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过客周文华:确信空虚与无望,仍高扬抗争与进取

 

往前走,是光是明,是黑是暗?益人周文华喜欢鲁迅的诠释:一种确信空虚与无望仍高扬抗争与进取的过客精神—即使是无望的抗争、无望的进取。他称自己为"过客"。...

一人,一车,一路。
往前走,是光是明,是黑是暗?
周文华喜欢鲁迅的诠释:一种确信空虚与无望仍高扬抗争与进取的过客精神
——即使是无望的抗争、无望的进取。
他称自己为“过客”。
确信问题庞杂,仍高扬心灵陪伴
“如果孤独可以被聆听,如果成长可以被陪伴,他们的人生会否不一样?”

这是青年导演江涛、黄丹婷、罗耿勇作品《聆听成长的声音》中的开场白。

作品是关于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对于留守儿童的陪伴。周文华是蓝信封项目的创始人。

当下,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庞杂,孩子的物质帮扶、家庭照料、成长监护、教育保障等,每一方面牵连的都是尴尬与忧心。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兄妹集体服农药自杀,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5岁。而这仅仅是个案,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孩子基本在17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脱离亲情陪伴的他们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自杀、暴力、封闭……种种现象真实发生。

有人质疑:留守儿童问题怎么可能依靠蓝信封就解决了呢?况且,在中国,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怎么可能依靠蓝信封就改变了呢?

和孩子一对一书信往来的蓝信封通信大使,也曾经困惑。大使“一棵树”问道:“仅仅靠写信,我们真的可能影响到孩子吗?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怎么办?”这是蓝信封博客里的记录。

周文华说:“我们固然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总有那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值得你去聆听和守候。”

一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将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作比较, 浙江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学者高亚宾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写道:“留守儿童有更高的焦虑感,表现出冷淡、孤独、严谨、情绪不稳定、忧虑不安、神经过敏性高等消极人格特征。”

亲子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是诱发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聚焦孩子们的情感归属需求,蓝信封希望通过一对一书信往来,为孩子填补一个需求、创造一段故事,沉淀一场回忆。

“让书信沟通彼此,让留守儿童拥有平等的亲情享受权和情感倾诉机会”。作为NGO,褪去学生社团稚气的蓝信封,不断探索专业化职业化的公益之路,提出了这个愿景。在项目中,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以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往来书信,通信至少一年。

“知道远远的地方有一个真正关心自己,愿意听自己说话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他们真的会很开心。”蓝信封校区队长小河说。

大使田田和来自湖南汉寿的小军已经保持通信2年了,她说:“一般月考小孩子都没什么时间写信,但小军还是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我。信里说,他刚做完卷子,最近比较忙。虽然字挺潦草的,但还是能感觉到他特别用心。”

截至2016年3月,湖南汉寿和广东河源的13所乡村学校的3351个孩子,和广东5所高校的3351个大学生,每个月都会收到对方的一封信,来往信件共有近3万封。信件内容大多是孩子平时生活中不愿、不敢和身边人吐诉的事情,比如喜欢上班上某个女生、跟班上同学打了一架、成绩差再考不好就不能继续读高中了……作为国内第一本留守儿童书信访谈录,蓝信封队员编写的《爱我,请理解我》记录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人,伤我最透 ——小嘉,17 岁,高二
我是很丑的女孩子 ——慧娟,14 岁,初二
我其实内心痛苦 ——佳明,17 岁,高一
多想有个人照顾我 ——小宇,16 岁,初三
困城 ——阿芝,17 岁
爱笑的青春 ——悦悦,17 岁,高二
我有一个愿望 ——军军,14 岁,初二
我却是有心人 ——林儿,17 岁,高一
我想发明一种超能力铠甲 ——小志,15 岁,初二
向阳花 ——小葵,13 岁,初二
对不起,我是坏小孩 ——小燕,17 岁,技校二年级
木屋里的花季 ——艾儿,17 岁,初三
什么都有,却没有爱 ——曼妮,15 岁,初三
重于泰山的石头 ——翔龙,17 岁,高一
我要给父母最好的生活 ——玲玲,16 岁,初三

确信时代巨变,仍高扬守护初心
 
在媒体冲击媒介裹挟的当下,蓝信封确定将通信项目作为核心项目。周文华这样阐释:“陪
伴和同理心,才是孩子最大的力量来源。”

留守儿童问题在当今社会不断发酵,许多NGO或公益人聚焦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有构想为每位孩子配备电子可通话式手表的,对着手表就可以听到志愿者的声音;有设计让孩子拥有一个语音式洋娃娃的,只要孩子按某个键,事先录进去的爸爸妈妈的声音就会播放出来……

“我其实会劝说做这些的公益同行,这么做没太大的意义,因为陪伴是不能代替的!”周文华坦言蓝信封坚持写信的做法遭受争议,但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写信方式本身,而是让孩子真的感受到有人是关心他的,是陪伴他的。周文华在年初的《倾听:在巨变的时代守住初心》中如是写道,

“带着一些使命价值进这个领域的我们,更应该:倾听,在巨变的时代守住初心。”

热衷运动的周文华跑过了蓝信封创立之初自筹经费的疲惫,跑过了转型为NGO的蜕变,正在跑的,是时时刻刻酝酿着新变化、新转机、新趋势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周文华,投身蓝信封像是一道长跑,路过幽黑也路过明亮。

对于公益,周文华把它视作追求自由的路途。在《自由之翼》文章中,他写道,“区别于献爱心晒苦难的公益,过客更愿意把公益的追求看作是自由的追求。而那种自由就是,你发现了内心柔软之处,正在被某个弱势群体所触动,而你为了这个触动和柔软去付出,那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公民社会研究者周如南评价:“蓝信封实际上起到第三方看管的功能,对原生家庭是很好的补充。技术或互联网通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通信所具有的情感沟通功能。”

“如果我们的能力、坚韧、投入够不上我们的初心,够不上我们想要的成长,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持续地行动,持续地去看,”面对质疑面对巨变,周文华有感而发。

周文华自称过客,最喜欢的照片就是“在路上”,一人,一车,一路,都静静地在躺着,似乎为再次的出发蓄力。

他的微博签名写道:

有人问登山家:为什么没完没了地爬山?登山家说:因为山在那里。
名   片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中国农村地区选择留守儿童现象典型的学校,构建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间长期交流的平台。核心项目为通信项目,即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以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往来书信,每个月一封信件。
 
周文华: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创始人、总干事。
 


谷河传媒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陈祺
责任编辑:王谦
微信编辑:Ek





    关注 布谷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