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的陪读妇女

 

陪读——这个让父母既欢喜又烦忧的词语里面,不知道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多少心血、多少辛酸、多少期望、多少爱和关怀。...




Ta们都在关注
陇西日记























《陪读妈妈》|2015年获奖作品
在大城市,学校旁租房陪读的现象已存在多时,而近年,在一些偏远农村也出现了陪读现象,并逐年增加。当地很多学生因距离较远或者教育条件差进城不得不住校,而低年级的孩子生活无法自理,家长只有选择陪读。与城里的陪读不同的是,乡村学校更多是年迈的老人。
陪读——这个让父母既欢喜又烦忧的词语里面,不知道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多少心血、多少辛酸、多少期望、多少爱和关怀。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蜗居在家中为生孩子、养孩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职奶爸奶妈。于是,“孩奴”就成了这些爸妈的代名词,用孩奴来形容今天的爸妈,虽然有些不恰当,但是,这也正说明了,今天的父母确实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对孩子的责任是父母的天职,可是,父母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却来源于对孩子的期望,陪读就是父母对孩子高期望的产物。
“陪读”,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作为一个80后,在我的记忆中,陪读在高中时候才出现。

小学要么就在村子里,要么就在隔壁村子里;初中一般都在乡镇所在地,距家远了,就在学校周围的村子租个房子住,煤油味几乎是所有租住屋都有的味道,因为那时候我们都用煤油炉子做饭;考入高中之后,大部分都会到县城上学,有的人住校,有的人依然是在租房子住,但这个时候,很多租房子的人就多了一个特别的室友,自己的母亲或者奶奶。
陪读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般都租住的是城中村或者便宜的民房,一个院子会住着很多人,生活条件很差。陪读的母亲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还要洗衣做饭,有的人为了补贴家用,还会打一些零工,都是些工资低的脏活累活。

当小编随机采访陪读老人,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们已经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不能让孩子在各方面相对薄弱的乡下学校上学,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要让娃娃把书念好,将来比我们有出息,就是硬撑着,也要供孩子进城念书。”
尽管给陪读老人是街谈巷议的话题,是一个有争议的群体,或者说有一种不太好的名声,但她们伟大的母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她们不会唱那些为了祖国的明天和未来的高调,也说不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但她们想的就是从下一代不要像她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要像她们那样出力流汗生活仍然贫穷。越是贫穷的人,上学的愿望越迫切强烈。
低年级学生陪读情有可原,我们这初中高中全天候陪读,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攀比心理严重,别人能陪的了读,我也能,导致恶性循环,条件好的差的都分一个劳动力来陪读,但陪读真的能有效果吗?学习差的照样差,父母浪费最少4年时间,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孩子养肥了!
陇西日记
商务合作
微信:lxdy0932
QQ:2105123765
电话:18093212616
............................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入驻陇西百事通


    关注 陇西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