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究竟是奥迪“出轨”上汽,还是上汽“勾引”奥迪?

 

谈及婚内出轨,你会想到谁?林丹赵雅淇、刘恺威王鸥、马蓉宋喆……,娱乐圈的纷纷扰扰让吃瓜群众一时间话题十足,搬...



谈及婚内出轨,你会想到谁?林丹赵雅淇、刘恺威王鸥、马蓉宋喆……,娱乐圈的纷纷扰扰让吃瓜群众一时间话题十足,搬着板凳看热闹。而汽车圈的上汽大众奥迪再合资这出绯闻,也如同“戏剧般”精彩纷呈,尿点很多。奥迪有没有资格再合资?是否控制舆论绑架政府?是否架空了国家产业政策?上汽不干好自主品牌干嘛来拆老大哥的台?一时间让人恍惚觉得,原来上汽大众奥迪也有“婚内出轨”之嫌。 1、奥迪“劈腿”  一汽知情or不知情?

在11月17日广州车展开幕前,大众集团中国举行了以“心相连,新愿景”为题的媒体沟通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推进奥迪与上汽合作的重要理由,是我们基于对豪华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判断,在奥迪启动与上汽的谈判之前,我们已经向一汽“吹风”,告知了相关信息。



而后,11月21日,奥迪中国经销商同奥迪德国董事冯德睿博士于佛山进行的闭门沟通会,冯德睿为经销商代表透露了合作背后的新理由,即上汽大众长达五年的“暗送秋波”,其表示,奥迪与上汽大众的合作原因在于上汽大众主动寻求奥迪接洽的,而且是长达连续5年的时间。

无论是已向一汽“吹风”,还是上汽长达五年的“暗送秋波”,奥迪都在为自己的“劈腿”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这种“吹风”只是知会一声,还是就各方方面都进行过深入沟通就不得而知,但从一汽大众乃至一汽集团此前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上汽大众奥迪合作项目的信息,都不甚了解。



一汽与奥迪牵手28年,可谓是风雨同舟,持续领导国内豪华车市场,如今大众及其子公司奥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竟然能置一个近30年的合作伙伴于不顾,未免让人嘘唏,这跟林丹趁着谢杏芳孕期出轨同样让人无语与感慨。

2、三无照片流出  阴谋论存在or不存在

其实回顾整个事件,总让人觉得奥迪“再合资”事件有些诡异。

11月初,“奥迪计划在中国建立第二家合资公司”的消息,在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中不胫而走,并且让奥迪经销商十分紧张。当时,一汽、大众和奥迪都没有任何官方说法,尽管“被合资”上汽态度暧昧,但大多消息源都是来自于经销商。



就像媒体论述的那样,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全过程,以及艰巨性、复杂性和其中的博弈,岂是经销商能够洞察和明晰的。可是,就在人们进一步质疑奥迪“再合资”的真实性时,两张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具体内容“三无”照片,所谓“签约”照的流出,瞬间引爆媒体,出现各种猜测。



而后,有人说,上汽和奥迪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说。于是,在相关传闻被爆出不到三天时间里,11月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确认了上汽集团高层、大众中国高层和奥迪公司高层在奥迪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总部狼堡,白纸黑字地把三方的合作框架协议给签订了。

于是乎,一场有关“奥迪控制舆论、绑架政府”阴谋论开始热议。林丹在老婆孕期出轨十八线模特赵雅淇,一些人都觉得应该是林丹被阴谋设计了,要不然怎么会拍到如此正面且荷尔蒙湿湿的照片。



而奥迪再合资为何会冠以阴谋论,是因为在这场谈判中,政府的角色被弱化。由于中国产业政策的规定,奥迪到底有没有再拥有一家合资公司的资格被质疑。如果政策不允许,或者上汽大众奥迪合资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认可和肯定,那么急于曝出的合作行为,就有点“绑架舆论”阴谋的意味了。

3、奥迪再合资  国家产业政策符合or不符合?

那么,奥迪到底有没有资格与中国企业单独合资?

此前,有媒体报道,“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整车合资企业50%:50%股比限制’和‘同一家外商不能与超过两家中方企业进行同类合资’,奥迪还有一个指标与国内的汽车企业建立第二家合资公司”。



中国经济网立马指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八条称:“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因此,自1966年,大众公司即拥有其全部股份的奥迪,根本就没有资格与中国企业单独合资。实际情况也是,一汽-大众早期的合资外方只有大众,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1995年,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才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

于是,又有媒体争论,大众在中国拥有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如果奥迪选择与上汽集团合作,利用上海大众工厂代工,双方成立合资的销售公司,借助上汽大众斯柯达模式,完全可以绕开政策限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 “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规定,那“上汽大众奥迪模式”是否违背了这一规定。



此外,如果这一模式真的得以实行,那么所有的已经在中国建立两家合资公司的外商,只要企业间你情我愿,是否都可以绕过这一政策而进行,那么规避产能过剩行业的政策规定,就沦为一纸空文。试问,如此这般,上汽大众奥迪又如何能够“登堂入室”呢?

4、上汽太主动  做强做大还差不差一个合资品牌

在上汽大众奥迪还没有正式对外签署协议之前,就有消息称,上汽董事长陈虹带领了一个庞大的上汽高层代表团与大众、奥迪方进行谈判。再加上冯德睿博士称,上汽大众连续5年的时间主动与奥迪方寻求接洽,坐实了上汽对奥迪的“饥渴”。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国内产销量最大的汽车集团,为何不把精力全力发展自主品牌上,还大老远地为了一个合资品牌,去挖角东北兄弟企业一汽的墙角,甚至还企图去钻政策的空子?

资料显示,以2015年为例,上汽集团销售586万辆,但集团旗下三家主要合资企业分别贡献了204万辆、180万辆和172万辆,三家之和高达556万辆,占比高达94.88%;另外两家商用车合资企业销量之和也超过11万辆。而真正的上汽自主——上汽股份的销量,精确到个位数只有170017辆,占比仅有2.9%。



此外,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自主品牌汽车战略,着力培育自主品牌,扩大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比例。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要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毫无疑问,上汽的自主品牌事业,远远重于与一个合资品牌的销售和代工,就算是奥迪又怎么样。

然而,上汽依然不遗余力,这或者就正如大家讨论的那样,这是中国品牌对合资品牌过度依附的典型表现,上汽大众奥迪一旦合资,能在技术反哺助推车型的高端化之路,不过如此这般,依然回到用市场换技术的悲哀,何谈自主再发展。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