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如何处理孩子的性蕾期?

 

父母的和谐关系及孩子对父母和谐关系的体验,是送给孩子成长最珍贵的礼物。...

为什么我这次分享的主题是“父母相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记得这句话最早是2009年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听李子勋老师说的,那时候虽然我都还没打算要孩子,但因为我是心理老师,工作中免不了要辅导家长,就把这句话储存进了大脑,随时准备拿来教育家长。

而当我在去年十一月经过了一次精神分析理论培训后,我才知道心理学家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理论依据的,那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三到六岁称之为性蕾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俄狄浦斯情结。男孩意识到自己是男孩以后,他把最初级和原始的具有性意味的情感投入到母亲身上。女孩也是这样,当她意识到自己是女孩时,也把具有性意味的情感转向父亲,开始跟父亲接近。每一个人都在这期间某个时间,男孩幻想着娶自己的母亲为妻,女孩幻想着嫁给自己的父亲为妻。这就叫恋父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男孩粘妈妈,女孩粘爸爸”。以男孩为例,因为在这个小男孩活动的范围里,他所认识的女人中,只有一个最伟大、最美丽、最好的女人,就是他母亲,所以,他就开始对爸爸产生敌意,想要和爸爸争夺妈妈,表现为他不愿意看到爸爸和妈妈在一起,总想粘着妈妈,赶走爸爸。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和妈妈非常相爱,儿子始终争不过爸爸,那么他就会妥协,最终远离妈妈,完成与妈妈的分离,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是属于爸爸的;同时对爸爸认同,因为他知道了自己只有长成像爸爸一样的男人,才能娶到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他也就成长了。



但问题是,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家中有没有一位能使男孩可以认同的父亲。如果父亲的形象是软弱的,怯懦的,粗暴的,野蛮的,或者父亲形象是远离的,甚至是完全消失的,那么孩子即便想把情感分出一部分投入到父亲身上,也分不出去,只有紧紧跟母亲连接在一起,也无法模仿父亲的男性形象,这样的话就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比如在一些家庭父亲拱手把母亲让给儿子,爸爸睡儿童房,妈妈和儿子睡主卧的夫妻床,当然,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爸爸觉得自己很能牺牲,妈妈也认为自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伟大的母爱,但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母亲越发的离不开儿子,而对老公却失去了兴趣。结果这一睡就睡了十来年,儿子都上中学了还跟妈妈睡,这样的男孩一般都恋母情结比较严重,缺乏男子气,独立性差,因为他更多的是对母亲的认同,而不会把手下败将的父亲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

所以,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关系必须是等边三角形。孩子对父亲和母亲投入同样的情感,父亲和母亲也以同样的关爱对孩子,父亲对母亲、母亲对父亲也必须投入同样的关爱。也就是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角度来说,一个男人要娶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要嫁给一个男人,就必须以相爱为基础,夫妻相爱到孩子根本无法插足做第三者的地步,这个家庭才是和谐健康的。



理论说到这,我也结合我的童年经历和儿子当下的成长阶段来进行诠释。

首先,我小时候也有很强的恋父情结。

因为在我眼里,爸爸是个非常优秀的男性,也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好爸爸,给了我满满的无条件的爱。但是,他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人取代。我记得小时候只要妈妈回来晚,爸爸都会安顿好我和哥哥出去接妈妈;爸爸也从来都站在妈妈一边维护妈妈,不许任何人挑剔指责;而妈妈也向来毫不掩饰自己对爸爸的崇拜。感受着他们的恩爱,我的心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先是恨不得永远跟爸爸在一起;后来转变为羡慕妈妈能嫁给爸爸,永远幸福;再后来就是确认自己只有具备像妈妈一样的女性特质,比如单纯、善良,才能被一个像爸爸一样优秀的、有责任心的男性喜欢。

到此,我完成了对妈妈的认同,也懂得了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从而接过了父母传给我的幸福密码。

所以,生活中,很多女性的婚姻不幸究其原因,有可能也是要追溯到她爸爸在她小时候,是不是她妈妈的好丈夫和她自己的好爸爸。

其次,儿子现在正处在性蕾期。

去年九月,他刚满三岁,就开始不对劲了,老公一回家他就找别扭,干什么都说“我就要妈妈陪,不要爸爸陪。”那时候我还没有接受精神分析理论培训,后来回想,他就是想霸占我。但好在我本身的专业素养指引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尽可能的把儿子推给老公带,而老公也很开心我的退出,好尽情享受他们的“二人世界”,虽然他们父子相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相处质量却非常优良!他带着儿子做一切事情,也给儿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本领,逐渐的,儿子从靠向我转而靠向了老公,并且越来越崇拜老公,等到老公出差后,儿子依然经常带着崇拜的口吻提起爸爸:“我爸爸才厉害呢!”“我爸爸就可以……”“等爸爸回来修吧!”“我爸爸带我去过……”“我爸爸讲故事特别好听!”“爸爸比妈妈还坚强”……老公留给儿子了一个成功而伟岸的背影!好多人都觉得舒怀像个小男子汉,那正是因为他想像他爸爸一样。

最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就发生在去年十一月我参加精神分析理论培训期间。老公好不容易放假回来了,晚上我们特别想去看场电影,但是又对说服儿子放我们出去不报希望,最后忍不住试探了一下,见他没立刻答应我们就说算了,却没想到儿子想了一会儿才回答:“好吧,你们去吧。”我们听了感动不已。而第二天,老师就正好讲到性蕾期的特点,课间我就给老师说了头天晚上的事情,老师微笑着说“那你儿子和解了。”就是说他接受了我属于他爸爸,他没法得到我的现实,心智又成熟了一大截。

再往后发展,他更爱他的爸爸了,今年上半年,老公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儿子好心疼他爸爸!老公自己打的去住院,他说“妈妈,你怎么不送爸爸啊?”我说“太远了。”之后我带他去医院看老公,一停车他就说“明明就不远嘛,你都不送爸爸。” 讲故事讲到“我最喜欢爸爸让我坐到他肩膀上……”他说“爸爸累了我就下来了。现在不能坐,爸爸腰疼。”我流鼻血,他鼓励我说“坚强一点,爸爸都腰疼。”给他爸爸打电话就更是每次都问“爸爸,你腰还疼不疼了?”老公听的心暖暖的软软的感觉。



正如精神分析理论所说:孩子在三到六岁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男孩要以父亲为榜样,女孩要以母亲为榜样,最终实现以同性父母自居的性别认同。一个三到六岁的男孩,对爸爸的认同非常重要,儿子是从爸爸身上学习怎样是男人,怎样是丈夫,怎样是父亲的!

所以,如今都说男孩普遍缺乏男子汉气概,其主要原因正是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并不是社会上一度认为的是因为中小学女老师居多造成的,因为入学前,男孩的男子气的塑造就已经基本完成了。

去年十一月的那次培训,让我有幸接触到了一点精神分析理论,它证明了在此之前我的很多做法都是对的,比如三岁前坚持自己带孩子,奠定了他一生的安全感基础。也让我更明确了一些接下来需要坚持的做法:让儿子继续感受我与老公的无比相爱;老公在的时候尽量放手让老公带儿子;老公不在的时候也要维护老公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并舍得与儿子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他过于依恋我,锻炼他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性,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真正无私的母爱指向分离,我绝不能自私的只考虑自己对儿子的情感需要,而不考虑他的终生幸福。只有这样,我才能继续将我的幸福密码传递给他。



就像我的婚姻如此美满,也跟老公没有恋母情结很有关系。刚结婚时婆婆不适应,哭着抱怨老公的心里已经没有他们了,老公非常理性的劝慰婆婆:“你和爸爸以后都把心思放在对方身上,互相照顾好对方,我现在还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顾,肯定没那么多精力照顾你们了。”并不是老公不孝顺,而是老公拥有非常独立的人格,和父母的边界十分清晰,所以他才能在原生家庭和自己家庭的关系上处理的恰如其分,彼此都和谐和睦。

最后,再次重温精神分析理论的原话吧:“父母的和谐关系及孩子对父母和谐关系的体验,是送给孩子成长最珍贵的礼物。”

真心希望每个孩子在收获各种各样的“外在”精美礼物之前,先能收获到这份传递“内在”幸福的重要礼物。



来源:微笑妈妈family(ID:smilemama1)

作者:Teacher 杨

杨苗,4岁男孩舒怀的妈妈,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立志将专业兴趣与育儿实践相结合,开创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领域。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微信ID:bbzs_vip



长按二维码关注宝宝助手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