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学专题梁少膺---兰亭之传迹

 

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以王氏记载之地理环境而言,东晋历今...

 


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以王氏记载之地理环境而言,东晋历今当不会变迁过甚。今绍兴城西有兰渚山。【1】《越绝书》:“句践种兰渚田。”后人遂引此据推句践为中国首位植兰人。然此为错解,断之有误。兰渚应为地名。南朝梁顾野王《與地志》:“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浙江水”条:“北过余杭,东入于海。”注云:“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关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数往造焉。”这里的湖指鉴湖,天柱山是会稽山主峰之一卓笔峰。因秦始皇登临北望秦地,又名望秦山,【2】兰渚山乃其支脉。一般认为,郦氏所见之亭,已经数度迁徙,非永和之旧迹。然无论《與地志》抑或《水经注》所谓之“兰亭”,咸指王羲之举行“禊事”、诗会的风雅之处。但是,于此恐怕存在附会。最初的兰亭,事实上并非是后来意义上的楼阁亭台。《绍兴府志》:“秦法‘十五一亭’之亭,亭者,犹今之铺也。”它是专供行人留歇的一个场所。此亭,也有人专指驿亭。唐杜佑《通典》:“汉旧县亭,王羲之曲水序于此。”杜氏沿袭了南北朝人之说,把兰亭与王羲之“禊事”相提并论。历唐而降,这种说法就一直流传下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兰亭雅集的确实地点,已是无法弄清了。《嘉泰会稽志》卷一三:

王逸少有书堂在山阴兰亭,鹅池、墨池亦在焉。当其与群公祓禊赋诗,盖一时之集尔。而遗迹胜概,照映林谷,则右军或尝居之。后人追怀风流,于是葺为流觞曲水,此必皆其旧也。

这里是否可以推测,王氏当年以东道主身份邀约诸多名士的聚会,就在他自己的别墅。魏晋正是营造庄园的最盛时期。庄园之中,良田广宅,场圃果园,背山临流,沟水环绕,竹木周布,风光佳胜。【3】也就是说,永和九年的兰亭诗会就是在王羲之的庄园里举行的。

宋华镇《兰亭记》:“山阴天章寺,即逸少修禊之地,有鹅池、墨池,引溪流相注。”这是北宋以后直到明代以天章寺为兰亭的最早记录。又《嘉庆山阴县志》:“明嘉靖戊申,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天章寺前。国朝康熙十二年(1673)知府许宏勋重建。”以上《兰亭记》证之,始把兰亭移置于天章寺,非于嘉靖,实为北宋。而且认为,山阴的天章寺,就是东晋时右军的“禊事”之地。

关于天章寺,《兰亭记》引《府志》:

宋至道二年(996)二月,内侍高班、内品裴愈奏,昨到越州,见晋王羲之兰亭曲水及书堂旧址等处,得僧子谦状,乞御书收掌于书堂上,建一寺舍,焚修崇奉宸翰。因特赐天章寺额。淳熙十年(1183),重建御阁奉安。仁宗皇帝天圣四年(1026)六月十二日,宣赐御书篆文“天章之寺”四字,镌刻牌额。

此段记载,虽顺序颠倒,“淳熙十年,重建御阁奉安”事应置于后,但还是可信。《嘉泰会稽志》记天章寺在县南二十五里处,同书卷九记王羲之“禊事”处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的兰渚山,两地相距二里,该算属同一区域。总之,综合以上说法,兰亭当是与天章寺同一处或相近处。《天章寺碑记》:“自王羲之至袁峤之共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等十五人,各赋诗一首,九岁王献之等十六人作诗不成,各罚酒三觥。全部得诗三十七首。”斯可佐证。

《嘉泰会稽志》所记天章寺兰亭之传迹,凡三种:一曰兰亭古池;二曰王右军墨池;三曰右军鹅池。嘉熙三年(1239),祝穆《方舆胜览》仅存“曲水”,不复见上引三池。【4】其实,天章寺的“兰亭古池”,据唐人《经兰亭故池联句》,亦非当时兰亭胜地。全祖望《宋兰亭石柱记》:



姚江黄子曰:“古兰亭在崇山下,其去今亭二里而遥,皆为农人垦之成田,顾流觞之迹,隐隐犹存。徐贞明立柱以表之。”余因黄子之言,叹曰是亭之迁徙多矣……若以天柱山之道按之,其去亭三十里。而唐人兰亭联句诗,已明言非故址。然则是石柱者宋兰亭,非古兰亭也。

此兰亭明万历中已平为田,全氏之谓宋兰亭,实为元兰亭。戴表元大德五年(1301)《临池亭记》有记。因亭废,开庆(1259)以后,其址偕天章寺旁地赐于太子少师全纯夫,后入官置书院。修右军祠,重摹《兰亭序》及诸贤诗于两壁,又于塾西凿墨池且翼之以亭云。

明朱元璋于洪武九年(1376)秋《流觞曲水图记》中记有《古兰亭流觞曲水图》一卷,是图仅写“禊事”而不记兰亭,盖是时又不见当年之胜概。明兰亭修之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文征明《重修兰亭记》:

郡守吴江沈侯(启)省方出郊,得其故址于荒墟榛中……亭所在也非故处,坏且不存。而所谓清流激湍,亦已湮塞。

万历四十一年(1613)和清康熙十二年(1673),山阴张岱曾二次作兰亭之游,一为17岁,一为77岁,均在癸丑年。张岱《古兰亭辨》:

坐天章方丈,寻觅古碑。始知旧日兰亭与天章古寺,元末火焚,基址尽失。今之所谓兰亭者,乃永乐二十七年(?)郡伯沈公择地建造。

按,此载纪年有误,明永乐终于二十二年(1424)。张岱见者,实为明兰亭,即文氏所记修于嘉靖二十七年者。故其“永乐二十七年”是为“嘉靖二十七年”之讹传。

清兰亭(图1)于康熙十二年(1673)知府许宏勋重建。《嘉庆山阴县志》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御书《兰亭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1698)复御书‘兰亭’二大字悬之。其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室回廊,清流碧沼,入门架以小桥,翠竹千竿,环绕左右。乾隆十六年(1751),翠华临幸,有御制兰亭即事诗”。此今日所见之兰亭也。1985年春,当地为筑沟,在这一带施工,于深1米处偶然发现有杉绫纹样的烧砖垫铺的遗址,称之“兰亭古道”。它与兰渚山下的天章寺遗址隔水相望。因天章寺历朝屡经兴废,是否属《嘉庆山阴县志》所言,由明嘉靖戊申郡守沈启移建于天章寺之前的兰亭旧址,间存疑问。


    关注 兰亭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