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 中外文化比较

 

陈端端老师专访本周好课:《中外文化比较》授课老师:陈端端...



陈端端老师        2003年时的《我眼中的国外》系列讲座,由中国教师和俄罗斯外教进行授课,每位老师在讲述他们在外国求学、工作的经历的同时,也向同学们诠释了对自己关于“海外”的认知。

我多次造访日本,并都会在日本停留几月之久。

第一次到国外时,认为国外什么都好,就连空气都好。等到了第二次,内心就开始有些不对劲的感觉,我觉察出日本人特别较真,甚至较真过头了。

当经历愈加丰富,反思也就愈加冷静深沉:“国外”这个名词最终将走下神坛。这也是我要求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要有国外生活、工作经验的原因。

尤其是我们厦门大学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外,更需要培养出敏锐的辨别力,去分辨好与坏。这便特别需要经验丰富的先行者带领他们探索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化。

另外,为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外国人思考问题的角度,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都与老师自己研究的领域息息相关,包括文学,文化,语言等方面,我们立足于对比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中外文化比较。


陈端端老师        课程之后进行第二次革新,邀请到国外游学归来的学生参与介绍与分析。

我记得其中一位学生的土耳其体验特别有意思。据说有一回,中外学生一起参加Party,大多数外国学生是穿着正式的小礼服,中国学生则是一身随意的T-shirt、牛仔裤。在Party上,外国学生们兴奋地又唱又跳,肆意喝酒,而有趣的是,中国学生竟在一旁的自助餐区大快朵颐。Party结束后,大家坐大巴返程,外国学生在车里继续唱跳,而中国学生却已然在颠簸的车厢中进入梦乡。

课程的第三阶段为中外文化比较。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展开系列分析,在教育、社会、文学、文化等方方面面,中国与外国之间究竟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了解这些联系与差异,同学们得以对中外文化比较拥有完整的认知。


陈端端老师        跨国公司的企业老板的登场,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部分。他们当中有台资公司、日资公司(包括日本NEC,松下)高层的知名人士,与学生面对面对话,叙述关于他们的丰富工作与人生经历。

这些企业家将传授给同学们,是职场上有关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问题。举个例子,中文里有“下次请你吃饭”、“下次去你那拜访你”之类的表达方式,记得有一次,一个日本企业家问我,中国人总爱说“没问题”,这是“真的没有问题”的意思吗?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一个词语往往容易被曲解成不同的意思,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沟通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尤其当与不同国家的人相处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或处事理念十分重要,反之将很难融入别人的氛围,甚至会不经意地触犯到他人,在外企工作更要注意。另外,若是想成为国家公务员,这方面也是必须要去学习的,因为国家之间也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
陈端端老师        本学期的课程,在过去中日、中法、中德、中俄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西(西班牙语)文化比较,同时要求各语种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向学生展示五个以上的所在国交际语言。

比如奥巴马来中国开讲座时,第一句话总是“你好”。一句“你好”便拉近了中美双方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沟通。在新生大会上和毕业仪式上,我曾反复提及:我们要成为国际人,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学会一句简单的交际语言,将会成为你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迈出的最有利的一步。
陈端端老师        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无数外国的东西。但我告诉我的学生,看和听属于“了解”的过程,但想要“理解”外国的东西,还必须用大脑去思考。简单的说,了解就是:噢!原来他们会这样子做;那么理解就是:噢!原来他们是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

理解先必须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可以说。没有了解就不能正确理解。

举一个例子。我在日本做过一个调查:你的理想是什么。 一个男孩子说:我想开一个拉面店——如果他在中国,父母一定觉得这个孩子没出息。一个女孩子说:我想当漂亮的新娘,成为3个孩子的妈妈——这种想法在中国父母眼里简直不可理喻。可是,对于日本的父母而言,这两个理想再平常不过,他们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成为拉面店老板,或是幸福的家庭主妇。

国内对出息二字的诠释是要读好书,成为人上人。能够出人头地,给家族争光就是有出息。相比之下就能看到,日本对它的诠释截然不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细小的差异之中,收获关于中外文化比较的基本认识,不一定要在学术上写出多么完美的论文,我只希望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今后在中外交流的场合上,能够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站在正确合适的位置上,促进中外文化的沟通。
课程预告

李文进博士:
12月8日,9日《中西班牙文化比较》
文案、编辑、制图

沈东亿

责编:陈茜


    关注 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