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来了七位高人,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一年以来我充分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知识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不进则退,而上述这些人都是对这个转型中的时代有敏锐把握且乐于分享的良师。...





前言:距离我写的上一篇文章已经过去整整34天,其中有20天在欧洲旅游,舟车劳顿,回来之后的10多天一方面抓紧在为我的付费音频节目第一本书做筹备,另一方面强化知识的输入,所以让朋友们久等了。

前文我谈了下欧洲的历史尤其是基督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本来打算写一个3-5篇的小系列,结果可能因为水平尚浅,掉了不少粉,吓得我赶紧就此打住。对这方面话题感兴趣的可以私聊。

今天我要提供给大家的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更类似于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碎片陈列出来。这些知识碎片的来源是我目前购买的7个网络付费节目/课程,分别是:吴军的硅谷来信,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王烁的大学问,吴伯凡的日知录,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樊登读书会以及众所周知的罗辑思维。除了罗辑思维几乎免费,其他六个课程一年的累计花费是1360元。

之所以订阅这些专题,是因为一年以来我充分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知识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不进则退,而上述这些人都是对这个转型中的时代有敏锐把握且乐于分享的良师。我相信朋友们或多或少对这几位有所耳闻,但应该比较少人如同我一样买了好几个人的课程并且能跟上进度(或许因为我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决定把这几个课程当中对我颠覆最甚、启发最大或者最新鲜有趣的一些知识碎片持续地整理到公众号上,初定未来保持每个月2-4篇的频率,此为第一篇。

【摘自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付费就是捡便宜》】李笑来的专题我认为是这7个当中质量最高的一个。以下这一问一答算是解答了我自己对于拿钱买时间的一个困惑。

读者提问:我认为有一部分人还是不能理解拿钱买时间、换时间很重要,至少我就很难理解。因为在现实中,这涉及到你的单位成本的问题,通俗点讲就是现实中的单位小时的收入。比如你一小时的收入是100-300元,那么你肯定以此衡量你的时间价值。

如果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收入,那么肯定愿意省下来钱,自己去干,毕竟需要生活。而拿钱买时间是对未来的投资,与现在的现实生活需要平衡。

李笑来:讨论任何问题当然不能回避“程度”问题,不然讨论的意义就不大。就像跑步虽然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天天跑马拉松估计人也受不了。

什么样的程度合适?这个只能因人而异,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标准。不过这里可以指出一个容易掉进去的坑:不合理比较。

以现在的收入水平,衡量拿钱换时间是否值得并不合理。你应该比较的其实是这两个:

1.这段时间可能给你带来的潜在收入。

2.为了节省这段时间花掉的钱。

也就是说你应该给这段时间的未来标价,而不是用现在的固定收入进行标价。如果按照这个方式计算,其实我们都不应该上学,因为上学的时候你几乎没有收入,每小时的收入可能连10块都不到,而同一时段花出去的学费可能比这个贵很多。

【摘自万维刚“精英日课”《花小钱的学问》】万维钢这个课程和我自己搞的付费音频的思路简直一模一样,甚至连我想讲的第一本书《未来简史》都给他捷足先登了,唉,但愿他能给我留条活路。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结论对于婚姻、育儿、交友、管理等皆有帮助,以下是核心观点:

根据心理学实验的结论:如果你用罚款罚小钱,别人就会认为犯规很值得。如果你用小钱做奖励,别人就会认为干事儿不值得。小钱最好的用法就是主动,立即,免费的送给对方,以期换一个人情。

有些家长,可能是为了从小培养小孩的经济意识,也可能是自己学经济学学的走火入魔了,在家庭内部给孩子实施奖金制度,比如倒一次垃圾给多少钱,洗一次碗给多少钱,陪弟弟妹妹玩给多少钱,这种情况真正的经济学家也研究过,结果是灾难性的。本来孩子做这些事情是在帮助家里,是亲情和爱的表现,你现在把什么都变成赚钱,那我去麦当劳打工岂不是更好?

【摘自吴伯凡《让我们安详的来说一说“安详”》】老吴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提出互联网思维的人,在他这个年龄段如此勤奋好学的人很罕见,值得小辈学习!前几天我还在跟朋友唠叨:老吴怎么不在得到上开个日课呢?想不到第二天罗胖就给他的日课打广告了。这是老吴开通付费节目之前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里头转述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可以作为座右铭:

弘一法师说过一句话:“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识不足则多虑”的意思是,当你的思想力不够的时候,你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当你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意识到,其实这不是问题有多复杂,而是你的思维能力不够、思想力不够。

“威不足则多怒”,就是当你内心的威严不够的时候,你常常容易发怒——这种气急败坏的发怒不仅不能给你带来威严,还让你显得可笑。真正内心有威严的人,绝不会轻易发怒,所以这种人能做到不怒而威。

“信不足则多言”说的是,当你的信心不足的时候——其实我们心里清楚自己对某件事了解程度并不够,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说很多话。如果我们从打心眼里认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内心深处是一个高度自信的人,说话会很少。

【摘自樊登读书会《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这一个音频当中,樊登介绍了谈判常用到的12个策略,其中策略7“利用对方准则”值得重点一提。

这一策略是指“了解对方过去发表过什么声明,决策方式是怎么样的,利用这些信息,当对方言行不一致时,可以指出并利用。”圣雄甘地也好,中国的死磕律师也好,都是运用这一谈判策略的高手。

樊登举了自己在西安交大读大学时的例子:有一天传说上海要搞一个名校辩论赛,那时候樊登是辩论赛的队员,他和小伙伴们特别期待有这么一个机会,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坐个飞机出去旅游一下,所以就询问学校参加不参加。

结果同学告诉樊登说“学校决定不参加了,理由是咱们学校如果参加比赛的话就得能够得第一,而且辩论赛又不是学校的长项,咱们是理工科学校,肯定得不了第一,所以别报名了。”

樊登一听就火了,跑去找学校团委书记理论,第一句话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原则是什么?”书记有点紧张,问他怎么了。

樊登说:“咱们学校培养学生的原则是不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得到成长?我们的原则不应该是只给学校争荣誉而不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吧?”团委书记说:“是啊,当然是这样。”

樊登说:“那现在有一个这样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争取呢?!“老师被这几句话说得哑口无言,说:“那我去争取一下“。最后西安交大在离报名截止时间一个小时的时候成功报上名。

这次谈判的结果是西安交大在96年赢得上海名校辩论赛的冠军,98年取得全国冠军,99年拿到国际冠军,成为大学辩论赛的偶像级学校,吸引来大量热爱辩论的学生,文科也相应崛起了。

此外,吴军、王烁、罗胖的节目质量也很高(个人比较偏爱罗胖近期谈论袁绍和曹操的那个音频),篇幅所限,以后再陆续继续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最后补充一下我的“上课”模式:7个节目中,除了王烁和李笑来是纯文字外,其他都有音频,我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就戴上耳机,利用上下班通勤、早午饭、有氧运动以及洗碗的时间听完大部分节目,每听完一个就在云笔记上简要记录文中的核心观点。


    关注 蔡书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