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墨读书】在缓慢中享受生活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而慢,却在慢慢消失。...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在缓慢中享受生活
文/黄晨静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最富盛名的大约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不朽》,但与这两本书沉重的主题相反,有人评价其作品《慢》是主题最轻松的小说。高考前被老师推荐了这本书,但那时的生活不可能如米兰·昆德拉书中描述般闲适自在,升学的压力让所有人都成了转轮上的仓鼠,只能不停地奔跑以求一点喘息的空间。米兰·昆德拉在书中说:“速度这种迷醉的形式,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是不是抛开这种形式,人便能收获幸福呢?

“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的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阅至此处,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大致描绘了未来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通过电波控制与自己外形相似的机器人进行一系列的社交活动。然后,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形成的健壮有力的四肢、灵活巧妙的十指都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每每想到未来的人类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是怎样一副模样,都觉得悚然。

“慢”指的是没有汽车与电话的世纪,出门靠“笃笃悠悠”的马车,传递消息要靠“磨磨蹭蹭”的信件。“古时候闲荡的人”、“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快餐式的生活仿佛被装上了大功率的马达,一路横冲直撞,裹挟着所有人往前奔的同时丢下不被需要的“负重”,在遍布它们残骸的路上磕磕绊绊。想起从前人们自寄出一封信后便开始了焦灼又期盼的等待:想着对方收到信时会是怎样一副表情,又担心路途遥远信件遗失或是被耽搁而不能及时送达,想着想着便会有一股笑意自心间漫上唇角。收到信的人呢?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点上一盏烛灯,手边是墨香犹泛的信纸与淡淡的茶香,咀嚼着信纸上的一字一句,仿佛能从字体微妙的变化上看出提笔人起伏的内心世界。此后的多少日子里,还可以拿出泛黄的纸一遍遍回味。

在中国的所有食物中,我最欣赏羊肉泡馍,不是为它的口感与味道,而是它制作时体现的态度。大老远的赶到店里来,店里的伙计在你净手后端上一碟馍和一个空碗,你要想吃到这羊肉泡馍就得自己动手将馍掰成小块,这也是急不得的,掰得太大味道进不去,掰得太小一下锅就烂了,吃起来味道自然就降了一个档次。就静静地坐着掰馍,身上的热意一点点褪去,像茶叶一样慢慢往茶杯底沉下去,要慢到看见窗子里投进来的日影如何探着猫须,从凉菜碟爬到茶杯盖附近。羊肉泡馍的仪式就是体验人生的过程。当你掰着馍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农民在劳动、收获,意识到你的手和身体;意识到面粉不只是食物的名称;你重新意识到粮食以及那些在大地上的劳作者。因为吃到嘴里是这么慢,这么费力,你会珍惜和敬畏。

有时候速度也未必能带来所有,每件事都有一个恰当的时机。《等风来》男女主人公在尼泊尔玩滑翔伞,女主角说:“我准备好了。”男主角说:“准备好了也不能飞,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风来。”这世上有许多事,不是你准备好了就能成功的,外在的许多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有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有等待的耐性吗?你有从容的心态吗?你有抱着才华守住寂寞的勇气吗?

此前浙江温州特大动车事故后,有网友在论坛中写到:“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为陷阱,不要让房屋成为废墟。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自由和尊严。”飞速的发展带来的伤害也许远超人们的想象。我总会想起这样的场景: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落下去,雁群从洒满余辉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还有,在有月亮的夜晚,天地澄净,清辉四盖,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而一曲《思乡》的旋律悠悠从远方飘来,心中也是无限美丽的风景……

Android版本下载
  IOS版本下载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