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时光 陌上堂 • 种子的信仰

 

知识本身并不能形成对自然的关心,那什么样的导赏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真正的互动和关联?...


种子的信仰

在这本书里,梭罗把土地比作谷仓和学校,展现了自然永恒的真实和美意,更加贴近人们的心灵。新生命的崛起和环境的发展,是每一代人都要面临的主题。

这个秋天,体会自然关联,追踪文明过往,就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
                                             
田间语文




“种瓜得瓜”,“瓜”字两边的一撇一捺,那是葫芦科作物的藤蔓。

“硕果累累”,这个“果”字的原型,就是丰富和圆满的最好写照。

象形造字法,来自对物品特征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描绘。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字都是天造地设的。

但是,如果只是单个物品的的描摹,那还只是图形。

承载某种含义,并且重复使用和流传,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流传到现在的,都是古人那些最具创意的符号。

然后,它们一路生根发芽,衍生出更多。

比如,在这间教室里,就有许多和“”有关的字,它们都在哪儿呢?



你看,自然堂上有一树。

接下来,你还会在哪里发现“”?每一次发现都会是你的成果哦。

田间艺术


先让我们来找找种子在哪里?



"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

"苹果!"

"南瓜!"

"牛油果!" (但是指向青桔子)

"我们切开苹果看看里面有些啥? "

"有黑黑的小种子。"

"是噢,苹果皮和果肉像一个摇篮,种子就躺在最里面。"



香蕉呢,它有没有种子?

"有!香蕉的种子在最里面!" 小胖子把香蕉塞进嘴里告诉我。

"没有!从来没有看见过香蕉的种子。" 小朋友家长说。

那么,香蕉到底有没有种子呢?

说有种子的,种子到哪里去了?

说没有种子的,那它们的娃娃怎么来呢?

存疑一向是陌上堂的求知风格,不知道没关系,正好一直惦记着。



仔细观察捡来的果实和风干的标本,想想种子都是怎么去旅行的。

种子一开始被果实细心地保护起来,然后有一天,它们要走了。

虽然和妈妈告别的方式各有不同,它们都会在各自的一方天地里,努力而安静地长成自己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它们也长出了果实,有了自己的孩子。



小朋友挑一“颗”中意的种子,认出它是谁,封印成自己的种子标本。

这就是有爱的果实的双重任务
给予种子充足的滋养和保护
也促成种子自由地传播
田间手作


种子植物占据这个世界植物种类的75%,它们结出的种子都是属于我们人类的吗?

答案是当然不。

想一想种子旅行的方式,就知道鸟儿有多么需要它。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鸟儿正好可以大快朵颐。我们这个时候做一个喂食器,一来是为了拉拢它,等鸟儿飞来跟前进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仔细观察它啦。

二来呢,冬天很快就要到了,城里的鸟儿还好,那些一年一度的候鸟在冰天雪地里就不容易了,希望这样一只简单的装置,有可能帮助它们度过饥荒。

动手之前,先了解下鸟(chi)儿(huo)和它们的利器。

鸟没有牙齿,但它自带餐具——鸟喙(hui,读如会)。



连连看,哪一种鸟喙适合进食哪一种鸟食?



开始动手了,喂食器的材料很环保,请你仔细看看桌上都有哪几样道具?

当天的午餐盒也被物尽其用,让它再次成为鸟儿的餐盘吧。



做好了喂食器,低调地挂于林中,这是我和鸟儿的一个约定……

小鸟,快来看,中不中你的意?

熬过了这个冬天的鸟儿,明年会在哪里筑"",喂养它们的小宝宝?
瓜果遍地的秋天,
不仅仅是我们的,
也是它们的。


鸣谢:前小桔创意农场;陌上堂参与家庭。

百家游学会成员主要来自上海历届自然导赏班的学员,以“关心大地上的事情”为行动方向,秉承“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实践准则,热恋自然,热爱生活,愿携手师友,共同求知和践行,持续助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特此声明

百家游学会的微信内容均为原创,欢迎广为传播,转载请标明原创作者及出处。


    关注 百家游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