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位射手

 

我是一个投手...

前段时间张蒙先生建议我写一点有关篮球的东西,包括球赛预测、战术分析、球员探讨之类的。我自觉不是真正球迷,尤其是NBA,一来没有现场看过球,而来个人水平实在低,根本没有品评高手的资本。但既然有要求,我自然想办法满足。

这是之前写的关于篮球的部分:

  1. 一双篮球鞋
  2. 关于同学聚会这件事


一、高中时期

我是高一接触篮球,那时班里流行踢球,拿废纸卷成团,胶布沾了,下课后在楼道里或者楼下踢,我一直是守门员。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母校,太和一中,一直没有足球场。

2002年,姚明进了NBA,几乎一夜之间,篮球火遍神州大陆。每个人都在谈论姚明,谈论NBA。篮球场上人家打球,也会驻足观看一下,挺好。就开始学着打。

新学篮球者,都是自卑,没有任何基础,只能在下了晚自习,在黑暗里瞎投,练习。有几位学长,同住宿舍,跟着学。几乎不敢相信,三步上篮学了许久,许久,根本学不会。不是在运球中持球上篮,是运球,停球,跑步上篮。就是后来常见的女生上篮办法。

便开始学着看球赛。那个时候,似乎只有央视五套转播。吃饭的地方,很多人挤着看。那时,五套天天放《超越梦想》,那时还年轻,气血旺,一听就血管爆炸,无处发泄,就去打球,尤其是周末。

不巧赶上非典,学校放假,就呆在老家,附近是镇政府,有一个破旧的篮筐,几个学生就打球,几个派出所的人也打,水平都低,技术不规范,就这么的,把最好的时光,最应该得到提升的技术,白白的废了。

基本功,是决定是篮球水平的根本。直到后来,看CBA,才明白,基本功,特别是少年时代的基本功,是拉开CBA和NBA的鸿沟差距的根本原因。



再回学校,赶上那年NBA的主题曲,fighter.也是第一次见到性感的欧美女歌手的视频。

有同年代的伙伴吗?自行脑补一下:

8号科比的滑翔劈扣;

麦迪还在魔术,过人后的拉杆上篮;

基里连科和斯托克顿的击掌;

乔丹穿着奇才的白蓝;

马布里倚着人上篮;

小奥尼尔的篮下遮天大帽;

弗朗西斯的变向;

纳什吐着舌头的骚气传球;

鲨鱼在篮下的翻江倒海

·····

可惜的是,高中时期,除了毕业照,未留下任何影像痕迹。

不对,倒是有一张。
那时拍照用胶卷,没有电子底片。这是毕业留给同学纪念的,不知道还有几人留存。

由于身材矮小,技术粗糙,高中时期,仅打过一次班级比赛,上次就一个抢断,快速到前场,一慌乱,丢球了,就下来了。后来高考,中午有比赛,出来,边吃饭,边看一会,解瘾。那时,谁没有狂突猛扣的心?

我就没有,从一开始我就喜欢外线投篮,简单,省劲。不用篮下拥挤。还有一个原因,我那时候近视八百度,带着眼镜,为防止破了眼镜,没法进到内线。毕竟家境一般,没法为了打球,坏了眼镜,给父母增加负担。

那时李冰打球。李冰是班级里打的比较好的。蹦的高,能抢板,喜欢坐打,背身投球,后期假动作多了起来,甚至在班里坐位旁还贴了乔丹海报。其实我们的年纪,乔丹神迹已经过去了,我们能看的是奇才时期的乔丹。体育老师们对乔丹推崇备极。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街舞风雷的视频,看了无数次,就狂练胯下运球,有段时间,快到不行,这纯属表演性质,与比赛无关。

既然看奇才比赛,就知道了汉密尔顿,瘦弱,投手,再后来去的活塞,依然再投篮,跑位。我就跟着学,跑位的,跑位,问题是,跟我一样水平的,都喜欢牢牢的把球抓在手里,自己打,哪有什么分球?除了实在被包夹死了,没办法了,分了出来。



高中时候的三分,还是很准的。底线和45度,没人防守,80% 的命中率还是有的。前提是私下活动,没有比赛,没有防守。

那时对面寝室贴有雷吉米勒的海报,是我见到的第一位NBA球员海报。问了同学,没人打篮球,他们打乒乓球,就把海报撕了下来,贴在自己宿舍。



杨宝祖是一位足球名将,能跑,能踢,有技术,当时大家凑钱买体坛周报,最末有一版或者半版是讲NBA的,以火箭和姚明为主。就分着看。学校门口有篮球期刊,比如大嘴鳄鱼什么的,偏贵,就跑去看,摸了又摸,舍不得买,老板都斜着眼看,又不敢太过赶人,毕竟还会买学习资料的。

就这样过着日子,蛮好。期间李冰买了球衣,黑色,带网孔,好看,也买了,双面穿,一面黑,一面红,后来送给了大学的室友,解龙伟。

期间,刘之君在阜阳一中读书,也开始打球。装备比较好,卧室还贴了麦迪的海报,大头,带线帽,咧嘴笑。原图我已经找不到了,海报是随期刊赠送的。
说句真心话,麦迪有天赋,也努力过,但跟同时期,同为高中生的科比相比,麦迪还是少了一些刻苦。
二、大学

大学相对宽松,就开始打球。好在室友吴刚187,球技颇好,还一起报了篮球班,老师是常春,教两个班。后来组织了男女混合篮球赛。
这是毕业那年,宿舍几个人一起打球。白色背影的是我。投篮的就是吴刚。4号球衣是徐朝阳先生,我右手是赵春红先生。

刚大一,赶上可口可乐三对三比赛,看学长们打球。都输了。

申振,亳州人,170,能抓筐,能突,节奏感强;苗澍,甘肃人,瘦弱,能组织;张斌,184,瘦,背打,爱街球动作,能抢板。吴刚坐镇中锋,偏喜欢拉出来远投。又有几位学长,大都记不住了。



这是一起打球的几个唯一的合影,那时摄影手机还不普遍,影像资料太少。而同时期的NBA选手们,小学、初中、高中比赛视频、照片汗牛充栋,又是差距啊。



这是在宿舍拍的,及其模糊。

转眼实习,各奔东西了,就业了,天南海北,就再也没联系了。

2013年去安医附院进修,同吴刚见面,打了几次球,吃胖了,跑不动了。
三、工作以后

就打的少了,更加在外线飘了。那时科室付立彪打球比较勇猛,常言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期间,打球就是打架,果然就是打架,全是肌肉拼搏,我只能远远的看着。

一次他因身体接触与老李有口角,差点打架,拉开了。那时老李健壮无比,毛发浓密,技术节奏堪称一流,年过半百仍然力抗篮下无敌。再后来,去年冬天回老家,去一职高打球,得知老李胰腺癌去世,发现到去世仅一个月。不胜唏嘘。

这时雷阿伦开始成为喜欢的球员。之前看过他和丹泽尔华盛顿拍的篮球电影,《he got the game》,蛮好的。就开始学着雷阿伦跑位。终究差距太多。打野球,哪有那么多技战术安排,控卫很少见,基本都是篮下,突破,很少有配合。除非是一起打球多年的几个人一起。



无论何时,终结比赛的,终将是一锤定音的投篮。

另外一个偶像,阿兰休斯顿,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我研究了很多。他偏重于中投,只要是空位,接球,准备投球,对方的替补席都会一起低头,叹气。因为,他弹无虚发。



再后来,来济南,李在岽打球,张蒙打球,常明坤打球,可惜的是一起的极少数。再后来,张蒙与常明坤辞职,另谋高就。来了东北汉子刘斌,曾经半职业球员,196,小山一般,便觉有了依仗,可惜的是,膝盖有伤,不能剧烈动作。



又有付星火打球,能蹦,善守篮下,投篮欠佳,体力无限。李在岽喜突破,双手持球投篮,不甚标准,但是精准。我就一边打酱油,发发球,泡泡位,偶尔挡拆,有机会就投篮。手感好了,还可以。手感没了,基本没威胁。



不好意思,星火大师,你又漏点了。

来一张李在岽先生的赛后开心照片。其实,说句实话,李在岽先生,还是蛮臭美的。

自从大学起,无论球衣换了几套,球鞋换了几双,一个装备是一直陪着我的。护腕,已经松软的只能往上带,带到肘部了。一直带着。



愿我们80岁的时候还能跑的动,成为人家口中的球场老大爷····


    关注 苗木与刘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