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牵动“节能产业”神经的一天

 

11月4日,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一天,这一天,《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迈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从承诺走向行动...



11月4日,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一天,这一天,《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迈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从承诺走向行动”的坚实一步。“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的2摄氏度之内,并为控温1. 5摄氏度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一句句坚实的口号与承诺, 将为世界能源转型带来积极的影响。

当天,我国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于2017年铺开北京 、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深圳7个试点城市。届时,交易规模将由目前的32亿元上升为2017年4000亿元。这不仅将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同时对于整个绿色能源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而配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我国当天也正式发布《“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 15年下降18%;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大力推进天然气,到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0%左右。

这三件大事牵动着众多行业与企业的神经,其巨大意义在于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系统必须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已成为学界、业界 、政界共识,也成为主流民意。能源转型不是简单地用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更关键的是在转型的漫长过程中,加大常规能源技术的高效清洁利用以适应新能源,为新能源的成长保驾护航,推动整个能源结构趋于低碳化。

而对使用常规能源的高碳排放企业来说,花钱购买碳排放的“额度”无疑是增加成本的一项,想要更多的碳排放权,就要花钱去购买。显然,购买碳额度不是长久之计,同时减排成本越来越高,用钱去购买额度还是做低碳投资?算来算去不如扎扎实实地做技术改造。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安排减排设施,改善能源管理系统,降低减排成本,从根本上杜绝过度排放。而这就需要节能服务公司为高碳排放企业提供节能综合服务,通过节能项目的实施减少碳排放来实现双赢。

企业注重了节能增效,节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显著提高,同时由于采用自有资金开展节能项目的成本提高,给推行节能服务提供了择机而入的机遇。


    关注 节能机器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