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的精神家园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广州九尾狐美术设计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

和李小可老师的对谈比我想象中的要长,正式坐下来聊之前我提前看了他的作品,以及李老师去藏区时拍下的一些影像素材。

过去30年里,李小可老师先后40多次进入藏区,70多岁的老人在高原及膝深的雪地里踉跄前行,面对神山时伏地长拜,这些画面已经先入为主地建立了我对李老师的印象。
是什么成为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力量?在对谈中,李老师眼中闪烁的泪光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说到最动情的地方,是关于他的家园与精神家园。
家园:我的乡愁与依恋

对于一个画家来讲,他可以走进任何一处名山大川,可以去造访任何一个村庄寺庙,但在真正落笔形成作品的时候,很多画家又都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倾向自己更有感觉的题材。回顾李小可老师过去的作品,他画的题材中,关于“老北京”和“西藏”的题材让他格外有偏心,这两个命题恰是他的家园与精神家园。
李小可作品《京城雪后》
李小可作品《山魂》


李小可老师是幸福的,从小在北京生活,住的院子是大雅宝胡同甲2号,在这个院子里,从小接触的除了父亲李可染,还有艺术家李苦禅、董希文、黄永玉、叶浅予,包括徐悲鸿和白石老人也经常关注这个院子,因为院里住的这些艺术家都是白石老人的学生,他们对于白石老人有一种崇敬。
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家


在这个院里李小可老师生活了很多年。那么,对于北京这个城市,这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从小在这生活,一定会带有一种对北京的乡愁。这种乡愁也有受父辈和老一辈的艺术家那种情怀的感染。

厂甸、过年、风车、糖葫芦,还有北京的故宫、中山公园、香山、胡同,这都是北京人生存的家园,它既是一个家园,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家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新的城市在飞速的建设,而北京的过去的带有文化性和情感连接的这些意境,逐渐的消失。

所以,李小可老师说:我画北京,是带有对过去北京的一种依恋。他试图找到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绘画语言,不管是画的宫墙还有宫雪,还有夏,到最后的水墨家园,把房子、胡同、树密密麻麻地排列,加深人们对北京的怀念,和过去老房子的记忆。
李小可作品《水墨家园》


聊到这的时候,我尝试问李老师,这些画的都是记忆中的,过去的老北京,带着一种乡愁和依恋,这是在向现在的改变和现在的失去的一种不妥协吗?

“也有这个。”李老师说,“在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历史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痕迹,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包括精神的一种记忆,没有记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是具有一种历史积淀,凝聚了人们多年的智慧和情感在里头。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够忘记我们历史,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它是一个见证者,是一个痕迹,所以我的绘画里头会表达这种情感。”
李小可作品《历史的符号》


藏迹:我的精神家园

“当时我说,我企图走得更近。”和李老师说到这里,我们便回到这句让我念念不忘的话的源头。他说西藏给人的是一种追溯感,在西藏这,有它的神圣和博大,包括喜马拉雅,冈仁波齐,它不仅仅是一个自然风景,很好看,而是它赋予了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的血,另外,它也是藏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追溯的一个制高点。它圣洁,圣洁中还带着一种严峻和苍茫。
李小可作品《雪原》


西藏的人们还保持着一种本体的真挚和对于单纯、崇高的坚持,比如磕长头。在布达拉宫可以看到,从甘孜、理塘来朝圣的人,他们从10月份秋收忙完开始,就会在雪地里走6个月,一步一磕头,从四川到西藏一两千公里磕过来,可当我们看到他们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是非常的乐观,就没有辛苦和艰辛的感觉,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理想有一种崇敬和追溯。
李小可摄影、丝网版画作品《阳光》


李小可老师自己这么多次去西藏,内在的力量也是去追溯,追溯来自人们本体的坚持、理念,或者是像宗教里的真善美,作为现在物化社会,也特别需要这种,另外当然也因为他们灿烂的宗教文化。李老师说:

西藏对我来说是我的精神家园,我也是总是企图走得更近,而这个更近不仅仅去拍风景,也不仅是去体会那儿的人,内心世界的对于理想、光明的崇尚,在西藏还能体会到一种感恩,这个感恩不仅是对释迦摩尼,对佛祖的感恩,而凡是对藏族对藏族地区做过贡献的各种人,他们都一一感恩。

曾经汉族有一个人,把一种花带到西藏去撒,后来在西藏很多人家院都有这个花,但是后来藏人就把这个花叫张大人,一个人把花种带过去,他们都会记,因为他给西藏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比如西藏在修大昭寺的时候,因为过去是一个沼泽,人踩着会陷下去,最后是用羊背着筐来装的土这么弄,最后这个羊也被西藏人作为一个神来供在大昭寺,就是因为它曾经为大昭寺的修建做出贡献。

李小可老师说,人,只是天地一尘,当抱有这种心态,再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要感恩的事情会特别多。这个世界给你带来的自然,风景,文化和人对你的关爱,对你朋友般的友善等等,这也是到西藏去让人感动的地方,当然这也是无尽的。虽然我们常常企图走得更近,可它永远在远方,这远方包含着变化失去和永恒。因为生活当中所接触到当时非常美好的事物,也可能过若干年,他失去了。
早期进藏的李小可老师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小可老师又想起他曾经到甘南草原的时候和贡唐活佛在一起。在草原上他讲经的时候,讲到佛教的经典,拉家常,同时看到藏族人民对他的崇敬。到后来再去的时候,贡唐就圆寂了,在拉卜楞有一贡唐的金色佛塔,接受藏民拜祭悼念。

当时李老师拍到一张照片,有一个老太太,瘸着双腿,拄着拐杖走路很不方便,在雪天里身上满是雪,她在贡唐的寺院门口往里张望,李老师为这张照片取名叫“怀念”,就告诉我们,你怎么经历的那种很美好的时刻,它终究也会失去,有一些东西会变化,昨天你看到的一些东西,今天就没有了。
李小可摄影、丝网版画作品《怀念》


没有家园,我们就没有栖身之所,没有精神家园,我们的灵魂就没有依靠,虽然即便拥有这些,也终究会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每个人在试图接近它的过程中,付出的所有探索和修行,也必将成为我们留给世间念念不忘的回响。
感谢关注·广州九尾狐美术设计


    关注 广州九尾狐美术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