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救济穷人效果好

 

怎样救济穷人效果好...

怎样救济穷人效果好
扶贫一直是政府要应付的难题,不过扶贫的手段一直很单一,人们能想到的手段就是给钱给东西,比如说西方的福利社会,就直接给穷人发救济金。但效果其实并不好,有很多穷人变成了吃救济粮的懒汉,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干。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真正的帮到穷人呢?有一本叫《稀缺》的书,给我们支了几招。

德国战略学家威兹曼说过一句话:问题的解决往往不在问题的发生层面上,而在和它相邻的更高层面。也就是说,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贫困问题,也许能看得更透彻。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在二战期间,美国的飞行员老是犯一个错误,就是飞机还在滑行的时候就把轮子收起来了,这可是一个致命的操作失误。如果从问题发生的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那问题肯定是出在飞行员身上,是飞行员学艺不精,套路不熟,解决方案就是飞行员加强培训呗。但是这是解决方案吗?当然不是,操作失误的根源在于,经常出事的这款飞机设计是有缺陷的,它控制飞行的操作杆和收起轮子的操作杆长得一模一样,而且还紧挨在一起,在飞行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中,一不小心就会操作失误,所以解决方案不是培训飞行员,而是改进飞机操作杆。

回到扶贫的话题上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维度考虑呢?比如说,给穷人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是政府常用的扶贫手段。这个在逻辑上当然是讲得通的,很多人穷就是因为没有赚钱的手艺嘛。政府花钱给穷人提供培训,穷人学到手艺之后就能自己养活自己。可是这个政策实际执行得并不好,很多穷人学个两三天就不去了。这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了,这些人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就是不愿意自己养活自己。其实不是这样的,你想想,一个贫穷的人,有可能肚子都没吃饱,有可能房租还没交明天就要露宿街头,他怎么可能从容地去听课学习呢?几节课没去,后面的课就跟不上了,索性就再也不去了。所以想提高培训效果就必须换个角度考虑,可以开设两个进度不一样的班,如果一个人耽误了一节课,不用担心,可以去进度慢的那个班继续学习,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不会中途放弃学习。

给穷人发放救济金也是常用的扶贫手段,结果就是让很多人变成社会的蛀虫,每天什么也不干,也不想着怎么才能自力更生。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提出了办法,说要加一个限制,每个人只能领5年救济金,这样就会让他们有危机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上学时,老师要求3个月后交一篇论文,开头的两个半月,我们觉得时间还早,根本用不着着急,最后十几天才着急了,急急忙忙地赶出一篇论文来。5年这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开始肯定也是不会着急的,最后几个月急了,才开始想办法。结果很可能是救济都领完了,工作还没着落,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我们扶贫的目的。所以书中给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法,期限还是要有的,不过要经常提醒领救济的人,救济金是有限的,比如说,可以规定每个月只能领20天救济,这样每个月都能提醒人们,救济只是救济,自力更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另外,扶贫不仅仅要从给钱这个维度入手,帮助穷人节省心智带宽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处理,我们的大脑带宽就会不够用,你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穷人就是这样,很多杂事常年占据他们的大脑带宽,让他们每天都很焦虑。比如说有小孩的穷人,他们每天都会分心来照顾小孩,结果就是不能专心工作。工作做不好,升职加薪的机会就很小。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越分心越穷,越穷越分心。政府如果能提供一个免费的托儿所,让他们放心地把小孩交给托儿所照顾,就可以专心工作了。

所以说,扶贫不只是简单的给钱,想要真正的帮到穷人,就不能被穷人缺钱的表象困扰。只有超脱问题的发生层面,直达根源,才能对症下药,高效地解决问题。


    关注 福州创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