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正嘉:吐蕃与磨些(现纳西族)的故事

 

吐蕃与磨些(现纳西族)的故事唐代中原人称纳西族先民为“磨些蛮”、“东蛮”,吐蕃称“绛”或“姜”,称其疆域为“...

吐蕃与磨些(现纳西族)的故事


唐代中原人称纳西族先民为“磨些蛮”、“东蛮”,吐蕃称“绛”或“姜”,称其疆域为“绛域”。唐蕃时期,磨些王国处于吐蕃、唐、南诏三大势力逐鹿的滇西北一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地缘与文化的原因,吐蕃与磨些王国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在漫长的岁月中,两个民族的先民在这块大地上和睦相处,为开发这块美丽的江山作出了不朽贡献。

(一)三兄弟变成三个民族

据中国少数民族专史丛书《纳西族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里讲,人祖崇忍利恩与天女衬红褒白成婚后,生下三个儿子,但长大后都不会说话,后派蝙蝠上天侦查得知,诚心祭天,可使儿子们说话。果然,祭天之后的一个早晨,三个儿子来到门口蔓靑田里玩耍,突然跑来一匹马,拼命吃蔓青,三个儿子着了急,老大用藏语喊:“达尼芋玛早”;老二用纳西话喊:“软尼阿肯开”;老三用白族语喊:“满尼左各由”。于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三个儿子变成了三个不同民族。老大是藏族,住在上头拉萨白坡脚,他与盘部落相好,与盘女盘初结婚,饲养白犏牛和白牦牛,种白青稞白麦子,住在白帐篷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老三是白族,住在下方放羊路尾上,他与禅部落相好取禅女禅妞为妻,饲养弯角大水牛,骑着宽耳大象,载种白稻和红麦,住在大瓦房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老二是纳西族,住在“人生广阔地(精久老来堆),他与吴部落相好,与吴女吴初结婚,牛马栓在大桩上,还建造了坚固的铁寨。住在铁寨里的就是酋长,第一代叫恩恒儒,《木氏宦谱》里就有这个记载。

这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与纳西族先民源于羌的说法相吻合。藏族的传说中也有些与此故事相似的说法,比如,史诗《格萨尔王传》中黑羌部“萨当王”,就是说的是纳西族的先民。元明清时期藏族称纳西族木府土司为“萨当汗”,据说康南一带藏人至今称纳西族为“羌巴”,“巴”是人之意,故羌巴即羌人。

当然,许多学者对纳西族源于羌之说法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羌的南迁始于秦献公初立时期,即公元前384年。其后子孙分别为越羌、广汉羌、武都羌、….当此之时,难道云南地区就没有彝族、纳西族…..”据考古发现,早在170万年前云南楚雄一带的元谋猿人活动,所以纳西族、彝族族源是多源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其中部分源于羌也有根据的。也就是说,部分纳西族先民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即第一二代吐蕃王朝时期从河湟一带南迁到金沙江流域的说法也是有可能的。
(二)吐蕃与纳西王国之间的“姜岭大战”

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中《姜岭大战》是其重要一部。据《纳西史》认为,这部史诗正是描写纳西族“姜国”与格萨尔“岭国”围绕盐海而发生的战争神话故事。故事情节大概是:姜国与岭国友好邻邦,自古和睦相处,但后来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以姜国内政大臣白图、国母赤姜吉姆、王妃姜萨拉姆、公主姜萨贝玛曲钟为代表的主和派,维护两国友谊,极力反对萨旦王听从魔怪的挑唆,对岭国发动战争。姜萨贝玛曲钟认为:姜岭两国,自古和睦相处,既无男仇,也无女恨,如今姜国实在不应该无缘无故出兵去侵犯他人。她悲愤地唱道:

玛尔康岭和萨旦姜,

两家自古无仇善相处,

人死财尽的战争不能来,

两家不能结怨失和睦。

玉龙宝露城里花锦簇,

天神的坊城难比这京都。

国王的牛马不满大草原,

羊群就像白云盖山和谷。

园中果树枝繁叶茂果累累,

秋后鲜果满仓库。

美味佳肴自己家园样样有,

寻觅美食何必挥戈去动武。

。但不幸的是战争还是发生了,岭国占领了姜国,姜国萨旦王被杀,王妃及其幼子被带往岭国,长子玉拉托居尔被委任为姜国国王。公主姜萨贝玛曲钟与岭国九百银纓部队指挥官配成夫妻。格萨尔还把姜国三分之一的财富拿来兴办佛事,在短短的时间内,山上建起了寺院,山口对起了玛尼石,处处经幡飘扬,原先的黑教(本教)被白教(佛教)所取代,整个姜城了佛教的天下。

从有关史记的记载看,《姜岭大战》是根据姜国与岭国争夺盐池之战为题材写成的。徐国琼、王晓松译《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法国藏学家A.大卫尼尔庸敦喇嘛的《岭超人格萨尔王传》等资料也证实了这个说法。美国学者洛克在其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对《姜岭大战》做了大量的论述,认为姜国就在云南西北部。从人名分析:姜国国王,史诗中称为“萨旦”,汉文称“三赕”也是丽江的古称。《元史.地理志》也认为丽江“昔名为三赕”。从地名上分析,《姜岭大战》又名《保卫盐海》盐海即现的今四川盐源,该地盐池三国以来为“摩沙夷(磨些)所有,唐天宝末年,(约公元756年被吐蕃占领,至正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才被南诏收复,在这期间姜岭两国争夺盐海盐池的仗打了十多年,后来盐池被南诏收复后,吐蕃动用10万兵力企图夺回盐池,但未能成功。
(三)吐蕃与磨些的关系

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的曾孙、赞普都松芒保结(唐称器弩悉弄)亲率大军,于兔年(唐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冬,“至姜域,攻下其地。龙年(唐长安四年,即公元704年)冬,赞普人治蛮,即死于其地。……以后统治姜地,向白蛮征税,乌蛮亦款服,兵精国强,为前王所未有。”关于都松芒保结,征服南诏的事迹,蔡巴.贡噶多及的《红史》及达仓宗巴.班觉桑布的《汉藏史记》、索南坚赞的《西藏王统记》等藏文史书中都有记载。

都松芒保结(676-704)是松赞干布的曾孙,据说是其父芒松芒赞去世七日后才生。为松赞干布之后最杰出的、大有作为的一位赞普,在位29年。公元678年的青海湖之战是其任期期间的吐蕃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将南诏(包括磨些)纳入吐蕃统治之下也是其重要功绩之一。不幸的是他在29岁时(704年)在南诏去世。他的儿子赤德祖赞赞普(705-755年在位)迎娶了南诏公主赤尊为妻,实际上是磨些(纳西族)的公主,《汉藏史记》译为“南诏妃赤尊”,《西藏王统》译作“姜摩赤尊”,姜摩赤尊生下一相貌出众的王子,藏语里叫“绛察拉本”。“绛察”的意思是“姜国的外甥。因政治的需要,吐蕃决定给绛察拉本迎娶唐朝公主,便于公元709年派遣大相香多日拉金赴唐求婚,唐朝中宗当即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这事引起了姜国涅.赤桑顿的不满,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绛察拉本,眼看自己的目的达不到,于是就将暗杀了绛察拉本。这时金城公主已经在赴吐蕃的途中,俗话说:“泼出去打水,嫁出去的姑娘”,娶到门口的公主不可能送回去了,只好就嫁给了绛察的父亲赤德祖赞赞普。赤德祖赞赞普是吐蕃赞普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赞普,在位50年。金城公主也给吐蕃赞普生下一英俊的王子,即赤松德赞(742-797年,)而且当上了吐蕃第36任赞普(在位时间为755-797年),有趣的是,公元787年吐蕃攻入长安之事,就发生在这位唐朝的外甥执掌吐蕃期间,所立的皇帝就是金城公主的侄子、唐朝宗室子弟李承宏。

(部分资料来自《纳西族史》。


    关注 高天圣境O生态泽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