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重复性行为——大家了解多少

 

重复性行为是幼儿阶段学习特点之一,也是幼儿内心情感的宣泄和体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在这种重复中积累着动作的经验,感受着自己的快乐,获得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



家有儿女

no1、LB走进衣架,拿了一件工人装看了看放下,又拿起警服比了比,试图穿上但是没成功。LB找到老师看着说:“衣服”。老师指了指警服说:“是要把这个穿起来么”LB点了点头。老师帮他穿了起来。

no2、LB拿起电话,按了几个数字,“喂 ?是周老师吗 ”我把手放在耳边说 :“是的 “LB说:” 我发现有坏人 “我刚说是谁 LB把头一转 :”喂! 牛牛吗? 我发现有坏人 “牛牛说 :”LB警察 谁是坏人 ”LB说 :“是个穿蓝色衣服的人” 牛牛说:” 那我们一起去抓他们吧!”

另眼看娃

重复性行为是幼儿阶段学习特点之一,也是幼儿内心情感的宣泄和体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在这种重复中积累着动作的经验,感受着自己的快乐,获得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重复性行为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要仔细观察,“以静观动”,先了解幼儿的行为原因。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吧,在面对他最喜欢的警察游戏,连续数月每日重复同样的游戏主题,注意是同样的游戏主题。注意观察会发现孩子所玩的任意一次游戏都不会是没有变化的。
同一个主题这个孩子玩了数月时间,从单人到多人,从探索游戏到假装游戏再到建构游戏最后到规则游戏,这个孩子从对一件警察服的探索游戏开始,逐步过渡,最后衍生出警察抓小偷的规则游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都会不断重复一次次相同的动作去巩固他们的已有经验以及发展新经验。其实孩子们的发展和我们成人是有相似之处的。当我们的父母们在家里准备学一道新的菜品是,是不是同样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再下一次客人临门的时候拿得出手。在固有观念中常常会把这种重复看作是没用的,孩子只会玩这个,只会这样玩。但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们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重复以后会对他的游戏内容形式等进行改变。例如在案例中龙龙警察假装游戏中加入了警犬这一新角色丰富游戏内容。面对孩子的重复行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就像一句“我懂你”,比一万句“我爱你”来的美好一样。



温馨提示

孩子吸收一些社会性学术性的概念并非通过思想而是通过自身天生的能力吸收。而他的吸收是从何处?那就是环境。环境中的事物唤醒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而专一的敏感,进而吸收进大脑。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幼儿园和家庭的统一极其重要的。面对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有几个要点愿意和大家分享:



1、安静——不介入不参与,保持安静

2、观察——观察孩子的游戏类型及内容

3、理解——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以及游戏状态,寻找支持参与的契机。

4、倾听——引导幼儿向你分享他所做的事情
童之源儿童心理成长工作室是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成立的首个以0-6岁儿童及其家长、教师为服务对象,集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服务平台


    关注 童之源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