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视停播,港剧没落?

 

香港亚视自2015年被通知取消免费牌照后,原本广播至2016年4月1日,但在2月29日亚视举办员工大会,宣布...





香港亚视于2016年2月29日宣布从3月1日起将停播,只保留保安、人事部员工守住亚视资产,其余员工全部解散。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亚视,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从1982年更名为“亚洲电视”至2016年清盘倒闭,根据控股股东及运营策略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亚视逐渐减少自拍剧产出,改为播放外购剧主要发生在封小平与刘长乐时期和王征时期,股东大乱斗、收视低迷、亏损严重则集中于王征时期,为方便大家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脉络,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亚视四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一、亚视发展概览
1

邱德根时期:为亚视奠定基础


1982年7月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注资1亿港元购入50%的股权,获得共同经营权,并于9月24日将丽的电视易名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1984年邱氏购入余下股权,全权控制亚视。邱德根接手亚视后,进行不少大事改革,令亚视的收视率及财政渐有起色,是亚视众多股东中,少数能获得盈利的老总。邱德根接手亚视,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选秀方面, 1985年,亚视获得《亚洲小姐》的主办权,打破TVB十多年的选美活动垄断,开创了“男性选美”的先河;电视剧方面,《天蚕变》、《大地恩情》系列、《大侠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少年慈禧》等精品电视剧均在这一时期推出,市场份额一度与TVB接近。其中乡土剧《大地恩情》让当时无线播出的由当家小生郑少秋主演的《轮流传》惨成炮灰,收视溃不成军,成为无线开播以来首播遭到腰斩的剧集。
2

林百欣时期:带亚视走向辉煌
1988年6月,林百欣以家族名义向邱德根购入亚洲电视30.83%的股权,成为董事局主席。自此之后,亚视扭亏为盈,到1996年盈利1200万。林百欣时期,亚视打响了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电视挖人大战,通过“高薪”及“情义”,将沈殿霞、曾志伟、何守信、郑少秋、黄日华、任达华等原TVB明星聚集到麾下;剧集方面,《银狐》、《戏王之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经典剧集在这个时期推出,市场占有份额与TVB数度拉近至4:6。
3

内地控股时期:伤筋动骨由盛转衰
1998年5月,刘长乐联合封小平等人组成龙维有限公司与黄保欣的联旺有限公司分别得到亚洲电视46%和5%的股权,总价7亿港币,黄保欣出任董事局主席。1999年,亚视购入《还珠格格》版权,首次播放收视率逼近23个百分点;2002年8月亚视获广电总局批准,本港台、国际台正式落地广东珠三角地区,成为首个在大陆落地的境外免费电视台,落地以后,与广东有线进行广告分帐。同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批准的200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广播牌照。
4

王征时期:“白武士”变千古罪人
在亚视经营状态每况愈下时,王征于2010年3月通过亲戚黄炳均购入亚视52.42%股份。王征一开始对亚视的重塑颇具野心,但在王征麾下,亚视并没有太大起色,反倒是雪上加霜:首先,王征上台后停止了剧集生产,并推出艺员再培训与减薪政策,变相逼迫员工离巢;其次,在王征主管亚视期间,做为一个电视行业新人却对诸多部门给予过多且不必要的意见,使亚视出现多次播出事故,被人诟病电视节目质量下降,用重复的节目填充空挡;最有名的一个段子是,“亚视竟然播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最致命的是,王征的入主直接引发了亚视内部股东大乱斗,最终导致了亚视停播的结局。

二、亚视停播的原因
1

自断内容命脉


2007年起,亚视新剧拍摄减少甚至完全停产,制作节目的数量与质量更不断下降,曾因制作无数经典剧集闻名的亚视,放弃了自己最有力的竞争优势。停止自制内容的主要因素一是制作成本,二是收视率。一家电视台当然希望拍出来的剧有好收视,收视率高了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在电视台投放广告,既可以为公司带来收益,又可以回收成本。可惜亚视近些年严重亏损,所以亚视为节省开支就减少甚至一度停拍剧集,转而播放高收视率的外购剧。
2

脱离群众口味
亚视高层不拍电视剧,除了想“以小搏大”、不愿投资高成本的电视剧,还有就是脱离市场、不顾观众口味。亚视应该多推出一些贴近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节目或剧集,根据受众需求及时创新,跟上观众口味变化的步伐,避免套路化的剧情和语言风格。
3

误判自我价值
虽然亚视收视长期低迷,但是对自己“免费电视”的地位自视甚高,曾经用堂皇的借口阻扰特区政府发放新的免费牌照,又制造舆论压力试图迫使政府不敢将自己停牌,如意算盘最终落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在下滑,政府迫切需要新型舆论工具在互联网时代争夺舆论主导权和影响力,电视台若继续无所作为,哪里还有自恃的资本?
4

股东争权夺势
在亚视存活的58年时间里,曾有过7次以上的易主经历,进入2000年后,频率更为密集,且都夹杂着家族间的利益斗争。2010年后,亚视内部两大股东势力从最初的办台理念不同,演变到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股东的动荡不定导致亚视的战略不明、管理不畅,进而影响亚视的经营与发展。“流水”的大股东如此复杂地争斗,公司衰落只会是必然。

三、港剧发展出路
亚视停播、香港TVB没落,是否都预示着港剧的发展也将走向尽头?电视台倒闭、本土市场缩小、水平日益低下的剧情创造、粗糙的服饰和场景等这些现象都仿佛暗示着港剧产业已经进入了它的终结时代。但是不可否认,港剧曾经辉煌是中国任何一种电视剧无法取代的, 它的影响在许多观众的心中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在分析近年的港剧在本土与大陆的收视率来看,人们对港剧的向往和喜爱不仅有着一如既往的习惯还有着更多的期望。从2008 年来,大陆各电视台播放的港剧,如《珠光宝气》、《宫心计》等片在同时段播放的电视节目中收视率都是名列前茅,甚至在后来的复播时段,收视成绩也是非常骄人的。这意味着,港剧产业虽然是在下坡的路途上, 但是却并非穷途末路, 要想再创造港剧的辉煌成绩,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循环阶段,是港剧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困境。可以在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上来解开这个困境局面。
1

提高港剧产业的经济创收能力
提高港剧产业的经济创收能力, 才能有更好的经济基础来发展香港电视剧。在香港的电视剧产业上,电视剧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收视费与广告, 但是由于社会盗版的猖獗和网络电视的管理不规范, 从而间接地使港剧在收益上有了很大的削减。在这一点上, 香港电视剧产业机构应该加强与发达的电视剧机构和电视剧发布的网络平台合作, 保护自己的合法版权和网络剽窃。如选择优秀的电视台与自己电视台同期播放最新电视剧,既可在剧集与广告上收益,又可第一时间获得最多的观众。
2

扩大内地市场
港剧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再现曾经的辉煌,内地的广大市场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而且也应该是香港电视剧产业未来之路的重点。近年香港与大陆合拍的《香港姐妹》、《岁月风云》,虽然观众认为诟病很多,但是却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种合作在现在看来,由于两方创作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品的磨合虽然显得还是不纯熟,但是却已是大势所趋。当然,除了在制作与演员的合作上之外,港剧还应该将更多的作品内容融入大陆,让大陆的观众产生更大的共鸣,也让香港的观众更多地了解大陆。
3

引进优质内地人才
香港电视剧的人才缺乏,从演员的青黄不接到创作人才的几近枯竭, 这都让香港电视剧产业的危机迫在眉睫。香港电视剧产业在立足于加强内部艺人的管理上应该放开门户,优质足量地引进内地人才, 为香港电视剧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如加强与内地演员的合作,不拘泥于选美形式的培养模式, 大胆地启用有潜质的新演员和年轻演员, 尤其是重视对内地优秀创作人才的引进。

参考资料来源:腾讯娱乐、搜狐财经

责任编辑:张家榕

校对:王怡

谢谢关注,欢迎常回家看看

微信后台回复数字“1”

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查看言之有范精选文章汇编

交流合作邮箱:yanzhiyoufan@163.com



    关注 言之有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