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彼得案 暴露了谁的无耻 谁的尴尬?

 

梁彼得案暴露了谁的无耻谁的尴尬?...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自从梁彼得被定罪之后,我心情很沉重,每天都在关注全美各地的回响,手机微信群不断刷屏,也收到一些观众的反馈声音。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同一件事,同在华人社区,每个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图片来源:《开口不凡》视频截图

1“夹板族群”成为“模范少数族裔”




裔一向被称为“夹板族群”,平日里勤恳工作表现出色,亚裔被称为“模范少数族裔”;有人需要牺牲时,当然也毫不犹豫地,想到“乖乖的”亚裔。从25年前华
埠附近建监狱,到前年,纽约市特殊高中入学考试改革,为了纽约市的安全、为了教育的多元化,亚裔就忍一忍,改一改,适应新环境、新制度,日子还是可以照样
过下去嘛。
图片来源:美国中文网视频截图


2新伤覆旧伤 越伤越痛!



在梁彼得案上,纽约市议员陈倩雯的表态也体现出了亚裔“夹板族群”的尴尬处境。
图片来源:美国中文网视频截图


作为华埠百年来第一个华裔市议员,陈倩雯曾被她的团队称为“募款机器”,只要去华埠走上一圈,就有很多华人为她捐款。但她在市议会的影响力如何?从她提出、通过的立法中,可以看出,她能有所作为的空间并不大。
图片来源:Capital new york


在梁彼得判决出来后,陈倩雯说,“为死者和梁彼得双方的家庭祈祷,现在既然法庭判决已出,是时候开始疗伤了。”我和陈议员打过不少交道,一向很敬重她,但我想问一句,这是司法系统在少数族裔之间揭开的一条血淋淋的疮疤,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疗伤”吗?疗伤完毕之后呢?继续在夹缝中乖乖地生存?

3华裔群体的尴尬



实际上,这是我们整个华裔群体的尴尬。生活在夹缝中的华人,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认同,产生各种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也由此导致我们集体缄默,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透不过气。
图片来源:NBC


在计划为梁彼得抗议的游行过程中,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和警局站在一起,声讨对梁彼得的判决,会对警察执法不利;

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和非裔社区站在一起,抗议司法系统对白人和少数族裔警察的双重标准。

有人觉得这是种族歧视,一点就着,也有人认为华人应融入主流,站在社会公益的大局思考;更有不少人认为美国种族不平等的现状难以改变,于是冷眼旁观。

4华人移民重塑自己,也要重塑美国!



我记得奥巴马说过一句话,冷眼旁观是一种选择,带着希望去争取、去努力也是一种选择,但后者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NBC


华裔作为移民群体,一直努力入乡随俗,一直相信适者生存,毫不犹豫地按照美国社会政治的规律和逻辑在重塑自己,改变自己,但当我们的群体越来越大,当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出色,当我们想要有属于自己群体的影响力的时候,我们必须参与重塑美国社会的规律和逻辑。

5我们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美联社



这一次在庞杂的观点中,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冷静,提炼出一个扎根于华裔族群、同时符合普世价值,能够唤起所有人支持的诉求。只有这样的诉求才能让我们发出
最强音;只有这样的诉求才能既帮到梁彼得,又帮到整个华裔族群;只有这样的诉求才能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得以扩大。这个空间不是指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舆论
上的空间,让我们美国华人可以抬起头来、舒展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关注 美国中文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