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 “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 ——暨国际华语教育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11月3日互动专刊(四)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暨国际华语教育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峰论坛11月...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 “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 
——暨国际华语教育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11月3日互动专刊(四)
专家课评
 
红黄蓝白青,选择见匠心
——虞大明《女娲补天》评析
某君进饭店,招来店家:

老板,有何特色菜请介绍。

炒青菜。

太普通。

炖萝卜。

太常见。

红烧肉。

太一般。

请问客官到底要何菜?

特别的少见的不一般的,有吗?

老板摊摊手:那没有。

相信老师备课都有点菜经历,都想点一些不同于常见的有特色的菜。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如果要“点菜”,选点也有多种:

英雄情结——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神奇想象——夸张、幻想的神话特点;

文本练笔——化平凡为神奇;

想象规则——想象非胡想,奇妙有依据。

……

这就像文中的五彩石,红黄蓝白青,选择见匠心。

对于三下年级的课文放到四上年级来上,该选择那个点呢?虞大明老师选择了第四个点,这是颇显匠心的。我猜想是否有这样的考虑:一、前三个点可能学生已经上过了,再选可能会有重复;二、神奇想象是神话的标志,教神话故事大家都是必选,而神奇想象如何巧妙则是教学鲜见的,更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的;三、学生喜欢神奇想象,但常常会有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如何想象有依据需要有效引导。

围绕这一选点,虞老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展开。一、猜神话故事;二、梳课文情节;三、一般关注神奇;四、重点关注巧妙;五、拓展强化巧妙;六、言语交际说巧妙。其思路是文本(以课文为本)——拓展(以积累为策)——语用(以运用为的),是完全符合教学逻辑的。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前三个环节颇为有趣也颇有实效。第一个环节,图画猜故事常见,但是用图画的某一切块猜童话故事,这是一般教学不常见的。部分肢体、部分环境、部分物件,其实都是童话故事的某一要素。用要素去猜故事,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有压力也感兴趣。第二个环节,用缩词法梳理故事情节,融关键词提炼、文本批注、内容把握于一身。这是在学生已经粗知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学习行为,完全符合学情。第三个环节,举例说明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这应该是本课文必点的菜。常见的是教师点菜,学生品尝,而虞老师是让学生自己点菜自己尝。

教学如点菜,既要追求材色香味型,更要注意少简快廉净。在后面的几个环节,我认为虞老师点菜还理想化了点。

云彩有五色,补天石就有五色;云彩有黑色,彩石也有黑色;嫦娥奔月,就有八月十五吃“月”饼;太阳剩下一个,是因为现实生活只有一个太阳等等;虞老师到底有什么意图呢?是神话想象不能脱离现实?是先有事实才有想象?是神奇与巧妙的不同?似乎都有,又似乎不是。意图不清晰,教学走向就模糊。从提供的设计看,虞老师倾向于神奇与巧妙的不同,而这两者实际上是很难区分的。因此后面几个环节学生走得比较艰难,老师牵着走就比较明显。

红黄蓝白青,学情见匠心。要中年级的学生正确把握神奇想象与现实的联系,要求太高。还是应该定位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学生举例说想象神奇的语段,就可以发现课文还有许多不神奇很平常的说法。“造”船、“找”石、“挖”坑、“端”石,那都是常人做的凡事,怎样把凡事写成神事,写出神奇,这不是很有教学价值的吗?

虞大明老师是我敬佩的一位老师,他教学风趣幽默大气扎实,这节课也表现了他一贯的风格。后半节课不太理想,也许是红黄蓝白青,非要把“青”选择为“黑”的原因吧?

(浙江  赖正清)
群文阅读教学的新探索
——蒋军晶老师《草莓新闻》听后感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大陆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说起群文阅读,蒋军晶的名字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可以说,在当下群文阅读的研究和实践中,蒋老师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从《创世神话》开始,蒋老师的群文阅读研究之路走得扎实而精彩。今天下午,他的群文阅读《草莓新闻》一课,又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

探索一:从课文学习走向生活应用的教学取向

倘若梳理蒋老师之前的群文阅读课,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故事,更多的是以“历史性”题材为话题,虽然能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完全无关,但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草莓新闻》则着眼于学生面临的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选择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新闻报道,且是学生都很熟悉和喜爱的草莓食物的新闻,作为群文阅读的话题,这看似只是教学话题、阅读材料的差别,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注重课堂与生活的关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关于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历来都是国内外教育史上比较受到重视。20世纪以来,回归生活世界,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追求。教学回归生活,就是将教育教学同学生的社会活动联系起来,使得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遗憾的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只重视文本内容的学习,忽视课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甚至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天然联系,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到课堂是课堂,生活是生活,泾渭分明,互不关涉。《草莓新闻》的教学,无疑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壁垒,打通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管道,使得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回归生活、联系实际中,赋予阅读内容与学习活动以生命和活力,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的潜在意义和课程价值。

探索二:从阅读策略走向思维提升的能力训练

强化阅读方法与具体策略的渗透与指导,达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群文阅读的一个基本任务。“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就是蒋老师提出的“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草莓新闻》一课的教学,依然延续了这样的教学取向。比如,蒋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以“导致草莓个头大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为题,从多则新闻报道中捕捉关键信息,提出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就是明证。

但是,这节课如果仅仅限制于这样的阅读层面,停留于阅读方法的传授,显然不具备探索意义与创新价值。此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跳出了一般层面上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运用,而是以阅读策略为支撑点,训练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判断、梳理、整合的思维能力。从能力的层级角度说,思维力培育显然要比方法掌握更具有深广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地认识世界,这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正缘于此,蒋老师不满足于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已有信息和现成结论,总要不断追问:“为什么这么说”“说出你的理由”,甚至达到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铢锱必较”的程度,显见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体现了其“让思考成为语文课的底色”的一贯追求。这成了这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此课具有一定“格调”的重要元素。

当然,仅仅如此认识此课重视思维能力训练的价值,可能还不够。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格外重视语感体验,强调形象思维。即便到了高年级,淡化甚至是漠视语言逻辑思维训练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教学已然成为“集体无意识”。殊不知,语言与思维是互相依存的,人的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思维。一个没有学会如何思维的人,不要说其文学修养、人文素质和人格魅力难以真正养成,就是正确合理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很难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正像乌申斯基所说的“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的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的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发展思维以前发展语言甚至是有害的。”倘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这节课无疑会对习以为常的重感性轻理性的语文教学观念形成一定的冲击,引发人们对以往教学的反思与矫正。

这堂课的硬伤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从群文阅读的材料看,新闻体裁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语文教材中没有出现,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少有关注。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基本写法是怎样的?学生基本上一无所知。而草莓虽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但关于草莓种植的相关知识,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阅读内容与已有认知的隔离,使得阅读失去了必要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支持,理解起来难免阻碍不小,自然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对依据的陈述。第二,由于新闻内容已为学生所阅读和熟悉,学生早从四则新闻中找出能够说明草莓个头大的六大原因,这当然会给原定的教学带来影响。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认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何尝不是一个可以充分显现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性资源?此时,如果老师以信息的加工处理替代原定的信息捕捉作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已知的草莓个头大的六大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贯起来说,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说法,岂不也是极好的语言思维表达训练?第三,预定的教学目标中有“在试写中了解新闻怎样写才能逐步‘逼近’客观、真实”的训练项目,这一指向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新闻客观、真实的文体特征,又进一步理解四则新闻内容,还能练习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可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上并没有实施,留下一大遗憾。按理说,学生已知草莓个头大的六大原因,恰好为这一练写腾出了充足的时间,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此推想,如果学生没有课前知道草莓个头大的原因,教师依然按既定设计重点教学六大原因的发现,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时间岂不更显得促襟见肘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多了点。

(福建  刘仁增)

 
语言·思维·策略
——简析11月3日下午四节课的三个共同特点


11月3日下午的几节课内容不一、体裁有别,既有来自现行教材的内容,也有自选的文本;既有一般的记事文章、新闻,也有神话故事与童话故事。几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都上得十分精彩,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们都能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突出重点训练,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给与会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以深刻的启发与引导。以下,笔者就这四位教师的教学共同点作一些分析。

一、准确捕捉,落实语言训练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语言的训练,应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这无疑是“发展课堂”的根本。从客观上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文本,其表达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它牵涉字、词、句、段、篇,修辞、逻辑、思维等方方面面;从主观上说,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其表达形式特点,其结果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准确地判定每个文本表达形式的独特所在,是将“内容的感悟”与“文本表达形式的探究”有机地融合起来的前提。也只有如此,方能有效提高对文本表达形式探究的实际效果,提高“语用”教学的实效,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号下午的几节课都鲜明地体现了“准确捕捉文本表达形式,落实语言训练”这一特点。任教者有着清晰的文体意识,都能准确捕捉文本表达形式方面的特点,紧扣其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如,虞大明老师针对神话故事想象神奇、巧妙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引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不同文本的片段进行比照阅读,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巧妙”。在此基础上,以创造性复述为目标指导学生复述,让学生体验想象的快感、创编的乐趣,学会讲好故事。蒋军晶老师教学“草莓新闻阅读”这课,教学重点不是落在诸如结构的安排、导语的撰写、标题的拟定等具体的写法上,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阅读中辩证判断新闻的客观性,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这样的处理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的学习,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薛法根老师在《诚实与信任》的教学中巧妙地抓住“留言条”这一表达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还原纸条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领悟。薛老师还突出“对话”部分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对话的特点与要求,学习提炼对话要点,练习用一段话概括性地转述对话中的事件。整节课训练扎实,语文味特浓。王红老师教学《六个矮儿子》,抓住童话故事的特点,运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台词、创编台词,为第三个小矮人添加动作、表情,在读懂童话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捕捉表达形式的特点,就使得语言训练方向明确,重点突出;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就易于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巧妙引导,注重思维训练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捷,直接制约着其语言表达的灵活程度:思维条理是否清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层次;思维深刻与否,决定其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具有深刻性。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

11月3日下午几节课的又一显著特点是重视思维的训练。几位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进行比较、辨析、联想、想象,认识语言和文学形象,认识客观事物,提升思维的品质。例如,蒋军晶老师在“草莓新闻阅读”这课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的学习。在知晓学生通过预习三则新闻,已经归纳了形成大草莓六个原因的情况下,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引导学生重新梳理,说出归纳的理由,由此展示思维的过程,这样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显然是很有意义的。在这样基础上,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读新闻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归纳,提醒学生对那些说得太绝对的新闻、专家并不确切等的新闻予以警觉。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片面的新闻,可能存在的原因。这样,学生在比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逐步明白必须克服片面思维,学习辩证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都得到有效的训练。薛法根老师在《诚实与信任》的教学中,让学生把三个小节读成三句话,然后再把三句话并为一句话,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概括性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写留言条时,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精细的指导,既要求学生写出“我”的歉意与表达赔偿的意愿,也让学生提醒对方存在着违规之处,这样就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与有序。在组织学生比较、讨论《比金钱更重要》与《诚实与信任》这两个题目的优劣时,薛老师持开放的教学心态,鼓励学生的独特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勇于挑战权威的意识,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品质。虞大明老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求理解,在设疑中求深刻。通过争辩、讨论,学生提高了对神话故事想象奇妙这一特点的认识,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王红老师指导学生创编台词,渗透了预测、推论的训练,学生所说的内容既得与原文的语言相联系,又得符合所想象的动物的特性,这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在思维训练方面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凡此种种的思维培养路径既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是建构“认识—归纳—迁移”的思维模式范例,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三、讲究策略,突出方法引导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语文学习涉及的能力很多,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呢?笔者以为,语文自学能力应是最为关键的能力。所以,它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当然,如果没有正确的策略,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将是一句空话。学生适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将能根据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在自己“知识库”中的学习方法系统中,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学习方法,以便学习方法提高到一般策略性学习的新水平。

11月3日下午几节课的教师都很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运用。薛法根老师在《诚实与信任》一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的位置,着眼于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比如,让学生在语境解中读懂“毕竟”等关键词的含义,就蕴含着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在运用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引导;经由“故障”,引出“事故”“故事”,由“歉意”引出“谢意”“悔意”“善意”等,强调的是归类识记方法的运用。再如,薛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对话要点,学习概括地转述事件;想象当时的情境,联系生活经验,还原字条内容等等,都突出了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与运用,并努力通过训练让学生形成技巧。虞大明老鼠执教的《女娲补天》,在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方面,重点抓三大策略的学习运用:一是圈画关键词句读懂内容,学会概括;二是通过比照阅读,体会神话想象的巧妙所在;三是创造性复述。王红老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背诵记忆、有选择地阅读、想象乃至表达。蒋军晶引导学生从读一则新闻到读多则新闻,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进行辨析等,其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都是十分到位的。

正因为这几位教师注意到学习策略、方法的引导,就使得这几节课的教学,学生有例可循,有法可依,学得扎实,成效明显。

若说11月3日下午几节课的不足与遗憾,笔者觉得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些课的容量偏大,时间颇紧,因而需要根据学段读写训练的重点与教材的特点,对教学目标做些整合,尽量集中一些,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其次,有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思想认识上有超越学生年龄特点之嫌。记得有位专家说过“介绍欣赏文学作品时,过早地让中学生知道人世的复杂,就打乱了生态,人生阅历很少的时候,不可能对世界和人生有太复杂的看法。单纯是一种美,如果一开始就讲人生的复杂面,是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中学生应如此,更何况小学生呢?

(福建   陈宝铝)
 
获奖信息
质疑问难奖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接梨树小学    管忠静
精彩短信奖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黄  琴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赵玉婷
幸运奖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中心小学  赖海燕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张  琦
微信公众号添加幸运奖
广西南宁市民族东小学                邓婷婷
金点子奖
湖北省武汉光谷第三小学              吴  刚
以上老师将获得本次观摩会相应光盘


    关注 千课万人语文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