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补救式教育”不可取

 

什么是“被动”的“补救式教育”?...





被动的“补救式教育”不可取


今天我们教育子女要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教育儿女的事情,不可拖到明天。”

有很多家长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孩子还小嘛,长大后再教育,他们才能听得明白!”

事实是这样的吗?走过这个阶段的父母,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时,再让他改变难不?有很多父母都在悔恨,“为什么当初要等,而不是马上就教育呢!造成现在的麻烦是一大堆,想解决都解决不了。孩子大了,根本不听啊!”

这就是我们今天父母所面临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不思考要如何教育?孩子大了,想教育了,人家又不听了。”所以,这时的家长愁了“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晚了!!!”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了,改变会很困难的。

所以,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教育孩子不要等,要趁孩子还小时,抓住每个时机去教育、去引导。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办法去解决。然后再等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再找另外一个方法来补救,我们不要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教育孩子要主动、积极。

今天有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积极主动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父母们都不够重视,也不认为那么重要。所以,就造成“被动”的“补救式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是最不可取的,父母要起到“守望者”的作用。(请参看上一篇文章:“我们是孩子的守望者”)。我们要时时刻刻守望孩子、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这个“守望”在此强调一下:不是“磨叽”,不是时时刻刻的“唠叨”,而是能够做到分辨孩子哪些问题是触犯了原则,哪些原因能够导致孩子将来会犯错?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严格把关,而不是忽略不计。这才是父母应尽的责任,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做的——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那父母要如何做到积极、主动呢?

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做事内心是很重要的,他的动机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心里充满诡诈,外表做的再好,他也不是个正直的人。因为我们的思想都是从心开始的。“嫉妒、纷争、苦毒”这些都是从心里而出的。“喜乐、信心、耐心、盼望”也都是由心发出。你要如何选择?所以,今天我们做事的一切动机都是由心发出。而我们明白这一点时,就要帮助孩子从心里面做对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注重行为大于内心。认为行为好,内心就好。我们要知道:行为好不见得内心就好。因为行为做的好的人可能内心动机是不对的。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很乖、很好。可有一天老师告诉他,“你的孩子逃课了。”他会认为“不可能的,怎么会呢?我孩子一直很乖的啊!”可是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啊,孩子确实逃课了。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孩子的外在行为,要注重他们的内心活动。如果我们没有认识这一点就很难教育孩子,因此教育子女要从内心入手。






那要如何从心入手?原则有哪些呢?以什么为标准呢?

答案是:以品格为标准。因为品格的定义就是:“品格是内在的动机,使我们无论处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依据最高的行为标准做正确的事。”品格也是我们认为在无人看见时的表现,也就是说“品格是好行为的预测器。”

品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无人监管、无人看见时依然能按照品格最高的标准做正确的事。这也是我们做父母所希望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只要孩子有了品格,他就不需要我们再担心了。

品格的定义也写明了:品格就是内在的动机,也就是做事的动机。这个动机是要求我们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依据最高行为标准做正确的事。透过内心动机,我们就可看到孩子的想法,做事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未完待续)

※※请关注下期的文章:通过孩子的行为看他们内心的动机。




点击“阅读全文”可免费学习“美善品格课程”


    关注 美善品德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