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评《愤怒的季节》

 

文评《愤怒的季节》...



自古文章以意为先,有明确的主题的文章才能叫真正的文章。因而判断文章优劣自然先要考察文章的立意。本文的突出优点正是在于主题的清晰透彻而又有深度。本文以“肉”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把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这两个人入骨的刻画,使文章的主题呼之欲出。

首先,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对旁人的看法充满鄙夷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在对别人不自知的嘲弄中反而暴露出自己没有自知之明,讽刺意味十足。

其次,文章表面上在写两个学生间的矛盾,但是这样的矛盾却丝毫不影响作者将他们的命运统一起来。在高考的重压下,仿佛所有事物都在为高考而发展。而与这相呼应的是两名学生在面对这一制度时的无奈,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流露自己对高考的妥协、屈服、退让。在制度高于一切的情况下,所有要经历高考的学生都会像被河流席卷的泥沙一般,只能随波逐流并暗自祈祷。两者的矛盾在这个大视角下却变得高度统一,这样富含哲理的主题安排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也是本文最大的亮点所在。

最后,文章中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怀也有很多,比如对伪科学的蔑视、对环保的关心、对中学生就餐环境的担忧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本文在文字处理等方面有其不足之处,但是笔者以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如何把主题凸显出来是执笔之人首要考虑的问题。与本文的“灵魂”相比,这些不足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无名渔父

读完这篇文章,“荒诞”二字突然跳进我脑海。

文章描写食堂里同学二人关于吃肉的讨论,主体为二人对话的内容,辅以少量的心理描写,精简至极,基本没有一点赘余的阐述。

乍看起来觉得不过是很平常的讨论,然而讨论的内容却让人感到荒诞,把考前的愤怒归因于吃肉太多,提出一系列自认为十分合理的解释,并因此决定以后吃素。这种种看起来似乎有道理,实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文中人物的情绪被夸张化,异想天开的想法被夸张化,一系列被夸张化的事物联合组成了整个看起来荒诞无比的情节。

只有主人公一个人显得正常而清醒,正常与荒诞的鲜明对比里高考前压抑得让人精神崩溃的氛围被凸显得淋漓尽致。

很难想象一个大一的孩子能够掌握这样一种手法,同时在笔者手下表现出的那种高考前的氛围又是我们都曾切身体会过的,在荒诞之余那令人窒息的氛围又更浓烈一分。

如果一定要让评者指出这篇文章地缺陷,那大概只能说主题还局限于自身所经历的小世界,未能上升到更大的高度,还有许多成长空间。可这样的缺陷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学生来说,不也显得吹毛求疵了吗?

——易一

        编辑:牟粤
振铎采诗,扬声惊林


    关注 铎声文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