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日  这道“惊心动魄”的大题,要做好真的得走心!

 

孕妇分娩、婴儿检查、丈夫外伤、家属心脏病发作…20分钟,同时救治“一家四口”,不走心怎么行?...









女,28岁,孕38周,因腹痛伴见红24小时,在丈夫陪同下驱车前往医院待产,途中遭遇车祸,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急诊室救治。”



伴随着“孕妇“因“疼痛”发出的呼叫声,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赛区决赛开始了,4支队伍的选手两两出战,迅速接诊“病人”。

一张床上躺着一位标准化病人,正在模仿临盆孕妇打滚喊疼,另一张床上“躺”着一个孕妇的模型,胸口随着“呼吸”起伏,不时发出闷哼声。与此同时,一对扮演孕妇父母的标准化病人跑到场内,向选手质问:“你们是怎么抢救的?为什么一直在呼叫?”因为情绪激动,“父亲”突发心绞痛,蹲在地上。赛场的另外一侧,和“孕妇”一起被送来的是她的丈夫,因为车祸已经失去意识。





“孕妇分娩、婴儿检查、丈夫外伤、家属干扰……决赛题目考验的是一个复杂的临床情景。”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本次比赛裁判长、吉林大学医学院迟宝荣教授赛后点评道,而这一系列救治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不舒服?不要紧张,我们会帮你的!”现场的急救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

“这是一个急症,要在急诊室接生,我们的身份是急诊科医生,但需要掌握妇产科、儿科的知识。我负责帮助孕妇分娩。”一位参赛选手在赛后介绍说,“因为现场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住生命。”



“产妇的父亲因为激动导致心脏病发作,所以我第一时间给他实施了心电监护。”该组的第二位同学说。

第三位同学负责救助遭遇车祸的产妇丈夫,“评估生命体征后进行体格检查,怀疑腹腔脏器破裂,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后,他还要负责给新生儿做体格检查、断脐等。

第四位同学则主要负责现场的护理操作:开放静脉通道、补液、采血等。

赛后,观摩比赛的师生们感叹场景格外真实而惊险:“堪比好莱坞大片!”





“孕妇进来时喊肚子疼,而此时她的丈夫因为车祸伤已经没有声音了,这时候其实丈夫的情况更加危急,因为产妇分娩疼痛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位裁判表示,“如果3至4分钟后选手没有对伤者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处理时间过长,助理裁判就会出示副题卡,宣布患者已经失血性休克,要求选手停止操作。”

因此,现场选手需要明确分工,加强协作,保证生命是第一位的,“先救命,再救痛”。

“临床思维特别重要。”参赛选手说,“这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一位裁判表示,如果选手临床思路不够清晰,操作不够熟练,脱离了临床情境,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一名优秀的医生不是短时间内在模拟临床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应该在真正的临床环境中珍惜每个病人、每个机会,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使理论和操作生动灵活的结合在一起。”

第一附属医院曹晓建教授认为,临床是一个实践过程,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很重要。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验证知识,才能将两者灵活地结合起来。



赛道制的半决赛中,第三站的题目也彰显了选手的临床思维能力。

“杨志,16岁,学生,因口服农药1小时,120转运至急诊,现主要表现为明显烦躁,无呼吸困难。请B、C选手接诊并救治该患者。请A选手简答口服百草枯中毒后救治原则,如需特殊用药请注明药物化学或通用名。”

这是一道农药中毒后的救治题目,对于选手来说,却需要极为迅速的思辨能力。

“不同农药中毒的处理方法不同。” 迟宝荣裁判长点评说,“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何时喝的农药,哪种农药,甚至必须要求看到农药的瓶子确定后才能对症治疗。”

“百草枯是一种剧毒的农药,救治时要催吐、洗胃、导泻,给予药物治疗、血液净化治疗,严重时要进行肺移植。”



选手们还遇到了一位因为打架被人砍断右前臂的“患者”。“这种情况下,需要完成一系列操作:判断现场环境安全,立即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充气止血带迅速止血,止血完成后再次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随后根据提示对患者进行扩容治疗并转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仅仅只进行包扎止血,就会宣告患者已失血性休克,要求选手停止操作。”一位裁判解说道。



迟宝荣裁判长点评道:“本次竞赛题目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个科目,通过赛场操作和电脑答题,几乎覆盖了教育部规定的100个赛点。”

“本次竞赛的赛题较以往更贴近临床、应用于生活,全面考察学生的临床知识、临床思维、人文关怀等。”



闭幕式上,宣布2支队伍获得特等奖、3支队伍获得一等奖、5支队伍获得二等奖、22支队伍获得三等奖,南京医科大学不参与排名,另有22名选手获得单项奖。

此外,南京医科大学的组织工作获得大赛组委会认可,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对此,南医大教务处高兴亚处长介绍,本次比赛具有很多创新之处,“首先是初赛环节,首次实现了对选手操作的全程实况转播,使赛场外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实时观摩每个赛站的情况,这是学校对医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的体现。”



竞赛组织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在候赛区,为了让等待上场的选手缓解紧张情绪,不仅准备了茶点,还播放医学相关的视频,现场提供全套的内外妇儿以及医学人文书籍,保证每位候赛选手能够人手一本阅读。”

“此外,在赛题安排方面,全方位考察学生的临床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考察操作,通过临床场景和临床案例,真实还原临床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情况,并且在题目中安排了一些需要学生灵活变通的紧急情况。比如决赛中,每一组选手所要面对的,是除了分娩的产妇,还有初生的婴儿、焦急的家属这些复杂的环境,要求选手既能够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处理好问题,又能够运用医学人文知识处理好与患者和家属的关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裁判长迟宝荣教授表示,此次临床技能竞赛,在赛区间建立起教育平台,促进了医学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也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意识,锻炼了选手的临床能力,促进医学生的培养,促使医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一名优秀的医生。



文字 / 陈思宇  丁贝贝  唐剑娇

摄影 / 田天  齐继  陈培  高铭  夏天  蔡智杰  孙劲禹

鸣谢 / 高兴亚  徐妍

长按识别“南京医科大学”二维码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关注 南京医科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