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丨切尔诺贝利:“死城”不死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30年前,当我们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让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正在苏醒的东方巨龙,但也正是在这一年,被誉为 “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却因为一声巨响,震惊了整个世界。1986年,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一声巨响崩塌的不仅是一座核电站,更是将整个切尔诺比利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切尔诺贝利,一个令全世界胆战心惊而又无限惋惜的名字,在这一场意外事故之后,整座城市的居民集体迁移,只留下一座空旷死寂的街道,整座城市沦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在那场灾难30年之后,这座城市的街道早已破败不堪,铁制的围栏锈迹斑斑,散落在荒芜的草坪上的玩偶在风吹雨打中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娇艳。但就是在这片“生命的禁区”中,却依然有一群居民在努力守护着自己曾经的家园。



如今事故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这座城市的核污染依旧还在持续着。在距离事故中心三十公里的范围内被设置成为隔离区,由于很少被人类活动干扰,所以森林覆盖率极高,景色优美。但是不要被这里美丽的外表所欺骗,因为即使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也释放着足以致命的核辐射,因此除了政府的工作人员之外,很少有人在此居住。即使那些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只能远离事故中心,他们只能通过一周一辆的补给车来补充自己的饮食,而且每两周必须轮换,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



除了工作人员之外,“死城”里还生活着一群被官方称为“自我定居者”的当地人。他们原来就是切尔诺贝利周边村子里的农民,事故之后选择重返家乡。“自我定居者”共有三四百人,到今天还剩下一百多人,伊万诺维奇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事故发生后,政府给了他半天的时间撤离村庄。但一年之后,伊万诺维奇不顾禁令,又带着妻子玛丽娅返回村庄,并决定“死也要死在这里”。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村民,难舍故土,在后来的日子里渐渐回到了这里。他们从事日常的耕作,照旧饮用井水,用受到核污染的木材点火过冬,身体却从无问题。小村居民大多房子通了电,有的还安了电话,他们种菜、饲养家禽、捕鱼打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点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因为远离人类,这座曾经“死城”却成为动物的天堂。如今87岁的伊万诺维奇最头疼的是森林里有狼出没。早些年只是独狼,现在已经有了狼群,一天到晚尽偷吃家畜,但却神奇地从未攻击过人,而且除了狼之外,还有了狐狸、熊和麋鹿。伊万诺维奇说:“这里现在的动物比三十年前差不多,尤其是狼比之前多了数倍。”

三十年间,在人类“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里,大自然接管了一切,生命反而在这个“生命的禁区”中显示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坚守的老人渐渐凋零之后,那些活跃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却依旧代替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