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石拐沟之少年春节

 

石拐沟之少年春节刘宝丽      又到年底了,工作总结之后就是等待过年。然而这些年在城市居住全无了过年的韵味...




石拐沟之少年春节
刘宝丽    

又到年底了,工作总结之后就是等待过年。然而这些年在城市居住全无了过年的韵味,不免又想起小时候,想起我的石拐山区,想起我的河滩沟,那样的氛围才叫过年。



传说是这样的。凶猛、狰狞、恐怖的怪兽“年”又要来了,人们已能算准每隔365天它都要来到人群聚居地尝鲜,而且是在天黑之后。百姓把这可怕的一夜叫做“年关”,并做了一系列安全度过年关的办法——提前做晚饭,熄火净灶,家畜栓牢,家门闭好,亲人围坐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饭后吉凶未卜,故而这顿饭非常丰盛,同时还要祭拜祖先,祈求护佑平安度过这一天。饭后依然不睡觉,挤坐在一起聊天壮胆,或点燃一堆竹子让它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吓跑。这就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俗。传说总是有根有据,合乎逻辑,这是我在十岁那年知道的第一个关于“春节”和“除夕”的民间故事,在长大的过程中才发现,过年的习俗就在这美丽的传说中各地区都有所发展变化,而石拐沟的“过年”也因煤炭有了它独特的活力和魅力。如今随着石拐煤炭资源枯竭,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小时候过年的乐趣。



年少的岁月在包头矿务局河滩沟煤矿度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的气味渐浓,父亲首先要买一个大猪头,用烧红的炉钩子烫那些没有拔干净的毛。母亲忙着蒸花馒头、炸糕,我们也帮着炒熟自家种出的葵花籽……把个春节临近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年三十那天(有时是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母亲用面粉打出小半锅浆糊,父亲便带领我们兄妹进进出出地贴春联儿。平房嘛,窗户、屋门、院门、凉房、柴房,就连羊圈也都要贴上,红彤彤一院子那个喜庆漂亮。然后便着手做石拐沟独具魅力的春节标志性工作——用已经精心挑选的优质煤炭垒一个大旺火,再在尖顶处贴上“旺气冲天”的小楹联……家家如此,生为包头矿务局工人子弟,物质上也许不富裕,但家家院子里的“旺火”可谓争相媲美、记忆深刻!
夜幕降临,鞭炮较白天更为火爆。家家户户四、五个孩子,一栋房有六户人家,我们这一片横七竖八地挤着三十多栋房,可想而知,孩子们简直闹翻了天。街坊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男孩子们兜里有的是鞭炮。那时生活比较困难,很少听见谁家奢侈地挂鞭,鞭炮都是孩子们拆成一个一个地放。条件略好的会拿一根粗香炫耀,也有的会偷出爸爸一盒火柴潇洒一下。如果在自家院子里玩儿,那就用木棍在火炉上点燃赶快跑到院子里放炮。一般点一次木棍,能放七、八个鞭炮。就这么一个一个点燃,一个一个抛向空中,小鞭炮拖着一道美丽的弧光在空中爆炸,炸开了我们的笑声,炸起了满院子的欢腾。



1978年,矿上给工人发了大量花炮(不是现在的礼花弹),那一夜的放啊。那年的除夕在我一生中留下了最灿烂的回忆。那天正值有零星飘雪,伴着升腾的烟花,天空五光十色、斑斓耀眼,我的花棉袄图案在一闪一闪的亮光中绚丽明亮,象被烟花升腾请来天上的星星落在我的身上……夜明珠、钻天猴、火箭炮、闪光雷……玉树开花、航空闪灯……伴着着星星点点、飘飘洒洒的雪花,煞是好看。我兴奋地一边放着小鞭炮一边直看到五更,小花袄上落了一层雪,妈妈不停地喊我回屋取暖。弟弟的鞭炮也终于放完,我只能如往年一样把分给我的一份让给他了。
五更,也就是凌晨3、4点,石拐人讲究“接神”。年轻的母亲也从邻居家下跳棋的欢笑中回家,父亲也睡起来,拿一个盖帘(高粱秸秆编的放饺子的一种用具)开始不停地扇风发“旺火”,随着父亲有节奏地扇着火苗,一米高的旺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小院。随着熊熊“旺火”,温暖弥漫,院子里放炮更加方便,东家进、西家出,我们就像小野马般撒欢地乱跑乱窜。母亲说,如果在老家,点燃旺火后,族长或家里有威望的老者,这时会带着家人请祖先回家团聚,故而称为“接神”,这里的神只是对祖先的尊称。“旺火”,一则寓意家庭兴旺发达,二则就是照亮先祖回家的路。还有一种说法,“接神”也是在接腊月二十三回天上汇报完工作返回人间的灶神;也有传说是接“福、禄、寿、喜、财”五神。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是一种表达敬意的仪式,就如同西方人在吃饭时要在胸前画十字,感谢主赐予粮食一样。中国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也就产生了多元化的节日庆祝方式,而“接神”也随着电视春节晚会的引导提前到了午夜12点,以前还老觉得怪怪的,现在也适应了。
大年初一早晨,孩子们往往都是在父母亲千呼万唤中才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大大的哈欠起来吃饺子。熬了一夜,只在凌晨六点多才睡下的孩子,当然不想起来。更何况,一旦起床吃了早饭就意味着“年”已经过了,那种不舍、那种眷恋,只有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才有体会。



父辈们怀着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的使命,开辟了一片欢腾的矿区,这群年轻人从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来到荒凉的包头石拐,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用他们满腔的热情创造了奇迹,创造了自己温暖的家。所以,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矿山的过年没有拜年一说,不存在如今流行的初一婆家,初二娘家。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及叔叔舅舅等都在遥远的老家,孤独的父母亲只有我们,我们只有爸爸妈妈。父辈一代人的伟大,不是能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饺子吃罢就该发红包了,兄妹几个每人五角(一角一角的新票)。我们从来不会轻易花掉珍贵的压岁钱,那是我们在腊月里帮助父母亲做年货的奖赏,那是父亲在八百米地下寻找光明收获的希望……



矿山的母亲希望下井的男人每天顺利升井、平安回家,每年都能在一起过年。

矿山的父亲希望多加一个班、多出一吨煤、多挣一个工,并且不要出事故。

矿山的孩子希望春节快点到来,因为只有这一天才会换一身新衣、啃一顿猪蹄、放一次鞭炮……



少年春节,石拐沟的美丽记忆……

相关热点击  

【原创】浪淘沙·北梁行

分  菜——高建军

【原创】家乡石拐的那座马鞍山




    关注 魅力喜桂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