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师

 

邓明阁先生擅治印,是著名的金石大师。也听邓梅讲起其父的细致严谨,却不曾谋面。怀揣几分景仰,几分好奇,欣然前往。...



——金石大师邓明阁先生印象

11月8日-18日,朋友的父亲邓明阁先生在新建路文源斋办展,以书法篆刻作品为主,期间还将亲临现场,朋友们遂相约一观。

之前听说邓明阁先生擅治印,是著名的金石大师,也听邓梅讲起其父的细致严谨,却不曾谋面。怀揣几分景仰,几分好奇,欣然前往。

巧遇大师

走进文源斋,只见二三十平米的开间,中间几案,两边柜台,都摆着笔墨纸砚之类。悬挂的字画不多,人也只三四个,其中未见熟悉面孔。正准备打电话时,门口处,在几人簇拥、一人相搀之间,一位带礼帽、拿手杖的高个子老先生走进来,颇有民国文人风范。众人口称“邓老师”,一同径直向里,然后右转不见。原来里面别有洞天。

跟随走去,发现有木梯通地下,下面那层同样摆满书画砚石。灯光下一挽发女子,似乎邓梅,忍不住出声打招呼。老先生率先回头看了一眼,看来果是展主,此时那女子也回应道“不是”。

下楼转过通道,展厅甚大,约一二百平米。二位友人已在参观。几分钟后,邓梅也到了。从后往前逆序参观,先看见了邓梅的印章和千字文书法作品,还有她母亲、侄子的作品。特意问了,皆属自愿学习。能够带动全家刀耕笔作,儒雅家风代代传承,这怎么也算是成功的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了。

观展偶得          

沿西墙处,先是邓先生篆刻的心经和天干地支印章部分,然后是砚铭,之后是其著作。通常篆刻展只会展出篆刻作品,此展却作品与原章俱在,十分方便观者印证揣摩。逐一辨字识读。各印字体不一,篆隶金文甲骨皆有。有一款“乾坤正气”,索性直接用了乾卦与坤卦的卦象,阴阳文红白相间,点画成图,意趣横生。听邓梅讲,父亲对她要求极严,比如一印间字体必须统一,不可窜入他体,各字也必有出处,不可随意添加减省笔划等等,否则便会受责。



“墨趣”横幅下是砚铭部分。邓先生经常去市场收些端砚、歙砚,拿回家刻。看到大多砚台只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与往常所见有盖儿有底座者不甚相同,不禁发问。原来端砚名贵,盖、座皆会浪费石材,所以邓先生一般会在一面刻上砚铭,另一面朝上摆放时即可作研墨用。见其中一铭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亦古”,语出同为晋人的傅山先生,估计此句颇得邓先生认同。向古意中求创新,装饰意味很浓,正是先生特色。还有一铭是,“深知自己没油水,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禁哑然失笑。原来邓先生也是一趣人。


其间还有些印章,原材料的断面很不规则,近于无用。然而邓先生“艺”之所到,竟能化腐朽为神奇,成就其美,尽其所用。比如两枚“佛”印,一枚以“佛”字充斥空间,一枚以连续佛像图形呈现了整齐简洁之美。又如一枚,除一面稍平可用外,整体外形凸凹起伏极其丑陋,邓先生就在其余各面上皆以字装饰,韵致顿生。还有一些五合板,本是大家丢弃的废料,邓先生见其形状整齐,便留用篆刻,刷漆添料,变废为宝。“冰壶秋月”即其一,柳枝微垂,半月斜空,冰心一片,佳酿一壶,亦字亦画亦是诗。看来匠心处,美永存。

喜得亲传




除印章外,展厅还有大量书法作品。按邓先生自述所言,“用作书的笔法刻印,用刻印的章法写字。”“书法喜融篆隶魏于一炉,篆刻善宗秦汉古印。”确如此。内容方面,有诗文摘写,有碑文拓印,有艺术主张,还有自我要求等等。比如“真善美”“艺无涯”“知不足”“谦受益”这幅立轴,颇有篆刻味道,而旁边的“戒急用忍”则在墨色笔法上有心得。

观摩间,又有二友至,遂一同拜见邓先生。先生83岁高龄,却始终背部笔直地站在展厅,极有风度地和朋友们谈笑闲聊。走在街上,一定会被人当作年仅六旬。一口软软的平遥音,劝诫我们这些小辈,“搞这个,弄不来钱。但你们才过了半辈子,还有几十年时间,不学这个,难道去爬三儿(扑克)打麻将混日子?学这个,至少有个乐趣。”赶紧向先生说明,大家都是书画爱好者。他又讲些创作心得,并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丑,只要用心构思,丑也会变成美。颇受启发。

最后集体和邓先生合影。查看照片时,才发现他穿的只是件普通夹克,衣着极其普通,但自是风度卓然。不禁想起苏轼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展览以工工整整的“谦受益”三字立轴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临别,邓明阁先生合掌,“邓梅拜托你们啦!”蓦然发现,放下种种闪耀光鲜的艺术头衔和超凡卓著的艺术成就,原来,生活中的他,也只是一位最普普通通、充满慈爱的老父亲。


    关注 舒坦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