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玉”传奇

 

晚晴琴家叶潜,字鹤伏,号师孟,后改诗梦。他原姓叶赫纳拉、名佛尼音布。...



晚晴琴家叶潜,字鹤伏,号师孟,后改诗梦。他原姓叶赫纳拉、名佛尼音布,他的父亲瑞麟官至两广总督,慈禧太后是他的亲姑母,北京人都称他为“佛六爷”。

叶诗梦多才多艺。他能书法,喜武术,通岐黄,好收藏,袁世凯窃国后,家道中落,以行医糊口,誉满京城。他最初从刘容斋学琴,后转益多师,其中有几位是广陵派琴家,如北京孙晋斋及其子孙宇庭、金陵黄勉之(1853~1919)和吴门释云间等。叶诗梦的琴艺融会诸派,而自成一家,为当时的宗师之一。

叶诗梦著有《诗梦斋琴谱》,可惜未刊行,他的弟子汪孟舒(汪精卫胞兄)保存了《诗梦斋琴谱》的副本,该书中除琴曲指法以外,尚记录了他的师承及藏琴点滴。

叶家藏琴达120床之多。其中以“崑山玉”、“九霄环佩”、“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为最,故自号“六琴斋主”。这六床古琴,或为唐宋之旧制,或为本人之杰构,均为极品,其中唐朝的“九霄环佩”一琴,尤为神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國古琴珍萃》一书所介绍的第一床就是此琴。

斋藏六琴中,有一宋制“崑山玉”,乃广陵五知斋旧物,这是一张百纳琴,叶诗梦自评为斋藏第一。关于这张琴的来由,《诗梦斋琴谱》中《羽化登仙》曲后有一段跋,所述颇有传奇色彩。

叶诗梦20岁时,有一天去天津蓟县城区西北的盘山游览,忽遇暴雨,乃急行至万松寺借宿,因寺中客房已满,仅有一间昏暗的旧僧舍,无奈只得权且住下。晚间大雨更急,山瀑声响震山谷,令人难以入睡。叶诗梦独坐无聊,在斗室中徘徊,忽见床底露出旧古琴的一角,忙叫来寺僧询问。和尚答道:“一张破琴。”随手取出让他观看。原来这是一张泥污不堪的旧琴,上面的灰尘足有一钱多厚。诗梦掸去尘土,又小心地拿出手帕拭察,只见断纹蛇腹,背刻“崑山玉”三字,下面还有“周鲁封珍藏”的印章。叶诗梦当年学琴,即从广陵派入手,以《五知斋琴谱》为法,今日见到此琴,兴奋之极,不忍去手。于是和寺僧商量,意欲买下此琴。和尚本不识此稀世良材,慨然相赠。叶诗梦当即掏出身边所有的银两,和尚大喜。

第二天,仍未放晴,山洪爆发,下山的道路皆不能行,叶诗梦用罢早饭,汲水将琴身洗刷干净,想试一试琴的音色如何。无奈琴上虽尚有一根七絃,但无轸足,他便以手弹了一下,音量虽小,但非常悦耳,令他喜出望外。

五日后,天气转晴,叶诗梦急忙抱着琴徒步下山,回到斋中,安以轸弦以试之,此琴音清脆回润,果然是琴中之上品。

“崑山玉”乃是一张百衲琴,但不知当初斫琴时就是这样,还是修琴时因原木太朽,后附加以其的它材料。当时诗梦斋中所蓄琴有百馀张,论音色清脆圆灵,以“崑山玉”为第一,叶氏叹曰:“得此良材,概佛家所谓宿缘矣。”

叶诗梦过世以后,他的藏琴流散民间,他的六床最著名的琴,除“归凤”等琴久无下落,“风入松”相传为小说家刘锷所得,“鸣玉琴”为刘世衍所得,“霹雳”先为周庆云得之,转奉其师李子昭,李氏故后归箫声琴韵室主,后藏津门某氏;而“崑山玉”为入完颜氏收藏,其后亦不知去向。

姜翠古琴工作室
姜翠古琴工作室,以传承中国传统古琴文化为旨,发扬古琴这一汉文化中的瑰宝。琴室教授琴艺秉承教习细致入微、要求坚持以达成就的理念,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确保习琴者接收到最全面正统的古琴知识。并以琴为介,定人心绪导化不平之气,在成就琴艺的基础上练达心境,导悟自省、明心见性。让习琴者在琴艺与心性上皆有精进。

姜翠,祖籍山东烟台,现定居成都。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1999年启蒙于诸城派传人高培芬。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川派琴家曾成伟,为川派古琴第七代嫡传。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教学传播及演艺至今。已有上百名古琴爱好者曾跟随其习琴并参加不计其数的演出,有丰富的演出及教学经验。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别忘了关注并转发哦)

联系电话:13568977726

咨询QQ:39062279

QQ交流群:433271222


    关注 姜翠古琴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