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影评】《聚焦》:用做新闻的方式拍电影

 

把普利策新闻奖颁上荧幕...



回顾新闻业过往的数百年历史,恐怕从来没有哪个十几年,发生这么多的兴替更迭,让从业者感知这么多的澎湃荣辱。你既是历史的记录者,又是这个行业最牛逼的一段历史的参与者,对从业者而言,三生有幸

11月8日,记者节,一个鲜有人知道,更无人庆祝的节日。

在过去漫长的职业生涯里,绝大多数的时间,王五点是以王记者的形态混迹江湖的。

在王五点曾经是王记者的岁月里,王五点有了很多的机会去了解世界,认识人性,感知温度,见识残酷。

借着王记者的工作机会,王五点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段里,几乎走遍了中国,也去过世界上很多奇奇怪怪、大多数人很难去到的地方。

也是借着工作,王五点上过航母,下过矿井,亲身参与了过去十多年里几乎所有的国家级重大事件,和五颜六色各行各业的人打过交道,也和各种各样的好人坏人对过话——比如今天晚上王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一位湖南高官又被带走了(为什么要说又)。

回顾整个王记者的职业生涯,高峰大概出现在2007年,独自驻扎在重庆很长一段时间做采访的时候。那时候的王记者不再是一个专业领域的记者,除了每天出去吃一顿火锅,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采访和钻研写作上,他读了很多西方媒体的经典作品,写了不少至今看来自己都很满意的有温度的文章,以及有观点的评论,尽管其中大多数并没有公开的发表过。无论如何,也要向彼时的王记者致敬。

还是借着工作,王五点收到过形形色色的读者来信,接到过全国各地的喊冤电话,读过厚薄不一的各种申冤材料,通过了解这些痛苦,更好的认知社会和国家的角落。

一切依然是因为王记者的工作,王五点更深刻的认知了自己的无力感和虚伪。你经常和人们讨论道义与担当,然而面对绝大多数的苦难,你实际上无能为力,逐渐变为逃避,甚至时不时的会有厌烦的情绪。转过身去,你写下一篇篇歌颂丰功伟绩的稿子,写完就不愿意多看一眼。

一直到今年年初,王五点换掉了用了十多年的手机号,从此再也不会平均每天接到两三个陌生的电话打来问:“你是王记者吗?”

也是从离开媒体开始,连非洲人都很少再调侃喊我王记者。

不过一直到现在,王五点仍然经常怀念曾经是王记者的时光,并以此为骄傲。

所以记者节的这一天,王五点特别想为王记者唱一曲离歌,向曾经还比较认真比较执着比较想做个好记者的王记者道别。

在记者节的这天,王五点代表曾经的王记者,推荐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一部关于新闻从业者的电影——《聚焦》。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2000年初,发生在美国一家地方报纸的报道故事。

2000年初,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纸媒最辉煌的时代,也是调查报道最炙手可热的时候。因此,王五点觉得,《聚焦》也是对纸媒辉煌时代的一曲忠魂挽歌。

故事情节很简单,“聚焦”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专栏,栏目拥有一个独立的调查小组。信赖的总编辑马蒂·巴伦指派调查小组,紧跟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一个天主教牧师性侵郊区里的男孩。



虽然调查组最开始以为只是个小任务,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背后还隐藏着一系列事件,涉及上百名受害者。而教会已经私下赔偿了受害者,并派人掩盖了罪行。

随着调查的继续深入,调查组发现了更多的证据,不仅仅是神职人员,不仅仅是是波士顿,很多地方都在上演这种暴行。



“聚焦”调查团队在报道过程中收到了当地官员的阻挠,教会内的、教会外的势力都在向他们施压,想让他们放弃这个案件。

这些人里,有主编的老相识,有调查团队的邻居,有掌握权势的官员,也有身处其中但充满正义感的人。“聚焦“团队坚持不懈的调查,与各种力量周旋,说服、争取,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和证据,终于把揭示真相的报道发表出来。



电影的尾声,报道见报后的那个早晨,一切看似平静如常,几位编辑却怀着忐忑的心情不约而同的来到办公室等待电话响起。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尴尬和宁静,是一位读者看到报道后,继续爆料,提供自己受害的相关证据。紧接着是第二个电话、第三个电话……直到画面淡出,一串长长的受害者名单显示在黑幕上——如果没有“聚焦”的这篇报道,也许所有的受害者至今都不为人知。

一篇带着关怀和温度的报道,往往就是这么有力量。

故事看似简单(不再更多剧透),但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聚焦”团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迫使他们放弃这个选题。而另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彼时新闻业已经开始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而一群纸媒的调查记者,依然还能恪守原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揭开一个惊天真相。这种对真相的执著和职业精神,相信会让每个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都感到敬佩与自豪。



就是这样一部宣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却从头到尾都没有渲染个人的感情,也没有任何一句口号和大话。影片里的每一个人,始终都保持着克制、理性的情感,人物心里的波澜起伏,都通过演员精彩的表演和行为细节得以展现,我想这种情感也是最适合表达电影主题的。
尽管没有什么口号,但影片里的一句对白击中了我们每一个人——“报道这样的故事,才是我们选择这一行的原因。”



王五点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从事传媒行业的人其实十分幸运。我们选择进入新闻行业的时刻,恰是传统的纸媒和电视最辉煌的时代,彼时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和进一步觉醒的商业意识,也催生了调查报道和市场化媒体的春天。紧接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有很多人从传统媒体投身互联网的怀抱,随着PC互联网和门户网站的爆发而成长。同样我们也目睹了PC迅速的盛极而衰,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新的传播介质和新的媒体平台出现,万马齐喑,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媒体,我们有更广阔的物理空间来制作内容并为人知晓。

回顾新闻业过往的数百年历史,恐怕从来没有哪个十几年,发生这么多的兴替更迭,让从业者感知这么多的澎湃荣辱。你既是历史的记录者,又是这个行业最牛逼的一段历史的参与者,对从业者而言,三生有幸。

人文的情怀永远不会被技术替代,只要《聚焦》这样的电影依然受到人们的热爱,新闻业就永远不会衰败。



王五点虽然告别了王记者,但没有离开这个大行业。王五点如今能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推动着我们的新媒体公司因卓传媒始终站在这个行业最前沿的瞭望台上,去体察行业的点滴变化,感知媒体和媒体人的情绪波动,为新媒体人和各种机构搭建更通畅的交流平台,试图用技术手段和人文情怀更深刻的参与行业的发展,同样深感幸运。

我们正在给因卓传媒规划一个更好的未来,愿我们的未来紧紧捆绑着行业的未来,共兴替共荣辱。

我们愿和你在一起,永远不离开我们始终深深热爱的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相机,永远不离开这个我们深深热爱的“媒体”二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五点(ID:wangwudian)”
王五点(wangwudian)


长按二维码
关注王五点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