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诱惑,门墙之隔

 

门墙只是象征,本后真正禁锢人的是那种追求秩序的制度设计,这种设计被各种道德观念所强化,束缚住人性。门墙之后,则是人心的混乱。...





前面写了一篇《门与墙》,说起墙禁锢思想,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男女之大防。宋之后,理学的兴起使得大家对于秩序格外关注,而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遭到各种禁锢,比如缠足、不能见外人等等。有钱人可以建深深的庭院,将家眷藏进去,也可以蓄养很多女仆做羞羞的事情而不为外人所知。穷苦人家的女孩就只能从小抛头露面,男性则是难以娶妻,不免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里面的种种,可以从明清时代的小说中可窥一二,近如红楼梦中的贾珍,远如《三言两拍》中的风情故事。水浒传中这种例子也有不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

潘金莲原为大户人家的女使,不肯依从主人,被嫁给了武大郎。这不是一桩般配的婚姻,女的俊俏多情,男的猥琐懦弱,于是金莲被流氓所惦记。武松的到来,让潘金莲动了心思。这里面有两点,武大郎作为一个卖炊饼的,只能租住临街的店铺,难以隔绝闲人;另一方面,潘金莲让武松住进来,自然是抱着发生点什么的心态,这就是门墙之内的事情了。而武松带来的一个服侍的士兵碍事,也被潘金莲打发去了。

果然,潘金莲选择了一个下雪的下午,要与武松喝酒。只是武松虽然是个武人,也知礼义廉耻,便严词拒绝。面对潘金莲的勾引,武松夺过酒,泼在地上,叫了一声:“嫂嫂。”这里面自然是为了表明尊卑以及家庭秩序,武松敬爱哥哥,所以才认这个嫂嫂,而这个嫂嫂心中却无哥哥。武松自称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是没有人伦的猪狗。

武松是真汉子,却难以防止外人。因此当武松要去外地,就特地回来叮嘱哥哥晚出早归,看紧门户。然后,就出现了西门庆被竹竿打到,王婆献策,潘金莲从后门出去偷情。真是,人若有心,门怎么能挡得住呢?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结合并不是一桩般配的婚姻,武松也知道。可是因为兄弟之情,他要维护兄长,所以他要维系武大郎的脸面,也是自己的脸面。他在时,因为他的神威,无人敢动;他不在时,矛盾就凸显出来。王婆定计时,说了十个节点,金莲一一踏破,可知人性之难。

好的制度不是对抗人性,而是释放人性。从理想的状态上说,武大郎可以找到一个要求不那么高的老婆,潘金莲也可以找到愿意娶她的武二,从而相夫教子。这种状态的基础是,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伴侣,也可以在面对一桩不幸福的婚姻时,可以选择逃离。在小说家所在的时代,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家庭的矛盾也必然以悲剧收场。

门墙只是象征,就如御赐的贞节牌坊,本后真正禁锢人的是那种追求秩序的制度设计,这种设计被各种道德观念所强化,束缚住人性。门墙之后,则是人心的混乱。


    关注 局域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