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播下种子 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小学自然“长周期探究项目”走过十年

 

以“回归本源、深化学科发展内涵”为主旨的小学自然学科长周期探究活动项目已走过十余年。...







以“回归本源、深化学科发展内涵”为主旨的小学自然学科长周期探究活动项目已走过十余年。第七届上海市长周期优秀探究项目评比已进入材料申报阶段,年末就要举行展示活动。

长周期探究,是指研究时间在2~4周或以上、核心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探究活动项目。通过项目探究活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长周期探究活动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已然成为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的价值在于它给予学生、教师过程体验,最精彩的就是学生在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及引发的新问题、新探索。学生通过活动经历了一个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作出解释的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十多年来,一茬茬的孩子在小学自然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在实践与体验中收获成果。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各区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这里我们以青浦区为例展示一组内容。

1

研修助力

基地孵化,预学习重设计
2013年6月,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成立,基地课程建设围绕提高教师的学科本体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与育德能力做文章。基地将“长周期探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特色项目来推进,纳入基地研修课程建设的范畴。



借鉴浦东新区等区的有效做法,引导教师关注长周期探究与自然教学的有效融合。强调以课程标准为指南,让教师掌握“好奇中、讲事实;热爱中,有体验;方法中,学技能;知识中,会运用”;关注获得好经验,每个学员都会收到基地赠送的一本《小学科学长周期探究案例集》,这是一本积聚上海市优秀长周期探究项目经验的汇编,也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长周期探究的指导用书;突出做前先设计,引导基地学员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做预方案,保证后续的有效实施。
2

实践体验

骨干引领,共指导勤实作


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将过往做过的“春天里的观察”、“蜗牛的生活”、“盐晶体的秘密”、“月相的观察”等长周期探究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微课程。针对教师差异,在项目设计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范围,教师可以借鉴已有的项目着手改造,也可以另辟蹊径探索新的项目。比如青浦区瀚文小学职初教师宁国勇就选择了同校游琪佳老师做过的“春天的观察”项目,青浦区实验小学集团青湖校区杨诗意老师则将它改造成了“冬天到了”的新项目。这样,将物候的观察,从一季延长到了两季,伴随资源共享,教师引导学生将校园动植物及天气情况等近两、三年的变化进行了比较,提高了认识。比如佳信学校张新娟老师、庆华小学张定浩老师选择校园中的“皮球虫”即鼠妇作为载体,组织孩子进行饲养,帮助学生理解生命周期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瀚文小学作为区域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基地校,其辐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由青浦区自然学科带头人徐剑兰老师带领组内教师将《蜗牛王国的秘密》、《植物的生活》等长周期探究活动改造成了一个个校本课程,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近两年,学校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屋顶,改造成花园和菜园子,拓宽了学生实践平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整合的课改新思路,关注学生体验与收获,实现共赢。
3

技术助推

课程集群,双平台同发布
随着长周期探究活动项目开展的深入,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也在加深。比如2014年,青浦佳禾小学陆志红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植物需要能量”的长周期探究活动,将楼顶阳台创生为孩子们的实践平台,并融入了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通道。孩子们在实践中发问,在课堂与平台上讨论,解决一个个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以及能量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呵护生命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育人价值。

数字故事:“一个土豆和一群孩子的故事”
青浦佳禾小学,一群四年级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在小小的屋顶阳台上当起了小小种植员,在课堂与互动平台上进行着分享与讨论,100余天的日子,一路走来,看嫩芽萌发、花开花落,感受了生命成长的力量。

小小土豆,也能承载大大梦想。播种希望,悉心体验,收获成长。

网络平台的运用也让教师尝到了甜头。2015年6月,青浦佳禾小学申请的“爱实验”微信公众号第一期正式发布,从七月到八月,为期两个月的暑假,陆老师就利用公众号对实验班推送了10个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了“绿豆发芽”的长周期探究活动。孩子们用照片、文字、数据、录像等方式全程记录,交流与分享自己的收获。九月,40位青浦区自然学科教师一对一为参与假期实验活动的孩子们写一封公开信进行互动。“爱实验”公众号上的推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长和孩子的认同度增强。
如今,“爱实验”公众号申请主体依然是青浦佳禾小学,但实际上已经成了青浦区小学自然全体教师共建的自媒体平台。一年多来,“ISY实验室” 、“创意工坊”栏目推送了40个科学小实验, 15个科学小制作,“一页一世界”、“指尖上的花园”栏目推送了100余篇教师的自然观察与探究的随记和自然笔记。“学生成果展示”40余项。在学生、家长和周围教师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9月底,在青浦区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院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域名为qxzr.qpedu.cn的“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与“爱实验”公众号对接,实现同步推送的效果。强大的平台系统为积聚资源、统计分析提供便利,也同步开启了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新探索。青浦区计划也将成熟的长周期探究项目改造成一个个模块化的系列课程,供全区孩子自由研究、自主学习。评论、留言互动功能等的开设,为孩子们答疑提供了便利;学习成果展示栏目的开放,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点赞等功能的开设,有助于评价方式的改进。借助自媒体平台和区域自建学科平台,从一个老师带领一组或者一个班级的探究活动,拓宽为带领更多孩子卷入,成了青浦区在目前阶段推进长周期探究工作的新思考。


作者: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敏




    关注 上海教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