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广告

 

希望朋友们能以一碗肥肠粉的价格购买《纪念日》,享受我用卑微的诚意,为您推开的一扇窗,窥探人生的舞台上,哭笑不得,尘土飞扬,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故事。...



本文系推广鄙人在豆瓣阅读发表的新作《纪念日》的硬广告,不喜勿入。

改良中文阅读环境,从支持原创做起!

1)请购买阅读。定价人民币十元,在二线城市成都可以吃一碗肥肠粉,还只能冒一个结子。下文会详细讨论《纪念日》比起一碗肥肠粉来,绝对物超所值。

购买点击本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豆瓣阅读可以微信充值。购买后可以下载到电脑,手机或者Kindle上阅读。



2)欢迎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本文。

3)欢迎留言。豆瓣阅读需要留言过后才能评分。另外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文末留言。除了谩骂,人身攻击,或者五个字以下的叫好,留言必复。评论特别认真的,作者将考虑用特别认真的方法答谢(别紧张,不包括以身相许)。

——以情动人的分界线——

劝别人买东西(商品),又名推销,推广,不外乎两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从生产商品的过程出发,强调自己付出的心血,劳动,时间,以及各种不易。劳动价值 -- 这是非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曹雪芹写红楼梦,自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看似“满纸荒唐言”,其实是“一把辛酸泪”。我理解这一把辛酸泪当中,是创作者的清贫和写作的艰辛。

诚实地说,写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像曹雪芹那样的辛酸,可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喜爱,到抗拒,到接纳的过程。我的父母以及我成长的年代,最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考填志愿我想学新闻,家长说:“你又不是考不上商科”。面包和理想的抉择,对于我这一代人,似乎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了。表达,感知,沟通,这些难以量化,但是对于写作乃至人生都至关重要的能力,被认为是获取面包路上的冗余和包袱。在“唯分数论”和“唯技术论”的压力下,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文学写作是不务正业,尤其如果你学的是商科的话。久而久之,我对于自己对写作的渴望有一种无法摆脱的羞耻感,下意识地觉得写作就是“作”,浪费时间,无病呻吟。

说这些,并不是要控诉一个走红困难的写作者的童年阴影,而是想说,写作对于我,是一个阻力重重的成长的过程。阻力真是个好东西啊!因为这些阻力,我永远写不出村上春树式的遥远朦胧的文字(并不是说村上春树不好)。我的写作注定了是要在油盐柴米中摸爬滚打,也为我时不时换来“接地气”的评语。

我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里最热门的商科专业(之一)。十多年来,中国和美国商学院里的各色学位,我集邮一样收入囊中;我出入象牙塔,做过白领,在美国的政府机关当过小职员;我发过论文,做过科研,曾经在高校里误人子弟;我也编过程序,写过商务计划,参与过创业。原本以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有更好的世俗意义上的前程:做一个成功的经理人,或者商学院的学者,甚至创业者,更多的金钱更大的权利和更高的位置。可是人到中年,我才慢慢意识到,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让我成为我今天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在阻力中挣扎,却乐此不疲的写作者。写作不是冗余,不是包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无法回避。而当我决定拥抱它的时候,我发现它还是我的福祉。

五年前的《一个人的假期》是我第一篇有头有尾的小说,是在上班和育儿间隙写的。写得非常快,非常愉悦,游戏文字的地方很明显。这种愉悦感让我隐约感到不好意思,我跟朋友把《一个人的假期》戏称为“意淫之作”。写完之后却忍不住对那些配角的人生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好奇:老方,他的校花妻子,他们在《一个人的假期》里是个引子,是个看不见的作用力,可是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怎么相爱?他们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这种好奇催生了《纪念日》。

如果说《一个人的假期》是场文字游戏,《纪念日》就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向专业写作靠拢的努力。人生的不如意在《一个人的假期》里不过是汤里的一把盐,在《纪念日》里却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对于生活里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主题,我终于开始学会在我的写作中与它们正面相对:一地鸡毛的婚姻,相爱却不能沟通的亲人,甚至疾病,衰老,死亡。当然对于移民而言,还有挥之不去的边缘感。我不敢说《纪念日》的写作是“杜鹃啼血”,但是确实是对中年人生的一次充满诚意的探讨。如果要说《纪念日》里有我多少劳动价值的话,我觉得就是诚实,认真和一点点勇气吧。

似乎又扯远了,回到硬广告的主题上来。

推销的第二个思路是:我的产品物超所值,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供需关系 -- 这是非常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很多好心的朋友对我的写作的供需曲线表示担忧:“小众”,“没人看”,还有热心读者建议我写穿越,写宫斗,写玄幻,写侦探,不管写什么,一定要再暴力一点,再色情一点,再火辣一点。有朋友不厌其烦地管我叫“网红(请问你见过浏览量在二百五左右徘徊的网红吗?)”,我理解这也是好心,希望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成了真理。

很让各位热心朋友失望,《纪念日》里有性,有夫妻吵架,可是还是没有色情,没有暴力,更谈不上火辣。要说卖点,我觉得首先《纪念日》算得上是一部有趣的小说。我把它定位成文艺作品,但是并不是十分“文艺”的作品。如果你要看的是安妮宝贝“女人的生命如花”式的文艺,《纪念日》肯定不达标。但是如果你喜欢油盐柴米中的啼笑皆非,喜欢生命中“深深浅浅的灰”,以及各种色彩,喜欢以小说人物为镜,窥探人心复杂难言的寂寞和隔阂,《纪念日》是不错的选择。

奈保尔在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半生》(”Half A Life”)里写过一个女子:她爱上男主角的原因是因为她从男主角的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学校总教育我们要阅读,可是……我很难从阅读中看到我自己……所有的书都是为别人写的,我们总在别人的屋子里……”,然而男主角的书让她看到了自己,她无比感动,发现“这么些年来,还有别人和我一样思考和感受”,于是嫁给了男主角。

我的写作,虚构也好,非虚构也好,永远根植于我的生活。我只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我爱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论男女,不论老幼。我会偏袒,会小小地嘲讽,可是我不会踩低也不会逢迎,因为我爱他们,就如我爱自己,爱生活本身,爱我生命中的每一位亲人,朋友,路人和过客。

如果你是七零到八零后,不难在《纪念日》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不是,你也可以从中看到你的父母,子女,朋友,亲人,隔壁老王,路人甲乙丙丁的影子。比起只能看到理想当中的自己和理想当中的爱人的流行小说(修仙,虐恋,霸道总裁小秘书)来,是不是也是一个别致的看点呢?

奈保尔的读者感动到嫁给他,我的期望低得多。我只希望我的读者能以一碗肥肠粉的价格购买《纪念日》,给它一点点耐心,一点点包容,慢慢地读下去。

我最喜欢的图书馆里的标语说:“Calm down, read on (静下来,读下去)”。希望《纪念日》能给我的读者们带来一个“静下来,读下去”的机会,享受我用卑微的诚意,为你们推开的一扇窗,窥探人生的舞台上,哭笑不得,尘土飞扬,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故事。


    关注 夏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