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文学的“求经”之路

 

一个遵循万物有灵的作家带来的北国冰封中的文学与人生,自然与生灵,荒凉贫瘠中的情趣与温情。...





她出身于中国的最北端一个叫做漠河的边陲小城,却有着清新灵动的文笔。正是由她的文字,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才了解些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着壮阔大气之美的北国风光,了解些许北方冬天的民俗有与饮食,不自觉对最具极北的韵味与风姿的大兴安岭心向往之。

今天听她的讲述,才知,她儿时的北极村生活,没有网络,极其荒凉与闭塞,但又最接近自然与生命的本真状态。也许正是这份与自然的接触,接受自然的熏陶,加上自身的天分,才有它如今她走心动人的文笔。



 万物有灵

她坚信万物有灵,什么都是有灵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是玉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一石一物皆有情,有灵。

从小在漠河长大的她,也是听着姥姥姥爷讲述的来自于齐鲁之地的神话、鬼神故事而成长。“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崇拜,让我相信万物有灵,极北之地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中朴素的宗教观,自然观也在影响着我。”她说。

很喜欢她讲的一些故事,分享其中两个。

一个猎人有一天去山上打猎,看到一只狐狸,正当他要开枪的时候,狐狸抬起了腿,露出了凸起来的肚子,他心里惊觉,意识到,“原来是一只怀孕的母狐狸,”也许是害怕,也许是虔诚和敬畏,他给狐狸磕了一个头,从此不再打猎。无儿无女的他,葬礼送殡时,村里人给他送葬,葬礼上出现两个身着素服,如花似玉的女孩儿,言称是他的女儿,一直将猎人送到墓地。(这应当是对万物有灵的最好诠释了。)

一个老太太上了六十岁,为自己定制了一个棺材,有一天发现一窝小老鼠出生在棺材里。(趣味十足)



至于大兴安岭,有人看到了它的壮阔多姿,也有人看到了它的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在她眼里是:在中国还能找到比大兴安岭更接近自然的地方吗?

寒冷的极地世界,零下四十度,人们每天都要出去拉烧柴回来生火。

她讲起小时候,一到放寒假,父亲带着她们去拉烧柴。有一次拉烧柴的途中,一只狗总跟着她,父亲当时没有说话,回来以后告诉她“那是狼”。‍(也只有在大兴安岭这样动物比人多,动物有足够食物与生存空间的地方才有这样一份无心而成的和谐了吧)

 苍凉与温暖北极村的春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了。没有花瓶,她们把花插在酒瓶、猪肉罐头瓶子,甚至是养猪的猪槽边上。生活是那么朴素又那么美好。做操的时候,她会溜掉进入树林采摘蓝莓、马羚果、水葡萄。她会在母亲叫她采摘芍药,百合时不忘带回忘忧草(又名黄花菜,据说可以做炸酱)。虽然北极的春天短暂但是又那么曼妙美好。



她说:“很早,我就有一种天然的忧伤,我喜欢结果的花儿,一个果实一颗心。很多果子还没有吃到呢,很多花就谢了。”‍(大家因老师的真性情的可爱姿态而忍俊不禁地笑了)

大自然的风光雨雪、春夏秋冬和人的经历际遇是那么的相似,都是那么多变。

她忆起小时候同一栋房子里的四户人家,包括她在内有三个64年属龙的女孩子。一个女孩子因打错针而失去生命。一个女孩子当晚跟她睡在一个铺子里,却意外发病,一周就死了。

她的妈妈迷信,说“咱们最好搬家吧,这个房子养不住属龙的女孩子,‘但是没有地方可以搬。而她笑称自己命硬。

1998年,她的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她守在父亲身边,母亲很坚强,忍着哭。当母亲睁开眼的那一瞬间,她惊奇发现母亲眼睛里有一颗红豆,很大很大,她很恐慌。

一直到父亲下葬,她们也不让母亲单独去墓地,害怕母亲伤心会想不开,但是有一天母亲独自一人出门了,母亲说,”我去你父亲的坟地了。姐妹们恐慌又担心,“没有立碑,(也许是当地的习俗,只有等到清明才立碑)你找到了吗?”“我经过一座新坟,跟别的不一样,心扑通扑通直跳。”

她说,”回来以后母亲眼中的红豆就消失不见了。“她想,也许父亲顽皮,只有等母亲去看了她才肯离开。

暖是人性较高的期望值,而恶就像荆棘一样密布,一部作品或者一种人生,就在无边寒冷中寻找丝丝缕缕的暖流。‍(迟老师的丈夫也已早逝,所以这样的话语也定当和她自身经历有关,见惯人世悲欢离合与生离死别才能写出这样的话语吧)

迟老师说 :在极地生活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砸开厚厚的冰层,鱼儿的在游动,那是生命的鲜活”(我分明感受那生命涌动跳跃的力量。)而这也像极了极地人的生活。冬天给予极地人漫长的考验,也炼就了极地的人隐忍的倔强的品格。无论如何荒凉贫瘠,都有生命涌动的力量,无论春天如何短暂,来年春天它还是如约而至,来年春天花儿依然漫山遍野。



走出去与走回来

在谈到文化走出去与走回来时,她说:“我很小的时候,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长大后才世界真的大,比我的北极村大,但是走了一圈,又饶了一圈,我发现其实我的世界只有一个小小的北极村。对于作家而言,写想写的,听心,遵从自己的内心尤为重要。当然得视野开阔,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想到了一句话:“兜兜转转,最后我们可能会回到最初的原点。”也许一直追求的东西在身边,也许是经历一切喧嚣热闹与落寞苦楚对最初了解的真理文化有更质朴本真的理解与感受,而人生也将因这一路的风雨飘摇而越发充盈美好。)

珍视内心生活,珍视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珍视我们脚踏土地我珍视我们土地的丰饶与贫瘠,阳光与阴影。我们才不至于堕入懦弱虚伪,文学可能一味地失去自我,而一味地展览黑暗与丑陋,无视我们民间存在的善良与美丽,也是一种猴急和不自信的表现。同样,无视于我们所体会到的生命的寒凉生硬的地把五味杂陈的生活兑成一锅甜粥,也是脆弱的表现,所以我们说,无论走出去还是走出来,都要避免文化极端现象的出现。(最后言论着实精辟有也精彩)

ps:

老师的主题是:文学的“求经”之路。围绕着:万物有灵苍凉与温暖、现实与超越、女性作家与女性形象,走出去与走回来几个板块讲了几个小时,但是我只选择了三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方面简单阐述思考与感受。

时光一下子拉回到初一的时候,在柯老师推荐的阅读杂志上见到了她的名字“迟子建”。高中时,除了爸爸给自己买的书以外,闲暇时候痴迷《美文荟萃》月刊的文摘。无意中又看到她的文字,后来断断续续看到她的文字,“我觉得一个叫迟子建的作家写的东西好有趣味,好特别,挺喜欢的。”那时候就跟好友讲起。

虽大学期间看书庞杂,从未特意关注过什么人,但是看到讲座推送“迟子建”时,心里一惊,一定要去听,去看看,也算是自己喜欢过的人,最起码得见见本尊吧。长大了发现自己一步步在圆儿时的梦,那钟滋味太过美好,像当初见到周国平、肖复兴、郑愁予、朱苏力一系列人物,那种心情还是挺不一样的。

里里外外都挤得水泄不通,甚至窗户上都趴满了学生。果然有名气的人物一定得早点儿占座。



 趴窗户的华科汉子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从休息室里出来的时候,终于见到本人,那一刻心里很开心,气质出尘,本人真的很美,惊艳到了我,不止我一个人,大家也私下说“真的好美呀”。



气质逼人,讲真,迟老师不上镜,但本人真的很美我和朋友没法挤进去,就站在廊道门口,听着声音,一个多小时,居然也不觉得累了。



场内已无站立之地

和你一样,与你同在



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关注 浠语徽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