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给全国各地音乐厅的一个建议

 

不要只关注穆洛娃对上海个别听众的抱怨,来听听她最新的演出实况吧...

点击上方“享乐人生”获得更多精彩分享


昨天和今天,国内微信朋友圈疯转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穆洛娃在她的twitter上出帖子抱怨(不是谴责,是抱怨)上海的听众,她抱怨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时,听众在她演奏过程中拍照。她不明白,有现场不好好倾听,为何用手机录象和拍照回家去听还是看?这种听众行为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是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行为。



穆洛娃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我在上海演出,在演奏巴赫的音乐时,一半的听众用手机拍画质很差的照片和视频,不停地拍,这哪是来听音乐呀。他们拍一阵,拍下来的东西,事后干嘛用呢?我不明白。他们喜欢听听不清的声音和看花里胡哨的画面吗?”



也许,只有音乐家同行才能理解穆洛娃的这种抱怨,听众是难以想象这样的干扰有多大。先不要去追究穆洛娃说的话是否夸大事实(一半的听众在拿手机拍照),首先来看,这样的行为该不该被谴责和制止。

在音乐厅听音乐会遇到这样的事,不只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全国的音乐厅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外国音乐家来中国演出,抱怨中国的听众也不只是一次了,中国听众不妥的行为已经成为国外音乐家的话题了。多年前,小提琴家穆特就因为有记者在演出过程中拍照,当场要求让拍照者离开音乐厅。这样的事在中国的音乐厅发生很多了。有很多音乐家怕得罪音乐厅和伤害听众的自尊心,都忍着不说,憋着回到休息房间大吼几声或大骂几句发泄了事。

为什么音乐厅听音乐会要保持安静?

音乐厅听音乐会,听众要保持安静,这不仅仅是一种文明和一种礼仪,更是一种需要。因为音乐厅里的演奏不是用麦克风扩音的,音乐的很多细节是在现场演奏过程中,依附在自然泛音(也就是现场环境声)里的。这些细节正是现场演出最美妙的东西,只有在很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听到。另外,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一样,流行音乐基本上是一首曲子一个速度,一个力度,一种节奏,几个音跑来跑去就结束,而且借助电声扩音,音量和声压很大,听众讲话,不会影响,在酒吧里,听众吼着说话都不会影响演出。而在古典音乐的音乐会现场,音乐的变化细腻而繁多,需要很安静的环境,音乐家才能演奏出来,听众也才能听到。这是从听众的欣赏利益而言。对于台上的演奏者,演出过程中的演奏是高强度的专注,任何来自于乐谱上音符要求之声音之外的声音都是恐怖的干扰。演奏者除了自己听自己的演奏,还要听合作者的演奏,乐队演奏者需要听的东西更多,仅仅是演奏层面上的配合就需要听很多,音乐上的默契配合那就需要更专注的聆听。舞台上演奏者那种高度的专注和用脑,是听众无法想象的。古典音乐的演奏不是卡拉OK演唱的伴奏,不是跟着一个死节奏嘭嚓嚓走即可。演奏家现场演奏和做心脏手术的医生在做手术是一样的。

音乐家举办一场音乐会,台下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时候一场音乐会,演奏者需要准备几个月,结果上台演奏,被各种台下的声音干扰,当然发疯呀。这不是音乐家挑剔,是因为听众不是台上的音乐家,无法理解。

音乐厅如何让听众很乐意地安静?

音乐厅演出期间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是为音乐家和听众服务,不是保安和城管。听众是买了票来接受音乐厅的服务的。是服务,就要有服务的精神和服务的态度。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在维护秩序过程中都如城管一样,很凶,没有礼貌,那如何赢得听众发自内心的配合。这样不但起不到服务的作用,还会引起听众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国内很多音乐厅的听众秩序维护几本上都是,演出前喇叭里播放严肃和冰冷的听众须知警告,演出过程中,工作人员四处走动或用激光笔照射制止听众的违规行为。一个听众偷偷拍照,引来激光笔的照射,工作人员的走动,这是在维护秩序,还是在执行工作规定进行更大的干扰?激光笔一照出去,晃听众的眼睛也晃台上音乐家的眼睛,工作人员走动,很多听众就会被迫去看和关注,台上的音乐家听到走动的脚步声,也如后脊梁上爬了一个毛毛虫。如果是几个工作人员同时走动,几支激光笔同时照射到不同拍照的听众哪里去,那整个听众区就干扰成一片了。

音乐厅对听众应该是真诚和耐心地将音乐厅须知和礼仪亲切地告诉听众,让听众从心里认同和接受,而不是如城管管摆摊的小贩那样,命令听众这样不行,那样不允许。音乐厅现场的秩序问题,也不能全怪听众素质低,音乐厅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样需要提高。



我要是演出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我会这么做!如果演出时间定在19:30,那么正式演出就19:40左右开始。给我10分钟足够!我走上台,用麦克风(音量调到适中,听起来很舒服,感觉没有扩音,不要用会议的音量对听众喊话,会令听众反感,也破坏音乐厅的氛围)对听众亲切和风趣地说说音乐会礼仪,而不是宣布音乐厅的规定!我就把以下这段话对听众说:

亲爱的听众们,大家晚上好。一场精彩的演出是由台上的音乐家和台下的听众配合而实现的。大家买了票,花了时间,估计还饿着肚子,来听这场音乐会。音乐家也为这场演出花了很多心血准备。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即。演出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专注聆听演出,就如台上的音乐家安静和专注为大家演奏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最精彩的演出和最美的音乐。演出过程中,任何来自听众区的声音和走动,对于台上的音乐家都是很残酷和可怕的干扰。这种干扰是作为听众的您无法想象的。音乐家只有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投入演奏,把最精彩的音乐带给大家。我们来听音乐会,既是来享受台上音乐家的演出,也是来展示自己的文明和人格魅力,您的文明聆听不但让自己享受了音乐,支持了音乐家,更赢得了周围听众对您的尊重。如果咳嗽难忍,请低下头用帽子或衣服捂住嘴,尽量减弱声音。有应急上洗手间的听众,离开座位和走动时,请尽量不发出声响。建议今后听音乐会,女士不穿高跟鞋,男士不穿硬底皮鞋。乐章之间请不要鼓掌,因为音乐家的音乐记忆和音乐思路还在继续。请在音乐家起身敬礼时再鼓掌。只要是音乐家敬礼时鼓掌,都不会鼓错,不敬礼,不鼓掌。而且还要大声鼓掌,一直到音乐家从舞台上消失,掌声再逝去。如果你很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请持续鼓掌,至少让音乐家谢幕三次。祝大家今晚在精彩的演出和文明的聆听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演奏结束,音乐家谢幕时,大家可以拍照做纪念。音乐厅还专门为听众朋友安排了演出后在大厅与音乐家合影的时间。合影时请排队,这样会让你更快完成与音乐家的合影,音乐家和大家都可以早一点回家休息。

音乐会马上开始,请大家在安静声中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音乐家出场。谢谢大家。

我想,工作人员上台用真诚的微笑,不要读稿子,而是对听众说完这段话,听众不可能没反应。音乐厅是发生美好事情的地方。无论是音乐家,听众,还是工作人员,只要是在音乐厅里,在音乐声中,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和感觉去感受和表达一切,共同营造一个音乐的氛围。音乐不是演出开始才存在,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只是我们是否去感受和尊重她。

只有对音乐尊重的音乐家,才会对自己的演奏和对听众的行为有要求,演出过程中,不要说有多人听众拍照,一个拍照或一个听众区来的声音对于演奏家的干扰都是灾难性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一个演奏家连这样的反应和敏感都没有,那么这个演奏家的演奏也没有什么可听的,其演奏,不是演奏音乐,而是来干活!演奏家与演奏的关系就是艺术交欢行为。作为听众的你,你能忍受在你新婚之夜交欢时有人对你拍照吗?能容忍有人在你床前,窗户边,屋门前磕瓜子和聊天吗?有一个,你都会疯!那么,小提琴家穆洛娃文明抱怨上海个别听众在她演奏时拍照并不过份,她并没有骂人,是很文明的抱怨,她夸张地说一半听众在拍照也是恼怒之时说的气话,应该理解和原谅她。她当时在演奏巴赫的音乐。我们可以设想,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全身心地祷告,突然有人从身后不小心踢他(她)一脚,是什么感觉?或者,你在喝一碗鲜美的汤,刚举起碗要喝,掉了一坨鸟屎进碗里,或者,你很惬意地在商店里买香水,正在试闻香水,为你服务的服务员贴近你放一个臭屁,你什么感觉?都不是故意的,你如何反应?

真不想再听到音乐家们(中国音乐家和外国音乐家的)老说:“日本真干净,日本听众的文明在全世界都出名了”。我们要打败日本人,不是去和他打战,而是在文明上打败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强大了,那才是天下无敌,立于不败之地。而集体的文明,是从个体开始的。公共场所排队的文明,音乐厅听众的文明,都反应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程。希望,不要因为这里就事论人,又引起某些人的民族情绪爆发。这与崇洋媚外没有半点关系,文明针对不文明,从来不针对人种,是人选择文明,不是文明选择人!

 送上穆洛娃三个精彩的实况演出视频,希望您喜欢。

穆洛娃演奏巴赫《恰空舞曲》选自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d小调第二帕蒂塔舞曲》中的第五乐章“恰空舞曲”/2010年荷兰音乐节的巴赫亭子演出实况/使用的小提琴是: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 1750



穆洛娃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协奏:荷兰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Dmitri Slobodeniouk

地点:荷兰乌得勒支TivoliVredenburg 音乐厅

时间:2016年4月22日



穆洛娃演奏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协奏:马勒室内乐团

指挥:丹尼尔·哈丁

穆洛娃的小提琴
苏立华自主独立聊音乐公众订阅号
推荐优秀音乐作品   推荐优秀音乐家   分享精彩演奏
欢迎赐稿与合作
samsustrategies@gmail.com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同时关注苏立华聊音乐(samsuchatmusic)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关注 享乐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