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老爸的两个实例,谈如何培养孩子思考力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上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妹妹琼也是一名物理学家。费曼回忆他们兄妹的天分很大程度上源于父亲的教育。让我们看看费曼父亲如何启发孩子……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心理工作机构,我们心之观在以往的文章中推荐了很多心理层面的亲子教育方式,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诺奖得主费曼的爸爸的育儿方法,因为我觉得费曼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科学成就,与他爸爸早期的用心培养绝对分不开!或许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科学家,但科学家的思维是今后做任何工作或学习都需要的,尤其思维力要从低年龄开始培养。另外,大家平时工作比较忙,周末闲暇一些,爸爸妈妈每周深度阅读10分钟,或许某一点感受,会给自己带来培养孩子的灵感或方法。今天看似很简单的2个示例,大家用心慢慢看完吧!

费曼是谁?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上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对任何事物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除了研究物理学,他还有很多传奇的经历,比如破解保险柜密码、演奏手鼓、破译玛雅象形文字、绘画甚至调查航天飞机失事。他有一个妹妹琼,比他小9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琼后来也成了一名物理学家。



费曼的天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亲的教育。费曼的父亲会维修收音机,会带小费曼观察自然,并擅长用简单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费曼如何回忆自己父亲带给自己的启发。
如何观察自然
那时我们常去卡次基山,那是纽约市的人们伏天避暑消夏的去处。孩子的父亲们工作日都在纽约干活,周末才回家。我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卡次基山,在漫步于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母亲瞧见了,觉得这着实不错,便纷纷敦促丈夫们也学着做。可是这些丈夫们不理她们。她们便来央求我父亲带他们的小孩去玩。我父亲没有答应,因为他和我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不想让别人夹杂进来。

于是,其他小孩的父亲也就只好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了。周末过去了,父亲们都回城里做事去。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 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我那时就猜出其实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
 
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他又接着说,“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是。”我说。他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唔,”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我说,“得啦,我想不出来。你说道理在哪儿?”“因为有虱子在做怪,” 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我没有接触过其他人的父亲,所以在当时我并不懂得我父亲有多么了不起。他究竟是怎么学会了科学最根本的法则: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深层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值得去探究?我从未问过他,因为我当时以为所有的父亲都理所应当地知道这些。
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
我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一天, 我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我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

“这,谁都不知道。”他说,“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你瞧,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我一个名词。

他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

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
我父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他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讨论,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兴趣盎然的讨论。 它在一生中一直激励我,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上瘾了——就像一个人在孩童时尝到什么甜头,就一直念念不忘。我就像个小孩,一直在找前面讲的那种奇妙的感受。尽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却也时不时地能做到。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 享 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动图



戳大拇指


    关注 心之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