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路在何方?

 

自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于2005年在美国兴起,便因其代表的分享及互惠精神被人接受...



自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于2005年在美国兴起,便因其代表的分享及互惠精神被人接受而流行于世界。2010年,WeWork在纽约开办了第一个创新式的联合办公空间——它的创新在于,把冷冰冰的办公空间变为了一个由不同公司联合办公的社群。



2015年,WeWork被《FastCompany》评为2015年度最创新的公司之一。如今,WeWork在《财富》的独角兽榜单上位列13,估值高达160亿美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巨型独角兽。

就在WeWork大获成功之后,2015年初,离开万科的毛大庆创立了优客工场,这与国内正在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谋而合,此举甚至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上随着科技产业的大力发展,大量小微企业及初创企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写字楼物业租金也在逐年提升,对于这类企业来说,租金压力巨大。由此,联合办公空间开始在国内广泛盛行,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发展至数千家。

不过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说看,这一行业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处于亏损,主要原因还是投资者的盲目进入。对行业缺乏了解、盈利模式不清晰、不是依靠租金而是靠服务生存——这一点从未被证明,加上入住率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公司运营困难。

即便如此,投资者与创业者们依然前仆后继地涌进这个行业,甚至,WeWork也在上海开了一家店,在此之前,WeWork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已经开设了54个联合办公空间,会员超过了三万名,入驻的公司有年轻的创业公司,也有像微软、American Express这般的大型企业,而上海是WeWork在亚洲扩张的第一站。

与之相反的是孵化器们的陆续倒闭。今年以来,随着地库、孔雀等孵化器的倒闭,许多业内人士都意识到:孵化器不好做了。你可还记得六年前以众筹咖啡馆起家、并于2014年上线孵化器业务的3W咖啡吗?其主业务已从孵化器运营管理转为“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的商业模式。不过由高大上的创投服务转向接地气的“租办公室”服务,就连3W自己的员工也一度难以理解。但在内忧外患之下,将未来押在一个新兴市场似乎已是最不坏的选择。

然而随着联合办公越来越多,脱颖而出就变得困难起来。在装修上下功夫似乎成为最容易、最有噱头的吸引方式之一,你可以看到很多办公室变成了这样:



这样:



甚至这样:



让你上班的时候都会以为自己是在洞穴探险。

也有一些创业者另辟蹊径,抓住了联合办公的细分市场,比如只接受互联网初创企业、专为网红提供直播空间、只为女性创业者服务甚至只为同志创业者服务等等……

甚至还有邀请明星来做运营。太合音乐集团和国内一家著名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将携手进军以音乐为主题联合办公行业,并邀请摇滚歌手郑钧主持运营工作。

据悉,这个联合办公空间将包含联合办公,还将集排练室、录音棚和音乐展演空间于一身。这些办公空间不仅希望吸引音乐人,还希望形成音乐上下游行业产业链,比如互联网音乐公司、音乐智能硬件公司。

如果这个项目能成功,这大概算是目前所谓细分市场上最为靠谱的案例了吧,背靠着太合音乐这样既有版权资源,又有线上渠道的“大树”……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众创空间为自己找准了定位和方向,但依然还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开始为之前理不清的发展定位和盈利模式买单,不过好在行业真正的低谷没有到来,还有很多潜力和变数值得期待。


    关注 鲍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