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备考素材(1)

 

“丧文化”并非哗众取宠的新词,其几欲可作颓废状态的缩影,也不是当下才有的新现象,追根其迹不难发现,此已存续很长一段时间。丧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但核心是描绘了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未老先颓”的心态,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警惕“丧文化”负能量的巨大危害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丧文化”并非哗众取宠的新词,其几欲可作颓废状态的缩影,也不是当下才有的新现象,追根其迹不难发现,此已存续很长一段时间。丧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但核心是描绘了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未老先颓”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某种意义讲,用行尸走肉来形容都并不为过。

其间原因,当然有基于阶层固化或者社会不公,让人颇感无力,但也跟社会价值导向缺失,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从而失去了最基础的“做人的精神”。有人说,对丧文化的存在不需要过敏,因为网络的表情化存在,更多的还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不失为缓降压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事实上,网络化的虚拟实为对现实性映射,丧文化的存在实为颓废状态的虚拟化表达。更重要的是,当其以流行的方式存在之后,就会像瘟疫一样到处感染。

事实上,这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真实状态,而且随着这种状态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已参入其间。比如以啃老为例,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数量的增加和扩大还只是一个方面,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于,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文化,并具有强大的惯性作用。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到时下的“理所当然”,背后映射的是个人价值观的全面转变。还比如“拼爹文化”和“裙带关系”等,都是催生“丧文化”的重要因素,若是其已成为强大的土壤,要进行扭转就殊其不易。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旦社会整个价值观发生了变异,那么个人的价值观就难以避免会受到影响。泊来品也好,自产品也罢,“丧文化”的出现与普及并非偶然的社会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惜,带来的危害也值得高度警惕。一旦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人生尚未启步就处于颓废之态,“精气神”没有了,整个国家就会失去蓬勃向上的生机。事实上,我们正处于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之中,那些具有传统的民族因子,比如百折不挠、永不放弃和自强自立的精神正在消失,而不思进取、全然无谓和脆弱不堪正在成为群体化、社会化病灶,结果导致进取心不足,责任心下滑,思想颓废如同“无思想之人”。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气神”是其最大的资本的话,那么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本是朝阳蓬勃之辈,结果却呈迟暮之状,这恐怕是谁也无法承受之重。当网络加剧了这种状态的蔓延,对此就应保持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干预和应对措施。如果未能认识到其间蕴藏的巨大危机,及时砍断“丧文化”的传播之径,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积重难返就会付出难以估量的巨大代价。

首先,包括每个人都应对“丧文化”的危害性,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避免自己沦为“下一个”。其次,对于“丧文化”存在的土壤因素,应当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症下药提高措施的针对性。比如从最基础的价值观教育和重新塑造,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者的结合等。再次,应当发挥社会整体参与并发挥资源合力的,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对同样具有侵润作用的“丧文化”,给予坚决的抵制和旗帜鲜明的反对,以正能量去替代负能量,“丧文化”才不会成为堕落与颓废者的丧钟,更不会成为系统性危机。


    关注 万卷作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