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90后,再深刻一些

 

我们来看90后人的基本特征,看能不能更懂他们。...



现如今的管理/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

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

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他们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

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第一,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他们是什么样?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可他们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曾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大人是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去找好工作。可机会就那么多,凭什么就是他们?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他们真的太可怜了。很多时候。我们社会上的“幸福”是被框定的了,我们按照别人眼中的幸福进行生活,以表明自己的成功。所以大家会不自觉用自己的认识去输惯下一代,这样悖论就出现了。

其实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所以请告诉他们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正能量。

现在的我们为工作,为生活、为工作啊有着太多的焦虑,而他们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其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竞争一直存在,其实是我们自己太脆弱了、不够强大,被定义的所谓“成功”,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等所绑架了。
第二,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因为你不了解他们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所以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所以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不让他们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这是堵不住的。

所以各位,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这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现在其实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管理该怎么来衔接,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知识面宽广
讲句实话,各位不要生气,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或者技能的,现在的上级的权威性大大的弱化,不像我们小或者年轻的时候,信息蔽塞,以为所见就是全部的世界,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这种信息限制,他们可能见过更好的,尽管没有实际经历过,但是心底的认可标准已经建立。所以,不理解这点就会武断的打击他们,就否定现在的他们不如过去的自己。

其实这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第四,都很善良
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他们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善良是他们有爱,他们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们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他们具备了基础条件,他们有同情心,他们同情弱者,他们爱别人。所以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上一代人高多了。
第五,现实感非常弱


他们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而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过去的阶段,还在出于输惯某种思想的目的,在过去的漩涡中打转,而非面向未来,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人格会有问题的。

举个典型例子:有一个高中生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同样的道理,企业当中的培训或者管理是否也该反思反思呢?

第六,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们必须要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管理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们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那么各位,如果要压抑他,他们就会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直接打脸,不干了,辞职。这样“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消极,再到阴奉阳违,甚至故意出错。
第七,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们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们压力,就像电击,他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回顾我们的最常见的做法或者叫做套路,从小学开始上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把我们的过去仔细回顾一下,是不是感觉被控制的一生,还是不是感觉到我们缺乏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或者经历一段痛苦期才能明白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存在一种趋势,也可以称谓一种思维定式,一旦有所谓的“失败”的污点,就认为一辈子完了,永远的完了。所以不能输,就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等的言论,进而有相关的言论与看法以及行动,就是:一棒子打死人,按一个人死死的按压在某一个事件或者节点上。

所以,想要让他们成功,就要允许他们去尝试,给与犯错的机会,培养输得起这种品质,尤其是输了以后,如何重新站起来的坚强品质。
LIFAN

力帆   力帆

你把希望点燃


长按加关注


    关注 力帆人力资源运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