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应试策略

 

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优秀的成绩首先靠勤奋努力换来的实力,同时也不可无视靠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的技巧。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



     优秀的成绩首先靠勤奋努力换来的实力,同时也不可无视靠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的技巧。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获得高分的重要保证,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考生不会做某些试题,而是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合理,考前准备不充分,考试技术不过关造成的。这很让人感到遗憾,考生自己也懊悔不已。

 

     为了让高三学子考出理想成绩,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考试状态不佳,经常出现题目做不完考试就结束,经常基础题出现错误,难题又拿不到分数的情况,能够正常乃至超常发挥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我赠送同学们一份大礼,请同学们接好了。这是我两年前总结的高三应试策略的指导,经过两年是实践,说明这套应试策略是落地的,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应考有所帮助。一、“A、B卷”原则       相对于平时是试卷而言,大型考试必是综合卷,所谓综合卷,就是会涉及考纲上的大部分的考点。这些考点难度和综合程度都是不同的,考点按ABC等次分,江苏高考一共8个C,也就是难题基本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当然也有双B的形式。考试难度常规按4:4:2分布,40%基础题,40%能力题,20%难题。江苏数学卷由填空题和解答题组成。根据以上情况我将试卷分为“A、B卷”,其中A卷由填空的1-8题、解答14-17题组成,占分比例82分/160分;B卷由填空的9-14题、解答18-19题组成,占分比例78分/160分。“A、B卷”的明显优势就是人性化、更符合考试规律的应试策略。       A卷多为基础题,命题人员在这些题型要保障学生的得分,要做到“送分送到家”,不然考试的平均分就会比班主任拉着脸还难看,命题人员也会成为“千夫指”,他们当然不想有这个结果;另一方面命题也是有原则,难易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会以个人意志而转移。再者我都知道一辆汽车刚刚打火启动,是不能高速运作的,更不能高速公路,所以学生刚刚进入考试,学生的头脑就好比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是不能立即加速速,而考卷上由于篇幅有限,从第9题开始就会从计算和综合难度就会呈阶梯式陡然上升,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往后做就会不利于学生的考试状态,容易陷进去,无谓的消耗时间,可是又得不到多少分。我们应该学习战国时的田忌赛马,懂得应变,以结果为导向,暂搁9-14题,跳至15-17题,15三角题、16立体几何题都是基础题,学校的大量训练会让学生轻松得分,17题多为应用题,这题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不怎么容易拿到满分,经过努力,10分总是能拿到的,从而顺利完成了A卷。其次这样轻松地拿下试卷的半壁江山,对于学生的信心是多大的鼓励,是不言而喻的!我回头算算我们完成A卷的性价比,曾经我多次在多批次学生中做过实验,6分钟全歼1-8题的学生大有人在(当然个别学生量力而为),15-17平均10分钟一题,总共耗时36分钟,歼敌一半以上,36:82这代价真是太值了,总比有些学生做填空题就要花40分钟还拿不到满分强太多!      B卷多为区分层次的题型,这份卷子的好差最终会决定好同学们的数学排名,我们应该战略上重视它战术上藐视它,虽然是个硬骨头,也不要有畏难情绪。在做完A卷的17题,应该赶紧着手B卷填空题,从第9题开始,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相信第一感,尽量一气呵成,不可拖延时间,严格遵守下面讲的第二个“快、稳、冲”中“快+冲”的原则,这里就不花篇幅讲解,下面会进行详细讲解。B卷的解答题由解析几何、导数函数、综合数列组成。其答题顺序应先选数列作答,因为数列的第一问一般简单,可以拿到,第二问或第三问是要有基本功和灵感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如果按考卷顺序,一般在最后,那时由于时间的关系会有一些紧张,心态会有波动,很难有灵感,让最后的时间干耗,使用效率低下,即使有也很难写完过程,因为前面的两题会耗时很多,不会留太多时间到最后。最后做解析几何(这次期中不考),解几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用解析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解几的题型在200年前就被人玩透了,本题多为套路解题,难住的都是那些怕练习的学生,期中考试后我会一一和学生讲解阐述,做这题到高考那时,学生基本会养成条件反射,不需要过多的逻辑思维,只需稳扎稳打就可以,所以安排在最后答题,这样就不会因紧张而浪费考场上宝贵的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分数。导数题当然安排在第二题了,经过适当训练,每一个学生在导数题上都能拿到尽量高的分值,甚至满分,关键是要有时间参透问题和条件的转化,故安排在第二答题顺序,真正要拿到满分,还需多复习期中期末我讲的“导数四步”和经典分类题型。接下来我们在算算性价比,在有了A卷分值的垫肚子,我们做B卷应该游刃有余,9-14填空安排25分钟左右,18-20解答题安排45分钟左右,因人而异,大概剩下15分钟检查试卷,保证不留空白給遗憾,即使不会做也要写个答案,“理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二、“快、稳、冲”原则       “快”是针对所有填空题的,铁律是“读题三遍,没有思路就直接过”,原因是如果读了三遍题目学生还没有眉目,那在这两小时里做出的概率大概是1/10,如果把时间耗在这里,岂不是得不偿失了!“读题一遍,有思路,再读一遍,审视自己的思路是否完善”,福兮祸所伏,有的同学此时容易犯浑,丢三落四,欠考虑,武断地计算出答案,那只有考后拍大腿的份了。由于简单即使回头复查,大脑惯性思维也不会检查出什么的,而这里的分值和14题是一样的,你失去了就等于比平均分少了5分,还不像14题那样,得失天定,失之惜哉!把铁律坚决执行,同学们的填空题在解题和时间配置方面会有质的飞跃,不信试试。

“稳”是针对所有解答题的,铁律是“审题三遍,一遍不少,列出关键条件”审题的目的就是列出条件,因为没有多余的条件,一旦少条件了,特别是隐藏条件没有发现,题目肯定做不出来;“计算要慢,三步一回头,尤其变号移项时”,大题都是一环套一环,有时写了半天,第一步就错了,大有人在,导致时间浪费了,又不得分。逻辑思维永远建立在运算的基础上的。放心大考的计算不是考纯粹的计算,所以计算不会太难,主要考察还是能力,只要认真对待就不会有问题。     “冲”是针对没有十足把握的题目,铁律是“绝不缴械,绝不留白,小题猜个答案也是答案,大题能写多少是多少”。不要不拿豆包不当干粮,有时填空题你在已有的条件和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夠一够,也许就是正确答案,你不写上去是真的没有分;解题题不是以结果论成败的,它需要过程,有时你即使不知道结果,但你只要在条件的基础上,把想到的写上去,阅卷老师就不会辜负你,关键要有“冲”的希望和“冲”的自信!三、如何使用“草稿纸”     规范草稿纸的使用,有的同学认为,草稿纸阅卷老师也不计分,怎么使用无所谓。这就错了,根据高考规则,每场考试都由监考员统一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除此之外是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草稿纸的。小小一张草稿纸,在平时无足轻重,但此时不可忽视。第一,要充分利用它。对于数学科目,几乎所有的演算都在草稿纸上展开,特别是对基础欠缺或有粗心大意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考生,此时草稿纸就显得更为重要。第二,要注意节省着用。通常情况下,一场考试只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因此考生要合理地利用,并注意节省着用。最好将草稿纸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四,按规则、有秩序的使用,在平时就养成习惯,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道一道挨着往下写。每一题的草稿都写在一块儿,而且要步骤清晰,整份试卷,答案有确定为无误的,有稍微不放心的,有非常不放心的,还有根本未答出来的,这就需要在草稿纸的题号前注上自己可识别的符号,以确定检查的侧重点,展现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总之,要做到有序而不乱,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考试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忌在上面“素描”、“开药方”,演算了一个题目就用完了。第三,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后草稿纸必须留下。因此考生不要轻易丢弃草稿纸,更不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   第四、简明扼要,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和纲目的形式出现,评卷老师也是在考生的答案中寻找要点,即采点给分。因此答案要有简明扼要、准确、要点化、段落化,切忌流水帐式地空发议论离题万里,或者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没有要点序号标志,阅卷教师找要点比较困难。四、保持好的心态,平常心对待考试前,考生肯定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统考、模考了,临场不要慌乱,保持好的心态。用平常心对待最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严格准时各项原则和铁律。五、附:我的“考网理论”,希望能让同学们更深地理解高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注重预测效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一,高考考查的是理解能力,是对一个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于一个考生的基本要求;第二,高考考查的是运用能力,能够运用你手中的已有资源处理实际问题;第三,高考考查的是散发思维与迁移能力。理解是基础,运用是关键,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做到“考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死抱”课本,穷尽书上的知识点,用题海战术、“人体炸弹”去“摧残”我们的考生,题海战术,好比一滩浑水,沉浸在题海里的考生就好比里面的鱼,到处乱窜,找不到方向,毫无头绪,没有重点,感觉到处都是考点,到处都应该掌握,让自己心力憔悴,力不从心,失去斗志,疲于应战,这样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把地球看着乒乓球,此时从太空中,只会看到黄河和长江主干流,看不到其支流和其他河流”,抓大放小,铭记高考宗旨,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考这样的大型的考试,考生要取得优异成绩,应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其宗旨,这样在备考中,才会有的放矢,不乱方寸;而身边很多高三学生,甚至老师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心里总是暗想:万一会考到这样的知识点题型!其实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但有很难更正这样的思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里的“第一轮复习”,看似理性,实质操作性不强,由于复习战线太长太久,像推土机一样,没有重点,很多考生没有理解就过去了,这样的复习本质上既耗时长又没有效果,反而让很多学生更加迷茫,乱其心志,让其失去信心,“兵家大忌”!考生无需面面俱到,有些知识点题型是根本没有资格上高考试卷的,就像开人民代表大会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参加,只需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人民群众就行!退一步讲,即使考到也是“流星砸中地球”的概率,考生不必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浪费到百分之二的知识点上面的,而考到了占分权重也是非常小的。高考的卷子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和仅仅的两至三个小时。就好比,给你一定长度的绳子,如果你把它变成像“筛子”一样密,那他的大小就只会有“筛子”那么大;如果你把他编制成像“渔网”一样,那它就有“渔网”那么大,覆盖面广,两者比较而言,“渔网”才是高考需要的。高考就是要一张“渔网”,把“大鱼”给筛选出来,达到它的预测目的。“新一轮复习”的模型:“攻下城市,渗透农村”。操作概要:首先,学校或培训班(以下简称“校方”)根据各地考试大纲,从学科特点、命题规律、命题趋势、题型变化、考试内容、分值比例分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高考脉络,发现并评估“城市”,分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南京、杭州、天津等”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其次,校方将“一、二线城市”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将其重点讲解举例(要求:知识点剖析准确到位,高考例题师范标准,抓住考点本质),课后布置具有代表性题目,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渗透“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要求:“抓大放小”写出解题的个人心得、“心路历程”);最后,校方以原题测评和讨论讲解。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偏离重心,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和时间对“农村”自由渗透,自由支配和对“城市”不偏不倚,绝对占有,从而在高考中轻轻松松过关斩将,不掉大分。(其中对于校方的“一轮复习”有些偏激,旨在说明道理)


    关注 老杨高考数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