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家教——灵魂深处的烙印

 

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它不仅是伦理的认同,也是规则的认同,它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烙印。...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筱雨朗读音频




文 | 于丹       领读编辑:蚕豆  
国学生活,让国学走进生活。各位国学生活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美好一天,美好的心情,每天阅读聆听国学大家的美文,只要日日精进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带给你的绝非仅是阅读聆听的愉悦,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灵成长和启迪。今天早读我们共同学习
于丹的的美文
《家教——灵魂深处的烙印》

 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它不仅是伦理的认同,也是规则的认同,它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烙印。


有一年春节,我带女儿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

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蛋,吃饭时攥着,过安检的时候也舍不得放下。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

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到家。一进门,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

那一刻,我们都傻眼了。孩子做了什么不重要,难得的是她心中还有牵挂。



家庭里充满了牵挂,孩子就被留下牵挂的习惯;家庭里充满了诗意,孩子就被打上诗意的痕迹。

现在的人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烙印”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得有品牌,人也要有品牌。

人的品牌不是你拥有几亿资产,多高的学位,或是显赫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好的家教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尊严和自由。



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

我相信尊严与生俱来,它不是父母赋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而是自己的选择。

女儿5个多月,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带她的阿姨总是从她的小手里抢过瓶子:“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她还是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抓住药瓶子,痴迷地拧瓶盖。

后来,我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5~6个月的孩子开始学习手指精细化动作,拧瓶盖对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

所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用成人的标准剥夺它。还有“自由”。


我常带孩子背诗。有时,她踩着滑板车奔跑,我追着她,听她大声地背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时,她在浴缸里打水花,突然觉悟:“妈妈,这是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呀?”

女儿两岁多,开始活用诗词。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可爱至极。

我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它是一种耳濡目染,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它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而正是这种态度,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它不仅是伦理的认同,也是规则的认同,它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烙印,如同那两只执着的鸡蛋。
国 学 小 站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学的喜好和成就,似乎成为某些家族的基因。父子、兄弟、姊妹……相承相继,我们称之为“文学家族”。

汉代,正是司马迁父子和班固父子的子承父业,才有《史记》《汉书》这样的鸿篇巨著;汉末三国,由于曹氏父子的倡导、率范,才开始了建安风骨;宋代,“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苏氏父子并驰于文坛,推动了北宋文学达到最高水平;明代,又是清新洒脱的袁氏兄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公安文章彻底击碎了复古派的逆流。正是由于家族内部提供了一个自足的、相对定型的文化环境,使家族文人容易形成比较接近的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

今天的早读暂时告一段落,明天早读我们继续学习于丹大家的国学美文!还要在“国学生活”社区和热爱国学的朋友们交流学习心得哦。





*主播:筱雨,来自南方小城的一枚主播,永远保持着一份纯真的童心。面朝大海,生如夏花。 喜马拉雅:国学生活

⊙编辑:国学生活(ID:gxsh789)

⊙投稿邮箱:2022588568@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回复“早安”,每天送您一份好心情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往期精彩】   


    关注 国学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