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 在0.2毫米零件上打孔 研磨师用双手提高导弹打击的精度

 

△视频:《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导弹精确制导研磨师巩鹏》  一说导弹,大家肯定把它与“高精尖”联系在一起。但...



△ 视频:《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导弹精确制导研磨师巩鹏》
一说导弹,大家肯定把它与“高精尖”联系在一起。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正是因为导弹技术太高新、太尖端,很多零部件的加工无法通过自动化机床来生产,必须手工打造。

在九三阅兵方队中,有六个型号导弹的关键部件打造需要借助高超的手工技艺,甚至可以说,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能否准确击中目标。

在0.2毫米猪鬃上打孔 这只是小菜一碟

一枚导弹拥有数万零件,安装零件最小的螺孔不到0.2毫米,他精于在导弹零件上打孔,27年保持“零失误”,他就是拥有手工绝活的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普通钳工——巩鹏。
直径0.2毫米,这是两根头发丝的粗细,而巩鹏却能在上面用电钻精准打下一个孔,导弹上零件安装时最小的孔就是这么大。别看它小,稍有一丝偏差,就会影响导弹打击的精确度。

这样的绝活,在巩鹏看来只是小菜一碟。因为在他们的钳工班,所有的导弹精密部件加工都要借助巧手。

巩鹏研磨过导弹的一个关键部件,虽然它只有矿泉水瓶盖大小,但平面精度的要求连机器都无法完成。巩鹏介绍,这一部件要求表面粗糙度到12级,“12级这个概念,用一根头发丝来形容的话,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千分之三左右”。

2009年以前,这样的研磨零件只能委托一家企业代工。由于会研磨的技术人才少,企业常常拖延供货时间,这让巩鹏很是看不下去。为了争这口气,他尝试自己研磨,最后不仅干成了,而且把产品合格率从50%提高到了100%。
有人叫他“大师” 他戏称自己是“天蓬”

好胜的巩鹏爱钻研,只要有技术上的难题,他就要去挑战。巩鹏在钳工班里得到一个绰号:“大师”。

同事王晓峰说:“巩鹏干的活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干活,一般活拿来直接就干,按图纸加工。他不是,他干那种特别难的活,而且自己探讨一个尺寸出来,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每次都特别服他。”

大伙习惯了叫巩鹏大师,而巩鹏却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天蓬”。巩鹏说,这是自己的艺名,“我就喜欢猪八戒,你说他懒惰、胆小,但是他快乐,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
耐住寂寞的坚守 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

关键时刻要起作用,这是巩鹏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标准。但其实,刚参加工作那会,他还没这想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巩鹏才20岁,正是我国军工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那时候流行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为了生存,巩鹏也开发过一些民用产品,比如棉纺布、起球机、刮胡刀,收入不高,干活很累。

耐住寂寞的坚守,巩鹏没有失望。这些年,巩鹏所在的企业越来越忙,他们制作打磨的精密零件被安装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导弹中,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岸舰导弹、巡航导弹,导弹的技术越来越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直到现在,巩鹏身边离职跳槽的还有不少。外面企业开出的月薪,对现在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工资的钳工来说,无疑颇具诱惑力。但是看着父母干了一辈子的军工厂,巩鹏觉得他还有梦没圆。

巩鹏说,希望通过一代或者两代人把导弹搞上去,“如果我们的东西现在比别人的强,那肯定很骄傲”。
为国家也顾小家 甘于奉献希望祖国更富强

巩鹏的妻子和他同一个单位,但是岗位更加机密。两个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这苦了儿子。

巩鹏说,孩子从二年级起就寄宿了,一周回来一两天。“现在回忆起来,印象里还是在幼儿园天天撒娇的情形”。为了弥补对儿子的愧疚,这些年,巩鹏每周都要抽时间陪儿子去打场羽毛球。

今年的九三阅兵,巩鹏很荣幸地成为单位唯一受邀参加观礼的人。当看到自己生产的六型导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喊出了“祖国万岁”。

“平时要是没事喊‘祖国万岁’,有点别扭;但在那时候,不知不觉就脱口而出,大家都喊‘祖国万岁’。巩鹏高兴地说,祖国现在真的强大了,希望产品越来越多,军队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富强。
追求技能极致 做自己心中的大师

一枚导弹,因为巩鹏的双手,精确制导才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别人叫他“大师”,他更愿意称自己是“普通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与别人相比,他唯一值得骄傲的,仅仅是能够把成百上千件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做精,他就是导弹上一个特殊的“螺丝钉”。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背后展现的其实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真实写照。因此,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做一个合格的螺丝钉,谁能说自己不会成为自己心里的那个“大师”呢?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周庆安

主编/侯振海

编辑/陈维

岗位平凡,然而专注必成大师。为工匠精神点赞!↓↓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