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雪 雪,雨的精魂

 

北风萧萧雪花飘,又是一年小雪到。汉时已有的节气经历两千岁月,这漫长的时光里诗歌怀情雪亦含情。“久雨重阳后,清...



北风萧萧雪花飘,又是一年小雪到。

汉时已有的节气经历两千岁月,

这漫长的时光里诗歌怀情雪亦含情。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

她击节高声吟着,忽地升起几分兴致,窥了冬至一眼,“你瞧,我倒衬出你的暖来了。”

“谁稀罕你衬?”有人嗤笑,“好像后边没谁比你冷似的。一身湿气还好意思顶个‘雪’的名头 ——”

——也不过是占了初雪的便宜。

她知道那句未说完的话。

也许是入冬了,北方的天连雨水都吝惜起来。下了许久也就是润润唇的程度,地上积不起水。

就这么一场毛毛雨,她也饶有兴趣地看着。满打满算今年的初雪还是归在自己名下。

谁说雪不是水做的?有了第一场清寒,有了第一场湿雪,你往后才能看见撒盐之势飘絮之姿的鹅毛大雪呐。

“鱼干腌肉,等你走了就全有了。”大雪贴着她坐下来,抽了抽小鼻子,仿佛已经闻到了肉香。

“可别,至少让我尝块糍粑再走吧。”她说道,侧身给妹妹让出一片宽阔视野。

地上已少了许多颜色,鸟兽也敛了声息。依旧轻盈的风终于有了点刺骨的凛冽,昔时高远的天空如今也被冻得模糊了容颜。只剩大地上最后一点苍绿,也迟早会被初雪掩盖。

枝桠空了大半,光秃冷硬地支向天空。树下是一片片夹杂苍翠的金红。这战场秋风已经帮她打扫过了。

也好,她想。她是舍不得下手的。
初雪前最后一场雨淅沥地敲打在落叶上,她的睫毛也跟着叶片的律动一颤一颤。它们的命运一目了然:被雨水和泥土一起沤烂。

春花总是需要春泥的。春泥要从什么时候备下呢?还有春种、春收和所有用于春天庆典的准备,这些都需要冬藏甚至秋藏啊……

“不知今年的地冻成什么样。作物有没有受寒。”她恍惚低语了两句,又重新清醒过来,独自笑起来,“人开始耕种的日子远在我前面,早就不用我惦记了。可我总还觉得是我活得久一点,得提醒着人点……”

“现在谁还看你脸色呢?暖气早就供上了。”她的小妹妹侧过头看她,见她脸上的笑又加深了一分。

“是啊,谁还会跟我一起受冻呢?现在恐怕是我越冷,他们越暖吧……也好。”她轻声呢喃。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寒气笼下来,凝结了空中的水滴。冷风拂过,一点细小的白落入她眼中,引她抬头看去。

落雪了。
时逢小雪节气的前一天,第一场冬雪如期降临,给世界添加了如许净白。

在人类进化之前,每逢寒冬,都会有飘飘洒洒的大雪。但只有在人的眼中,雪才有日渐丰富的意义与情怀。

我们想要探索人类对雪的第一印象,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活化石——汉字。

在这个飞雪寂寂的日子,让我们一同欣赏遥远的造字之初,古人眼中的冰雪世界吧。

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了“雪”字,作“䨮”,有人认为这就是天降鹅毛大雪之形。

许慎把“雪”解释成“凝雨说物者”——“凝雨”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雪是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晶体的产物;“说”是“悦”的借字,所谓“瑞雪兆丰年”,雪自然是令人欣喜的天候。

刘熙在《释名》中解释“雪”说,“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绥绥”是繁密而下的样子,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仿佛能隐约听到,雪簌簌而下、压弯寒枝时的声音。


除了“雪”字,古人还用“霰”来表示颗粒状的飞雪。《说文》:“霰,稷雪也。”稷为小米,霰则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

《释名》:“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形象地说明了“霰”在呼啸的北风中飘散翩飞的情景,这亦是《楚辞》“霰雪纷其无垠”的意象。

鲁迅先生曾在《野草·雪》中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说的正是这种“霰”雪。


在古代诗词中,“雪”始终是跃动不已的精灵。

雪是雨的凝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仅有岁月流逝的无名伤感,用“雨”作为下雪的动词,也体现出“雪”和“凝雨”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鲁迅在《雪》中写道:“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传统的内涵中,赋予了“雪”更为飘零瑰异的寓意。

雪是丰年的使者。尽管有杜陵野老眼中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也有林冲上梁山时“雪下得正紧”,给征夫孤旅带来了无尽悲凉。但对农耕为业的国人而言,雪带来的信息,总是来年的喜悦与丰收。许浑在《对雪》中说: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
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
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
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贵族歌舞不休,赏雪贺丰年。虽然煊赫欢腾,却不免离我们远了一些。而真正触动人心的,则是那些贫寒士人的衷肠。我们看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对雪》: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夜读酣眠后的开窗见雪,披衣出户的飘飘漫天,与我们曾经的读书生涯,何其相似。

王禹偁尽管贫居俸少,却由衷地为丰年相贺,在亲老兄弟的数杯相酌中,隐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仁者气象。

在闻一多的《雪》中,他写道:“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件大氅,轻轻地将憔悴的世界,从头到脚地包了起来。”这包裹天下的一夜大雪,凝聚着同样温柔敦厚的士子情怀。


雪更是君子高洁、澄澈的人格象征。

所谓“神似初霜意如雪,目若秋水韵为冰”,这冬日中的晶莹,不仅可以形容美人的“皓腕凝霜雪”,更可借指洁净精微的气韵精神。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恐怕不仅是咏雪,也寄托了对那种既纯且美的理想人格的怜惜咏赞。

而更为深永的雪,则在《庄子》的《知北游》:“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此处“雪”为动词,意为清洁,但应当与雪的本义相引申。我们无妨这样理解,让你的内心疏朗通达,在雪与水的涤荡下,澄澈不已,直至纯粹之意。

在这个雪天里,我们或出或居,或动或静,或举杯相笑,或静览纷飞,但总不要忘了,在乐雪赏雪的同时,也可静观天地的生意与肃穆,让思想沉静下来。

在雪落在伞面上的时候,在雪压弯枝头时,在雪与黄叶一同飘飞落地时,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我们能与这些精灵默默地对话。



文案/ 高嘉欣 刘绮薇

排版/ 魏叶芊





cnu_ydxy





燕都留白



燕都创造未来

我们创造燕都


    关注 燕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