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日网约车新政没如期出台,但小伙伴们的黑车攻略已经传开

 

逃离北上广,其实指的不是高房价,而是希望。...



传说中,北京新政意见征求结束后,11月1日就要出台正式文件。

小伙伴们内心好紧张,好紧张……

一分一秒,仿佛都是煎熬。但从11月1日凌晨一直等到了2日,靴子还是没有落地。



天已经变得很冷,秋裤穿上了,棉裤也快穿上了,暖气还没来。

一想到很快各种打不到车、价格飞涨了,以后冒着刺骨寒风,满街追着公交、出租车的情形,心理还是难过的不要不要的。



打开手机的网约车软件,这两天,国贸、大望路,这些高大上的地方,满屏都找不到有车可约。

一想到今后有钱买不到车,也约不到车,我的泪水不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可惜是在别人的宝马车外。




新政“爽约”或因细则备受争议
没有如期发布,大家猜测,有关部门可能对新政有更多的考量。

此前,京人京车、轴距2700mm、排量2.0L或1.8T等严格标,像一个深水炸弹,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并在全社会激发了大讨论。

据说将有80%以上的网约车的规格不符合车型条件。这意味着大量司机下岗,市民无车可约。京人京车,更有网友质问“为什么领导、企业老板、教授、医生都可以不是北京人,网约车司机必须是北京人?”“是不是以后外卖、保洁阿姨,都要是北京户籍?”

流传最广的还有这个,虽然是玩笑,但是道出了一个真相——

当网约车司机,条件相当高的。



在意见征求期间,各方的意见如潮水,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论,对待网约车应该要要三思。

人民日报在《北上广深请三思》认为,地方城市的网约车条文,与几个月前交通部所出台的两个文件相比,条件苛刻了许多,或有过度执行之嫌。



新华社《网约车政策落地不能“跑偏”》中指出,网约车细则落地和出租车改革推进,是牵涉面广、利益诉求复杂的民生改革,改革的顶层设计能否落地生根具有风向标意义。地方政府部门应吃透政策精神,充分听取市民、司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用创新和智慧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勇气和魄力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让网约车细则“跑偏”。



更早之前,李克强总理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际上,网约车作为新兴的共享经济,给很多市民提供了便捷实惠的出行方式。

引导网约车健康发展、平稳过渡,符合各方的利益,更是保障老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一个具体体现。



上班族加紧研究“黑车攻略”
使用网约车频率最高的,以上班族居多。

每天,北京的上班族保持着高节奏的工作生活节奏,在城市不同地段来回穿梭:

一早要从不同住处赶到办公室

一天中要赶去不同的地点办理各种事物

晚上可能加班很晚才能回家

尽管北京地铁很发达、出租车很多,但远远跟不上这个城市的人口,和运营的速度。在很多地方,等上半个小时都打不上一辆出租,是常事。



尤其是加班很晚,年轻人赶回郊区的住宿,找不到合适的工具,便捷实惠的公交车,能够舒缓他们旅途的疲惫,给他们一丝的安慰。

不过可以预想的,网约车新政的意见征求稿,要求之高,已经让很多上班族心生失望,不知道最终版能够吸纳多少来自老百姓的声音。

好不容易生活得到了改善,又要重回打车难、打车贵的局面,也正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

已经消失了好长时间的“黑车攻略”,又开始在朋友圈、社群中流传。

百度上的“黑车”指数,在最近一周快速暴涨。



黑车治理一直都有,但收效甚微,就是因为它有生存的土壤。网约车的出现,让黑车逐渐挤出市场。

正因为看到网约车将大批量退出市场,黑车开始卷土重来。



而如今,年轻人本来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现在不得不分出精力,花很多时间在研究黑车攻略上,实则一种无奈,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房价越来越高,所以年轻人不得不搬到近郊和郊区居住;打车又难又贵,年轻人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出行问题上,如果衣食住行样样不方便,那么年轻人必然对未来失望。

逃离北上广,其实指的不是高房价,而是希望。


    关注 北京新鲜事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