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蝶为何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x0a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x0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柳永:功名之憾。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一定要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做出具体的阐释的话,那我可以说柳永的”伊“便是”功名“了。

历代以来,诗人拜见权贵、赠以诗词,一直是诗人进入仕途的有效途径,柳永也不例外。第一次落榜之后,柳永愤愤不平,作出《鹤冲天·黄金榜》,虽然当时仍沉迷于烟花巷柳之处,但也不忘攀附权贵,终于得到推荐,诗词被传到了宋仁宗手中。

宋仁宗拿着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看着,若有所思,他指着诗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斥责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需浮名?且去填词!”别人将皇帝的意思传达给柳永,柳永知道后仰天大笑,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在皇帝那里不受待见,柳永又拿着他的词,前往当时的大臣晏殊那里,于是就发生了上述所说的,晏殊讽刺柳永继而将柳永打发走的趣事。

柳永求取功名的过程注定是坎坷而悲催的,有关于柳永人生四次落榜的记录大致是这样的:

1009年,京城会试在即,柳永踌躇满志,但因“属辞浮糜”,受到严厉谴责,于是柳永初试落第。他在愤慨之下作出《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制度的牢骚和不满。

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的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于是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而柳永第三次落榜。

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然离开京师,与情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

对比词人的经历,我只能说,高考落榜并不悲催,最为悲催的是,高考落榜后情人离去,兄弟还金榜题名。柳永这个屡试不第的男人,终于忍受不了失败的耻辱,决定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

那一天,这个在汴京城里考了十五年试的四十岁男人,这个将自己一生最富激情岁月献给了科举的男人,终于决心放弃他这一生所求之不得的功名,年少时烟花巷柳的生活如烟般在眼前飘逝而去,仕途的挫折在内心深处仍隐隐作痛,他望着汴京城里繁华的都市,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去往何处。

也就是那一天,他终于决定乘舟南下,以写词为生,时值汴京城郊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岸上杨柳随风摇曳,他与虫娘泪眼送别,作下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真是如他自己所说的,”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

我想,伟大的心灵注定是孤独的,而柳永这样的一个大才大智之人,他的词在此之前早已传唱大江南北,却因得不到当局的认可使得内心遭受巨大的痛苦,而社会的选拔机制与人的才智的不相匹配,更是令我唏嘘不已,我为柳永悲叹,也为当时的科举制度悲叹,在这里,我想到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曾阐释过的一个理念

“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渐消灭人自身的差别,而建立那些有关阶级、地位的人为差别,用虚假的卓越代替真正的卓越,这样安排的结果是把一些才智低劣的人往上提,而把少数天赋卓越的人压制下去。

出现这样一个社会无疑是悲哀的,而无论在哪个时代,一个人所拥有的卓越才智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必然会使自身遭受苦难,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图为柳永画像)

再回到柳永的身上来看,我想,他其实还算比较幸运的了。

在他乘舟南下漂泊十年之后,也就是1034年,这一年宋仁宗特开恩典,决定对历届科场失利的人给予放宽尺度的录取,此时年已五十的柳永凄怆地望着北方,他发现,十年了,自己还是没能走出失败的阴影,他仍旧没能完全放下”功名“这块心头之痛,他想,一介书生的文笔如果得不到当局的认可,那姑且只能算是一种无用之术,遂决定再次北上汴京,了结此生的这一心愿。

柳永从鄂州赶到了京师后,在当年的京城会试中,五十岁的柳永参加了自己人生的第五次科举,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了进士榜,被授予了授睦州团练推官,虽然是小官,但是暮年及第的柳永还是喜悦不已,可谓老泪纵横,因为他终于在他有生之年了结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自己即使是死也无憾了。

柳永暮年进士及第,还是因为皇帝特开恩典的缘故,因此如果当时皇帝并没有放宽录取的标准,那么柳永若可能会一辈子呆在南方某个不知名的小镇里存活,继而郁郁离世。“进士”之名虽然来的不那么实至名归,但是这对于柳永这样一个屡试不第的词人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头衔。

之后柳永当了几年的官,迁官迁了几次,他人生也就走到了尽头,可虽然柳永当了官,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仍是不变的事实,据传,他死后还是由歌妓捐赠安葬的,虽不甚悲,但真是“做鬼也风流”啊。

以上四位诗人皆处于北宋时期,但接下来要说的这位诗人与他们所相隔的时代久远,而离我们较近,他就是来自晚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

王国维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因此,如果需要在王国维先生身上找出与柳永的关系的话,那我不得不从他的作品入手了。王国维先生在研究旧体诗方面颇有建树,曾著有著作《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过“古今之成大事业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一直为近现代中国文人所称赞和熟稔,我在这里将之从原著中完整地摘录下来,供读者观摩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

不难发现,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一境界来自于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第二境界来自于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第三境界来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因此,可以说,王国维不仅与晏殊、柳永有联系,还与《蝶恋花》这一词牌名有一定的联系,这也是我将王国维先生当作最后来讲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王国维先生的一生中,又存在着怎样的遗憾呢?

(未完)


    关注 憩息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