改造并不止大宇木业一家。联泰集团、宜华集团、东楚建设公司已经分别认捐小公园保护专项资金。

金园实验学校、潮阳实验学校也认捐位于小公园开埠区周边的省级文保单位同文学堂修缮资金。



汕头文化地标小公园亭启动修缮,工人将原部件小心翼翼拆下保护好。许端阳 摄

[ 相关 ]80多年前手绘老图纸“意外”现身

时隔80多年,当初的小公园亭在汕头人的记忆中早已斑驳,有关部门要如何做到原尺寸、原风貌修缮?

就在小公园亭启动修缮之时,一张80多年前手绘老图纸意外现身。

今年国庆节前夕,汕头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正着手准备启动妈宫前升平戏院修复工作。在寻找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汕头市图书馆和汕头市档案馆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拍摄于1940年的小公园中山亭老照片和一份1934年原始建设图纸。



1934年汕头小公园亭施工说明。汕头市文广新局供图

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们有意识地把资料记录保存了下来。没想到,10天之后,汕头市委、市政府传来了热心企业家准备捐资修缮小公园中山亭的好消息。

目前,小公园亭最终的修缮方案仍未确定,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修缮或将保留1997年建设小公园亭的构件,对亭身主体结构进行修缮,尽可能忠实地恢复1934年的原貌。

[ 汕头智库 ]

小公园亭修缮折射公民意识

从历史上看,小公园亭修缮的背后,是汕头人公民意识的折射。公民意识是一种对社会身份的认知,其中包括了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共责任的担当。

1934年,小公园亭作为一处公众空间,周边商家及民众的捐建行为便是公民意识的体现,为社会的建设作出能力范围内的贡献。

在当时,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山公园的建设。小公园亭1997年的重建和现在提出的修缮,也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

汕头是汕头人的城市,作为汕头人要有一种城市主人的心态,建设好汕头是每一位汕头公民应该做的。

最近台风天过后,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亲自上街清扫,并且表示这是“做家务”,公务员也纷纷响应上街“做家务”。这种意识值得汕头市民学习,这不只是公务员该做的事,而是汕头人该做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在风灾面前尽自己能力,那么公民意识便能根植于汕头人的心中。

说回小公园,如果有更多有能力者能够在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像当初建设小公园亭一样建设小公园,那么小公园的复兴指日可待。

这不全是政府应该做的,也需要社会的配合参与。

纵观历史,一座城市能否得以发展,决定因素还是人。除了要求市民具有公民意识外,还需要团结好各方面的力量。

汕头埠当年的繁华,不只是潮汕人有贡献,客家人和广府人也有一份努力。

如今,小公园的发展及汕头的振兴,也都需要团结海内外的力量,引进人才,共同为这座城市的明天而奋斗。

陈汉初(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 延伸 ]

4棵大树“搬新家”

随着小公园亭修缮工作启动,亭周围4棵木棉树得到了迁移。

汕头市城管局属下城绿中心出动2部挖掘机、2辆平板大货车、1部吊车、1部登高车和1部小货车,共14名工作人员参与迁移重种工作,将木棉树栽种到儿童公园东园。

那么,在小公园亭修缮完成之后,会不会将木棉树移回来重新种植?

参与小公园亭修缮工作的汕头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总工程师王丹表示不会。根据历史照片来看,1934年建成的小公园亭周围应该为金凤一类的植物,修缮完成后应该会根据历史图片请园林专家重新设计规划亭周边的植被。
作者:许端阳
小编:圆圆


    关注 汕头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