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有何玄机?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

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消息传开,传言四起。沉默了15天之久并被指为“傲慢和不礼貌”的老鲍终于在10月30日发声了:如果可能,我想参加12月份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

中国网民对鲍勃·迪伦获诺奖格外关注。

百度指数:12,340+

百度相关结果:1,780,000条+

百度新闻:1,700篇+

#2016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阅读量达87.2万+

在诺奖史上这是第一次,一项文学奖颁给了一位音乐家。所以,颁奖词也特别引人注目。给鲍勃·迪伦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向来以简短著称。鲍勃·迪伦的颁奖词只有短短的12个单词,译成汉语也仅有26个汉字,言简意赅,令人玩味。

颁奖词是具礼仪性特征的文体,用于主题性颁奖典礼,往往是对获奖者相关事迹的陈述和评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因其体现世界价值的评价而常常被人称道。这里的表情达意暗藏着什么玄机吗?


理想主义

1901年到19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理想主义”是一个高频词汇。


苏利·普吕多姆
“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这是给首位获奖者——普吕多姆的赞美。

最初十位获奖者,他们的颁奖词大多含有理想主义、伟大、卓越、高贵等字眼。

  •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鲁道尔夫·欧肯《精神生活漫笔》)
  •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西尔玛·拉格洛夫《骑鹅旅行记》)
  •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特雷庇姑娘》)
  •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卡尔·耶勒鲁普《磨坊血案》)


人道主义



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这段特殊的时间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对“理想主义”的解读有所松动。颁奖词中出现了新的词语:人道主义与民族精神。

这类颁奖词表达了对人本身的存在状态的关心,如:反映了人类的基本面貌、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等。

  •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阿纳托尔·法郎士《苔依丝》)
  •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乔治·萧伯纳《圣女贞德》)


  •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威廉·勃特勒·叶芝《丽达与天鹅》)
  •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罗杰·马丁·杜·加尔《蒂伯—家》)
法郎士因保卫真理以及人道主义而获奖;萧伯纳是因真正的仁慈和善良,富有人情味;叶芝展现了民族精神。


良知与自由

冷战时期的诺奖获得者,有的试图寻觅文学与政治的相关性,如:加缪提出要预防虚无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被认为是照亮了人类良知的种种问题。因此,“自由”“良知”成为这段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的高频词。

  •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


  •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埃温特·约翰逊《乌洛夫的故事》)
  •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让·保尔·萨特《词语》)


  •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这些多少带有反抗形象的作者被置于诺贝尔文学讲台上,在他们的颁奖和答谢词中表达了对人类良知的坚守。


人类文明

冷战之后,世界进入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时代。诺奖的颁奖词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词“人类文明”。

  •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 “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


  • “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勒•克莱齐奥《战争》)


诺贝尔文学奖历经百年,其颁奖词一直为世人瞩目。颁奖词往往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人文关怀,包容多元文化,给人以启迪。颁奖词作为一种特殊文体,也垂范世人。亮丽而适度的形容词、高频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陈述而简短的语句、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时态的明晰、各种修辞手法精妙与有力等等,又无不给人以客观而温暖之感。

如果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有何玄机的话,那就是把脉时代,紧扣人心。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猜你喜欢



  • 多少亿人在电脑上写出了三大疾病
  • “四分之一危机”是什么鬼?
  • 暖科技,科技界的“暖男”
  • 10年来,牛津词典把“年度热词”都颁给了谁?
  • 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苏醒后只会说他乡语:外国口音综合征(FAS)
  • 快上车!二次元词汇公益讲堂开讲啦
  • 小实验告诉你,谁最懂你
  • 分享冰箱:网络流行语“分享”的华丽变身
  • 传递情报的八大密码
  • 彩虹族、草莓族,职场新新26大族你想做哪一族?
  • 剩男、剩女,到底“剩”是个啥?
  • 人机抢词,传统观念遭到动摇了吗?
  • 厉害了我的“鸽”,动物界语言能力的新发现
  • 一个隐喻,欺骗了女人,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 厉害了我的哥!面试不能不看的段子
  • “慢就业”异军突起,“慢家族”再添新词
  • “写意构词”玩坏了“学者”
  • 忧:汉语词语“过度消费”
  • “你想多了”是个梗,“它想多了”呢?
  • 国庆锋标 || 《人民日报》头版,见证中国67载国庆语言生活(下)
  • 国庆锋标 || 《人民日报》头版,见证中国67载国庆语言生活(上)


本期撰稿人:吴雪琼


    关注 锋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