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大高楼空了那么多,还得接着建?

 

一旦一座摩天大楼被冠上“最高”、“第一”这样的名字,谁拥有它都变得重要起来。...





一旦摩天大楼的高度达到了“地标”级别,人们就总是会将其与城市形象联系起来。

比如最近的消息是,黑石集团正在洽购曾是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将近38%股权。而原股东顶新集团出售在台北101持股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回应此前的地沟油事件带来的负面形象。

你看,一旦一座摩天大楼被冠上“最高”、“第一”这样的名字,谁拥有它都变得重要起来。

“欲望,城市需要通过建高层来象征它的经济,证明它的能量,提供一个正能量的形象。”独立艺术和建筑策展人方振宁这样看待摩天大楼的第二功能性。北京设计周期间,他所策划的“建筑中国1000”在798艺术区开展,只有少数的超高层建筑进入这个“1000个杰出的中国建筑作品”名单,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北京的中国尊。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没看过的话,请拽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中国的摩天大楼纪录近几年在不断地刷新,城市的天际线也在更迭中向上生长着。你能在绝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看到这种对摩天大楼的崇拜和虚荣心。

比如沈阳。

贯穿整个沈阳市区的青年大街是沈阳“金廊”CBD最核心的部分,这个城市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都分布在这条大街的两侧。2011年开始,沈阳的摩天大楼数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慢慢赶超了成都、天津两个城市。



高度350米的恒隆市府广场是沈阳目前的最高楼,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沈阳的高度显然拼不过,但75座的数量在全国城市里排名第五,这一点仅次于上海、广州、重庆和深圳。

这里还有更多在建和规划中的高楼。截至目前,沈阳的未来计划中还有81座高楼,超过一半的摩天大楼已经开工建设。这样的执行力远超东北地区的其他城市:哈尔滨和长春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动力去不停地造楼。

在沈阳,城市地标的更新方式有些特别。它会不断地推倒已经有些过时且开始变得“没有价值”的建筑,然后在原址上重建一个新的地标。

2007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被爆破拆除,这座曾经见证了中国国足挺进世界杯的建筑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区,世茂天城、友谊时代广场、茂业中心……五里河体育场原址所在是沈阳商业的黄金地段,2005年在沈阳土地交易中心卖出的价格是16亿。在1988年建成,服役时间18年。

同样位于金廊沿线的沈阳夏宫城市广场也是原址重建的高层建筑。它的前身是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室内嬉水乐园,名字就叫“夏宫”,是很多沈阳人的童年记忆。老夏宫1994年建成,经历了开业、停业、重新开业、再次停业的过程。因为亏损严重,维护费用高昂,2009年沈阳夏宫同样爆破,在2秒间夷为平地,服役时间15年。

被沈阳人民亲切地或是调侃为“大温度计”的辽宁省气象局大楼也在2013年爆破拆除,服役时间7年。

……

摩天大楼是整个城市商业活动的微缩景观,人们可以在这个垂直空间里自由地消费、居住、观光……而摩天大楼扮演的最大的角色就是为人们提供工作场所,在所有城市的摩天大楼几种功能分类中,办公的比例占到了58%。



戴德梁行的全国甲级写字楼201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中,北京的空置率在所有监测城市中是最低的,在其之后是深圳、广州、上海这三个一线城市。而那些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最高的城市是沈阳、重庆、长沙、成都……

这个城市名单和最近几年摩天大楼增长最快的城市几乎吻合。这些非一线城市里的高层建筑实在太多了,在现有的存量还未消化的时候,另一边又有一座新的大楼开始投入使用了,在没有合适的公司入驻的时候,就只好让它空着了。

“沈阳现在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在全国城市确实是比较高的。”戴德梁行沈阳区顾问周晖认为当这个数字处于20%~30%之间的时候,对沈阳来说才算达到一个合理水平。但是在未来两年里,这种状态还要一直持续。要让市场消化掉现有的存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沈阳面对的挑战刚刚开始。

今年上半年入市的恒隆市府广场,处于金廊沿线最核心的北站-市府商圈。同时期的新地中心北站商圈。按照周晖提供的数据,目前恒隆市府广场的平均租金为111元/平方米/月,新地中心为92元/平方米/月。

在周晖看来,这两个新入市的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水平还算可以,低于该商圈的平均水平。其中,恒隆市府广场由于业主品牌和硬件的优势,能够吸引一些外资公司,而新地中心对金融保险类企业更有吸引力。

此外,为了让空置问题平稳一些,一下子开放整栋大楼显得不切实际,开发商的策略是分批入市。恒隆目前开放的是低区和中区,新地的中高区也即将入市。

“人来,还不错,能把空置率降低就可以了。”在当前这个环境下,开发商虽然更希望有符合自身品质的公司入驻,但在初期他们其实并不能拿出多大筹码去过分地要求租户的水平。在争取优质租客上,主动降低租金,也成了不得不做的一个下策。毕竟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对那些公司来说最实际的好处还是成本要低。

想要仔细看看每个城市?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在旧的地皮上,用新的钢筋水泥重新创造一个世界,这些老建筑就在这样的期冀中死去,但是没人能预料新世界的未来。

在一开始以高度为荣的驱动下,盲目规划出的那些超高层建筑在后期仍然需要审批再调整。“限高”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规划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会慢慢地显露出来,最后不一定会建成。“它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空置率比较高的时候,开发商也会趋利避害。”周晖认为市场前景和利益驱动,让建高楼的浪潮趋于理性。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那些纸面上的规划是否成真,还是个未知数。

题图来自esty.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

文/项维肖 沈从乐

视觉/王方宏

如果你没看过第一篇《“中国第一高楼”又被刷新,光是比高就赢了?》,赶紧点击阅读原文补补课吧。


    关注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