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架不怕,怕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打人真的不对吗?...





【引子】

最近有一篇热议的文章在朋友圈掀起了一阵波澜,标题为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我有孩子,有人打了ta,我会怎么办?紧接着我点进了文章的正文,作者给出了大众的四个观点,观点为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从这四个观点可以了解到,中国式父母一般会支持前三个观点。如果是我,我应该会选择观点2,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我想我的第一反应也许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

 

在《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这篇文章里,笔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文中写到笔者带女儿去游乐园玩,被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走了笔者女儿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她女儿的脸。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中国式父母一定会制止孩子打回去的,以不惹事来平息这场战争,似乎只有教导孩子不打架才是一个好的父母应该做的。

但是却忘了,第一从孩子的立场考虑,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不满的,第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以至于可能不利于孩子好的性格培养,连判断对错的能力可能都会丧失。

【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而如今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打架,假如对方父母找到自己家,我心里还是会一阵小鹿乱撞,担心事后父母的批评再教育,更恐惧即将来临的一场血雨腥风的家庭座谈会。这些幼年时期的经历一直在影响着我的成长,以至于遇事能不惹事则不惹事,能忍则忍,不能跟任何人起正面冲突。久而久之被压抑的天性总是容易不快乐,委屈无法宣泄,甚至直接影响到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和我相反的一个例子则是朋友小宇,有一次,我们聊到小时候的性格,他告诉我说小的时候,他特别胆小,总是被同龄的小朋友欺负,甚至转校去了其他学校,班里的同学还是会欺负他。小宇非常苦恼,变成了小时候大家嘴里常说的“受气包”,甚至连性格都越来越懦弱,每次被欺负完后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回家。

这种现状维持了很久以后,有次依旧被欺负完回家,母亲照例像之前一样问完了打架的缘由,知道他又被别人家小孩打了,这次小宇母亲并不像之前一样安抚他,而是告诉他:“不要怕他父母找来咱们家,谁欺负你了,你去打他一顿,然后才能回家。” 

年幼时期的他根本就不明白母亲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被母亲拒之门外内心还是很受创伤的。说到这些的时候,我也似乎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丝丝的感谢,他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到母亲当年的用心良苦。

他接着说,后来他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他母亲说,男人的血性和自尊要从小培养。这应该就是正确的家庭带来的好的教育,在保有宽容谦和的心态之下,如果还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自己,应该毫不犹豫的去还击,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敢于面对困难,而不是退缩在父母身后哭哭啼啼。

 

现在我认识的小宇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小伙子,独自一人英国硕士留学回来,又在国内某著名大学读了博士,早已经脱去了年少时候“受气包”的头衔,甚至见到比自己弱势的群体能够以同理心去看待别人。

记得有一次晚上坐他车回家,路上有很多环卫工人在工作,他扭头很意味深长的跟我说他们真是很不容易。我很少能见到血气方刚的男孩子会这么柔情的说出这些感慨。

 

小宇的家庭教育在80后这代父母中还是比较少见的,80后孩子的父母大多还是不容许在外面打架,甚至很多父母不管青红皂白,都会先批评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就算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敢跟父母说实话。因为年幼时期的教育已经被只要打架就会被批评而萦绕于心。

【一些建议】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式的家长越来越觉醒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不应该永远是孩子的温室,而应该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一味的纵容、溺爱、怕孩子受伤害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缺少日后独自面对这个社会的能力,在孩子进入社会以后,才会更加有竞争力,毕竟未来的社会竞争日益剧增,需要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未知的世界。

 

我甚至觉得让孩子提前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公主王子的童话世界,也并非只有韩剧里浪漫的情情爱爱,他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真实世界的本领,日后单打独斗才会不惧怕任何困难。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的第一件事应该是以什么样的视角面对这个世界,遇见困难应该怎么处理。

家长要了解,从小孩的天性来讲,打架是大多数孩子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部分,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对事物的对错要有判断能力,不惹事不怕事,不主动攻击别人,但并不是说无论正确与否,我都要欣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攻击。

如果有人冒犯你,攻击你,你也不能躲在后面哭泣。年少时期的孩子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有技巧的还击,适度的还击,培养自己的勇气,不要一直做懦弱的小绵羊。


    关注 BloomerGirl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