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名义下的那些荒唐事

 

这个公众号是作者个人经历的有感而发。聚光灯下我们常常见到一帮人高谈创新,他们往往只是围绕在创新周边的中间人...



这个公众号是作者个人经历的有感而发。

聚光灯下我们常常见到一帮人高谈创新,他们往往只是围绕在创新周边的中间人,他们体面光鲜,很少介入创新实验的实质过程,大多数的时候也懒的关心,他们以创新的名义四处忽悠,忽悠政府投资,忽悠企业接盘,忽悠年轻的学生和专业人事为创新而努力奋斗终生 。

作者曾经是创新大军中的一员,是奋战在藤校实验室的博士生,后来成为这帮中间人中的一分子。

作者曾为一个高大上的机构从事非常崇高的工作,以高科技的的名义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创造就业。创新是我的 Magic Word,我一脸真诚地向企业勾画出一个 创新天堂,那里的工程师绝顶聪明、风趣幽默且吃苦耐劳,打响指一般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为企业开发出下一代重磅炸弹,再顶着海外品牌的光环出口转内销。所幸并没有太多企业买单,一方面是因为大多中国企业从产业链的底端一步步走上来,对自身有清醒的认知,另一方面有不少兄弟姐妹机构的竞争,他们有更多的预算,更诱人的财政补贴。韭菜就这么一把,竞争对手开来了联合收割机,那我就只有远远的祝福了。



后来作者进入了一家超级“联合拖拉机+收割机“规模的机构,这里有创纪录的预算,每5 年近1000亿的投资,要集结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最先进的设施在弹丸之地打造创新之都。天量的投资并不一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产出,但肯定会带来自信心爆棚,助长官僚气焰。当投资收益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后,高层就需要数据需要故事,来继续争取经费支持。创新的技术卖不出去,那就孵化包装后再卖;收入不好看,那就谈创业,谈工作机会,最好立马来个10亿级别的独角兽Unicorn。呵呵, 只能说想的太美,即使在魔幻小说冰与火之歌里,Daenerys也要历经艰险才孵化出龙呀!这里大家可以自行补脑一帮行业精英每天孵蛋的情景。



一天幸苦工作后,算出了一个 可能史上最低回报率的孵化项目,10年回报100万,要把贴现率降到3%才勉强算出正回报值。同事打趣,对面美食中心的一个摊位回报率都应该比这个高吧。现实已经如此荒诞,可惜有人还是看不穿。



作者感触最深的是看到天量的创新资金滋生出一批又一批的巧取豪夺的创新中介,或者直白地说创新骗子,以孵化的名义空手套来技术,再卖给别人,或者干脆懒地卖,直接靠政府支持了。而且这些事并非只发生在中国。

所以在这里记录下创新名义下的那些事,与同行共勉,也希望能帮助到那些真正在创新领域追求的人和公司。


    关注 Innovation那些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