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为什么我们要做、并且坚持做公益?

 

公益最终的归属是予人以快乐,让更多人能了解公益、感受公益才是社会需要到达的彼岸。公益的道路历久弥坚,关注慈善、理性公益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要学会对待公益,把慈善作为一种财富,一种理念去看待。...

为什么要做公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公益,是现在社会形势下越来越突出的主流盛况,凡是搭上了公益这条边框,一切在人们的眼里瞬间高大上了,可事实就是是不是我们平常想的那样呢?公益无一例外全都是以捐款捐物为唯一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对于各位的困惑,乡源这里为您们一一解答:

一、关于「做了好事,却很痛苦」的情况

乡源首席项目分析师认为:不支持个体对个体的资助行为,甚至不支持大部分的现金资助方式。如果非要做,也应该以机构的名义出发,赞同机构名下的资金自助方式。这种点对点模式的可持续性太差,虽然可以直接满足出资人的公益需求,却会带来无穷的后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天而降的现金,难免会拨动一个人内心的「贪婪」,尤其是对缺钱的受助人而言。如果铺展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抛开公益不谈,你借钱给一个人一百次,第一百零一次的时候没有借给他,你猜他是恨你的可能多些,还是理解你的可能多些?他多半记不住前一百次的好,只会记住你这一次的「吝啬」。对于被资助者而言,他自己的「苦难」,则成为了想你伸手索取最正当的理由,让人不知所措,无法拒绝。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病善款众筹目前遭遇的窘境,是个体资助者之间常见的情况。说不好听的,这种情况,算是受害最轻的。我见过凭着一腔热。

二、面对弱势群体,应该怎么施以援手

乡源首席项目分析师说反对现金资助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然,疾病的紧急救济或许是个例外,但这不也不应该以个人的名义进行。不妨把钱捐给基金会,再由基金会去分配。

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外界捐助的资金,我们用来修建活动中心,购买活动材料,利用自然教育、艺术课、表演课,包括举办城里娃与山里娃共度假期的夏令营等手段,帮助当地学龄儿童认识自己擅长的领域与优势,建立学习兴趣。外界捐来的书籍、文具等,我们不直接发放给当地学生,而是建立图书馆、书画室,建立借阅制度,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带领孩子学习使用。在方方面面,都在主动避免直接资助的情况产生。做互助者,不做施舍人。

不敢说这样做就一定是对的,但我们也在尝试寻找一个可以在落后地区,取得最好效果的,可复制的新模式。全国各地的其他项目,也都在一起做着同样的尝试。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些交流活动,分享经验。着眼于未来,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坚持做下去,总会越来越好。

面对弱势群体,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帮助当地「富裕」起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一个地区,公益项目作为一种「侵入者」,执行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在做公益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只有一腔热血,难免抱着好心,却做了坏事。

三、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你现在没时间、没金钱、没资源,还想为公益事业做些贡献,你可以给一些 NGO、基金会捐钱,可以在微博上转发,可以给知乎上与公益相关的点个赞,都已经是为公益事业尽力了。我相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写进人性深处的东西。

咱们现实点说,可以把 NGO 理解为提供公益服务的提供商,而捐赠人则是希望购买公益服务,满足自己奉献心的消费者。这样的消费关系,也构成公益行为。尽管行善从来都不是为了回报,更不是什么伟大困难的事情,但依在下所见,任何一个小行为都可以构成「善举」,是人生之必行之事。这种大多数人都会做的,广义的公益,不需要任何理由。

如果你有时间、有金钱、有资源,满怀一腔热血回报社会,决定亲身投入公益事业之中,以公益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请务必读一读,下面说的事情。决定从事公益事业,就必须接受他带来的一切好、坏反馈。社会对公益人的不理解,甚至受助者的质疑,媒体的各种质疑,自身的各种运营危机和退出行业时的道德包袱,你选择了公益,就选择了他的全部。这种压力,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扛得住的。

相爱容易,相处很难。

有时,你对一件事的感情越浓烈冲动,结果反而越坏。但如果能不被感情左右,稍稍冷静一点,结果还会好一些。对公益事业也一样,一个盲目的,不顾一切的公益人,想做好一件事情,实在是非常困难。满怀好意,却无法进行下去,如题主所言,这种「无力感」无疑是非常挫败的,令人沮丧。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麻烦、失败、挫折、误解甚至侮辱,您怕是会反问自己,既然如此好人没好报,为什么还要做公益?

答案非常简单

因为,乡源只是把公益,当作一项普通的事业来做。

就算你这个事情再善良,做会计,搞金融,做买卖,不一样要遭遇麻烦、失败、挫折、误解甚至侮辱吗?那为什么没有

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做会计、搞金融、做买卖呢?您,又是为什么选择了现在从事的职业呢?

对社会上所面临的公益问题和危机也是一样,你做的事情,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和世界上万千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样,逃不开外界的质疑与自己的困惑。之所以会痛苦,不是公益事业错了,而是你对公益的理解错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仅仅因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有超脱于自然规律之外的例外。在你下一次感到自己「肩负重任」的时候,请停下来思考,怎么样才是自己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话说得难听,但希望你能理解。

这个逻辑,在一切事上都适用。无论你在做一件多好的事情,都应该平静接受对这件事一切的欺骗、依赖、质疑、刁难、批判、赞同、吹捧,这是做事之后,未必天经地义,却无可避免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在做公益,而例外。

当能力、资源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都最适合做公益,并且有信心做好的时候,自然就会去做公益。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认为公益事业带给我我们的成就感,超乎其他事业,并且考虑清楚了从事公益事业之后,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那做公益,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和其他人跳槽、换公司、找工作的理由,没有多少的差别。

当然,公益事业的从业者,对于「收获」二字的定义,还是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的。至少,他不可能给你带来多丰富的物质收入,这种「收获」更多是精神上的。

所谓的公益,就是在一个地方,做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人,终归要有些追求,终归有个当好人的愿望。这种自我认同感,恐怕是一个公益从业者,最大的私心所在。

为什么做公益?

可能是为了一个信念,可能是为了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土壤,可能是因为对一片土地独特的情怀,可能是为了帮助别人。有无数种理由,都可以成为做公益的原因。它很简单、很单纯,就像做每一个职业的选择一样。也正是因此,才可以保持理智,用科学的方法做公益,而不是满怀一腔热血大干一场,之后抬屁股走人。

因为,乡源公益项目出现在大众眼前。


    关注 乡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