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很遥远——说说北京的外资画廊(下)

 

外资画廊在中国一级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举一动频频引发各界瞩目,画廊业的发展亦直接关乎当下艺术市场生态健康良性运转。本文从北京地区的外资画廊着手,通过爬梳历史、分析现状、窥察暇瑜,兼与本土画廊对比,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应参照。...




点击“里仁文化”,关注荣宝斋《艺术品》期刊

外资画廊在中国的一级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举一动频频引发各界瞩目,画廊业的发展亦直接关乎当下艺术市场生态健康良性运转。本文从北京地区的外资画廊着手,通过爬梳历史、分析现状、窥察暇瑜,兼与本土画廊对比,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应参照。

北京外资画廊发展现状

(四)合作艺术家

作为中介机构的画廊,艺术家可谓是画廊的源头活水。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的品质事关画廊的声誉与盈亏结果。通常,外资画廊尤其是其中的老牌画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代理机制。代理制成为画廊的核心运营机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外资画廊获得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

北京地区的外资画廊大多运作具有国际审美趣味的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早入驻北京的外资画廊,亦将最早的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广向世界。这其中既有如今耳熟能详的“85美术思潮”艺术家们,如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张晓刚等,也有来自学院派的当代艺术家,如徐冰、隋建国、林天苗等。红门画廊和四合苑画廊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外资画廊,为外资画廊陆续在中国的发展提供范例,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后继者。



"798"艺术区展出艾未未作品

2005年以后,随着欧美高端画廊不断入驻北京地区,与之合作的现当代国际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也开始进入国内藏家的视野。一方面,如佩斯北京,作为缘起于美国纽约的最为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合作的艺术家不仅包括国内当代艺术家,如隋建国、张晓刚、岳敏君、宋冬等,同时基于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也代理一批西方当代著名艺术家,如大卫·德库宁、大卫·霍克尼、马克·罗斯科等。这批画廊拥有着国内外一批声名远扬的国际当代艺术家资源。与之类似的外资画廊,还有常青画廊、红门画廊等。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外资画廊如香格纳北京等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这一批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如艾未未、蔡国强、张洹、徐冰等。

此外,亚洲画廊的代理艺术家需要单独讨论。来自亚洲地区的外资画廊主要为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日本作为较早参与西方艺术市场的国家之一,其画廊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因此日本画廊入驻北京,除了代理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之外,更多的是推荐自己国家的艺术家作品。东京画廊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一年至少有一半是日本现当代艺术家的展览。与之相反,来自韩国的画廊则更倾向于中国当代艺术家,2007年大批韩资画廊入驻北京的时候,所举办的主要展览均是推广合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但是由于韩国本土的艺术家及作品在国际上还缺乏认知度,且过于依赖中国当代艺术,可能成为后期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综上所述,与本土画廊不同的是,外资画廊与艺术家的合作因注重代理制度而更加牢固。因此,外资画廊通常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并独家代理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同时,相比国内画廊,外资画廊所掌握的艺术家资源相对丰富,对艺术家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国际视野,享有同艺术家合作的主动权,这也是国内本土画廊普遍的短板。同时,由于外资画廊对国内艺术及艺术家并未有深入的了解,致使他们更加愿意选择在国际上相对知名且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合作。这一举措将不利于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当然,也不乏一些外资画廊自身有特殊标准,愿意用心培养并长期同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合作,红门画廊便是一例。



常青画廊代理邱志杰作品

(五)推广方式

展览是画廊推介艺术家、维系和挖掘客户最为重要的方式。相比内地画廊,外资画廊对展览更加重视。尤其注重对展览的策划及整体的运作。而不仅仅将展览作为对艺术家作品展示的活动。

外资画廊注重对展览的推广与策划,将学术与商业有机结合。一个展览在前期筹备阶段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拉长一个展览的展期,举办许多实验性质较强、作品很难出售的展览,以此赢得业界的认可。以常青画廊为例(详见“表一”)。通过近三年的展览,可看到如下几个特征,首先,选择的艺术家身份多元,这些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国,年龄跨度也较大,不同于国内大多数画廊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艺术家身上,且多局限于那些炙手可热的当代中国艺术家;其次,具有自身的艺术品位,其选择的艺术家和展览偏向现当代观念艺术,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展览作品题材、材质十分丰富,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装置艺术都有涉及,同时乐意为艺术家做个展;再次,展览少而精,不以数量取胜,展览持续周期较长。另外,注重与其他画廊的合作,对艺术家的创作及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等。



如若说常青画廊在展览上注重先锋性、学术性、实验性,那么以佩斯北京为代表的外资画廊则更为“亲民”,如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中国的首展“春至”便取得不小的轰动。佩斯北京不仅邀请了艺术家本人来到北京,还为他联系和举办了多次高校讲座、媒体采访,并为画廊的重要藏家举行VIP专场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将已经在艺术史上具有名气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到国内,使得各界人士都在短时间内关注到佩斯北京的这一展览。

艺术博览会也成为外资画廊的主力战场。外资画廊积极参与国际和中国的博览会。从国际上看,国际各大知名博览会都有北京外资画廊的身影,积极参与国际博览会提升了外资画廊在国内的名气,也提高了所代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名声和价值。同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少外资画廊都积极参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多个重要艺博会,如“艺术北京”“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GIGE)”“ART021”“嘉德古董艺术周”等。画廊积极参与艺术博览会,也是为了在较为集中的场地和高效的时间内,为自己代理的作品找到合适的藏家,因此参与国际艺博会的外资画廊,也更容易取得合作艺术家的信赖,为双方获取最大的利益。



“ART021”艺术博览会现场

(六)藏家

作为画廊最大的消费群体,藏家的维系和发展亦成为画廊的重中之重。外资画廊纷纷入驻北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伊始主要将作品售卖给外国人,如今,不少画廊实行国内外客户同时并举的策略。随着中国富裕阶层的不断增多,艺术品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中国消费市场对现当代艺术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今相当多的中国藏家购买当代艺术品,这其中亦包括港澳台三地的客户。

反观欧美的外资画廊,则更多的将作品出售给国际藏家,不少外资画廊并未打算将北京作为主要的销售阵地,而是选择将分支机构作为重要的展示平台,同时挖掘和培养中国当代艺术家。红门画廊就曾表示,虽然已经在北京经营数十载,但其国际客户仍然占有一半的比例优势。



尤伦斯夫妇

困扰外资画廊的重要问题是藏家群体。艺术市场的核心应是艺术品的交易。交易伴随着买卖双方,外资画廊作为卖方,为了打开北京乃至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积极向中国内地展示其商品。但是,似乎中国内地的消费市场及藏家群体对此反应稍显“冷淡”。众所周知,中国的拍卖行业十分兴盛,形成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格局。有研究指出,中国内地真正的藏家群体尚未形成,而已有的消费群体仅仅意识到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却缺乏长期收藏的观念,主要是将其作为短期盈利的媒介,将收藏的艺术品进行快速的多次销售和资金变现。同时,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一大批中国内地藏家喜好收藏中国字画、古董、玉石等传统艺术品,西方视野下的国际现当代艺术似乎很难迎合中国实力藏家的趣味。虽然港澳台等地区的中国藏家以及少数中青年内地藏家已经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但是,最具消费实力的那些中国藏家对此似乎无动于衷。与之对应的,中国工薪阶层收藏消费刚刚起步,他们在当代艺术领域还需经历一段很长的学习过程。因此,这种长久形成的收藏习惯和审美趣味在短期内很难培养,这也是困扰国内经营现当代艺术的画廊的难题之一。在笔者的走访中,不管是北京地区的外资画廊,还是上海、广州的外资画廊,甚至是一些本土画廊都表示,虽然这几年国内藏家队伍不断壮大,但画廊的主要实力客户大多来自海外。

综上所述,外资画廊的藏家群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相较于本土画廊,外资画廊能够赢得更多国外藏家的青睐,这丰富了外资画廊的客户群体,有助于促进北京机构的作品在海外销售;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藏家对现当代艺术还处于一个初级接受阶段,加之受传统艺术品的消费习惯影响,外资画廊未能如愿得赢得中国客户群体的青睐。如今虽然已有不少中国藏家开始收藏和购买当代艺术,但是经营传统绘画的本土画廊和拍卖行更容易获得内地藏家的信赖。因此,外资画廊不得不在从业人员上高薪聘请本土艺术市场精英与开拓本土藏家市场。此外,这种双重性还应分为欧美画廊和亚洲画廊两种景况,普遍来说,欧美画廊基于长期的发展历史和拥有庞大的现当代艺术消费群体,较之亚洲的外资画廊,在面对藏家方面更有经验。

优势与劣势

外资画廊在北京的发展已有数十载,可谓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衰,并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本土画廊大多“人去楼空”,但同时期如红门画廊等的外资画廊却一直绵延至今,即便如今整个艺术市场处在调整期,不少高端外资画廊依旧在北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外资画廊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一)运营机制完善

画廊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入驻北京的外资画廊多以在欧美和亚洲国家经营成熟的画廊为主。这些外资画廊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尤其注重代理制的推行,其负责人通常是成熟的国际艺术经纪人或专业的国际藏家,他们乐意与艺术家进行长期的代理合作。因此不仅能够较早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并培养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

运营机制的完善,还体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展览策划更具专业性,对艺术家的包装和推广有一套自身可行的方法,注重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学术性塑造,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国际藏家群体等方面。

(二)国际化程度高

国际化是外资画廊的一个显著特征。这里的国际化具有多重性,包括合作艺术家的国际化、画廊展览和运营的国际化以及藏家的国际化等。外资画廊普遍具有国际视野,注重选择具有西方审美趣味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实际上,由于画廊模式出自西方,即便是亚洲地区的外资画廊也常常会跟随西方外资画廊的脚步,例如,日本画廊代理的本土艺术家如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等亦是西方艺术趣味主导下的本土产物。而西方外资画廊由于在这方面充分掌握了话语权,自然其国际化程度要高得多。



东京画廊创始人  田畑幸人

(三)拥有丰厚的资本

对于一级市场的发展,资金虽然不是决定条件,但不可或缺。正规画廊的盈利并非一蹴而就。画廊需要在初期投入大量的资本,并与艺术家长期合作,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使得合作的艺术家被各界接受,藏家方会陆续收藏。入驻北京的外资画廊基于其雄厚的资本,他们或是背后有企业财团、政府基金的支持,或是创办人家境殷实,普遍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相对的国内画廊,大多数运营成本低、投资资金少,急切的想通过画廊赚取快钱,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导致画廊资金断裂。同时,外资画廊在世界拥有多个艺术空间,这种连锁式的运营,有利于降低资金风险,可以通过总体的盈利来弥补某个分支机构的亏损。相比内地画廊,具有雄厚资本的外资画廊在抵抗资金风险方面能力较强。



北京现在画廊外景

诚然,外资画廊具有上述多项优势,但是外资画廊业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劣势。实际上,“水土不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驻伊始对中国国情及市场时机把握不充分,高估或者低估了某些中国艺术市场的情况,因此导致刚开始入驻的时候经营不善。但是,外资画廊通过引进中国艺术市场的人才、推出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及展览,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博览会、拍卖行、高校等的合作,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已经对中国市场有所适应,甚至也深谙一些中国画廊的谋利之道;另一方面,出现问题的外资画廊多集中在亚洲画廊,尤其是韩资画廊,这其中有出于韩国画廊自身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是因为韩国画廊缺乏艺术的话语权,其本国作品在中国市场缺乏接受度,因此,不能因韩国画廊的集体撤资而说明外资画廊的整体问题。与之相反的是来自欧美的外资画廊不仅选择坚守在北京地区,同时还有新的欧美画廊不断加入。如2015年法国老牌画廊进驻北京草场地,为北京画廊业又添新砖 。

外资画廊入驻中国呈现“水土不服”的背后隐藏着文化之间的博弈。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述,外资画廊进入中国是一个文化战略问题,外资画廊想把更多本国或者代理的艺术家作品出售给中国市场,然而中国似乎尚未在国际化和世界艺术中心上做好准备。此外,艺术品经营的税收问题、艺术区高涨的房租问题等大大增加了画廊的运营成本,加之一些国内画廊的成长导致竞争加剧,进一步制约了外资画廊在国内的发展,导致近几年外资画廊进入中国的步伐大幅缩小。

笔者认为,虽然外资画廊在入驻北京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优势也得到了显现。外资画廊与内资画廊所呈现出的优势与差距不仅是中国画廊的问题,中国的拍卖行、古董商、艺术博览会等也面临同样窘境,中国的艺术商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加入到全球艺术市场的竞争中,在树立自身当代艺术形象、掌握当代艺术话语权的同时,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学习、借鉴。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内部

结语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外资画廊,这批画廊在这里崭露头角,升沉起伏,与本土画廊同台竞技,各显神通。外资画廊的介入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当代艺术在中国内地的普及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国仍未形成自己的当代艺术话语权及相应的藏家群体。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还在踉跄中行走,与之相应的中国消费阶层和审美趣味尚待熟稔,使得外资画廊的发展之路在坎坷中前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其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追逐利益的国际画廊亦将越来越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之相应的商业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国的本土画廊要想寻求突围之路,并与之抗衡,除了学习、借鉴外资画廊成熟的运作经验,更应当努力培养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只有让中国的艺术走向国际,从“小众”变为主流,中国的本土画廊才能够真正掌握话语权,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文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市场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责编/杨 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微信账号


    关注 里仁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