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是什么颜色?

 

她的眼睛,自带滤镜。...





看这是 BottleDream 第 456 次与你美好分享
在16岁的晴晴眼里,一切都是有颜色,包括姓氏和国家。

天忆:「姓刘的『刘』是什么颜色?」

晴晴:「蓝色,因为同河流的「流」是谐音,而河流是蓝色的。」

晴晴又问:「『朱』更像金色,还是『邓』更像金色?『于』是什么颜色,『陆』是什么颜色?」

天忆尝试回答:「『于』是银色,『陆』是棕色,你觉得呢?」

晴晴接着问:「『薛』是金黄色?『胡』是土黄色?」

.......

认识晴晴以后,天忆与晴晴在微信上常有这样的对话。晴晴对明星、姓氏、胖瘦、国家这类的事物很感兴趣,并时常用颜色,对它们进行各种排列组合。


▲ 晴晴的背影
如果按惯常贴标签的方式,
24岁的天忆是「摄影师」,
16岁的晴晴则是「自闭症人士」。
但在天忆眼中,这一次她们的相遇,
却都是以「摄影师」的身份。


今年7月17日,天忆参与了「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Twinkling Photographer Project)」,她是 45 位参与项目的摄影师之一。

这些摄影师与 37 位自闭症孩子自由结对,尝试透过摄影,进行一次对话。陪伴摄影师和自闭症孩子的,还有孩子的家庭和陪护志愿者。

关于自闭症
「致·岛·语(Echoing Islands)」展览摄影作品
过去,BottleDream分享过《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发起人雨霫的故事(戳此回顾)。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给你的是另一个参与改变的人、志愿摄影师——天忆的经历与感悟。

你会发现,创变者的能量,在传递。从创变者身上,流淌到他们想要帮助的人那里,最终回到创变者自己身上。

天忆与晴晴
第一次跟晴晴见面,约在一个商场里。

远远地,她冲着我飞奔过来:「张天忆!很高兴认识你!」声音明亮而饱满。

一般人看来,「自闭症人士」总不爱跟别人打交道——Autism/自闭症/孤独症,这些词语塑造着我们对自闭症人士的看法。但实际上,他们并非自我封闭,也不是天然的孤独者。

透过晴晴的镜头,我尝试去理解她眼中的世界。
▲ 图/晴晴
晴晴对自己关注的事物,有一种执拗的偏爱。出现在她照片里的,可能是寻常人看来不那么“美”的:

她拍下广告牌,只因为那上面出现了她喜欢的明星舒淇;

她连续拍下在轮船上见到的黄色柱子,一根、两根、一群……因为那段时间里,她刚好执迷于寻找黄色;

她喜欢光影,她的视线就总是在关注蓝天、云朵、正在海中飘荡的小舟、傍晚洒在海面的月光……
▲ 图/晴晴
旅途大巴或是宾馆的蓝色窗户是她最喜欢用的「滤镜」,透过这样的窗户拍摄到的景象,带上了些许忧伤的情绪,仿佛她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实现,想要添加一些自己情感色彩。
▲ 图/晴晴


在一定程度上,晴晴拍照的行为是「暴力」的:看到什么拍什么,没有束缚,也从不介意他人的眼光,所以会无意中拍到路人很真实的情绪状态。

也许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不自觉带上面具;但独行时,那些瞬间的所思所想会情不自禁流露出来。晴晴的相机在那时会伸入人们生活的缝隙中,也碰巧捕捉了生活的真相,当然那些真相不一定是美的。

我很确定一件事:只要她投入了进去,会是个天生的摄影师。



▲ 图/晴晴
对于晴晴来说,路途中坐在交通工具里,是非常非常难熬的一段时间。晴晴妈妈为防止她玩手机,缓解她的情绪,会给她找点事做,大多数时候是鼓励她拍照。这个过程中,她按下快门的频率会变得非常高,产生大量照片。



我想,这个时候,摄影成了她缓解焦虑的方式。她并不享受,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抗拒,无从逃脱。

如果将她的所有照片组合在一起,不论好坏,或许会组成像清明上河图一般的超长画卷;我想将这些照片做成一个装置,或者一个视频,让你我一起随着晴晴的目光,来一次旅行。


▲ 晴晴跟妈妈去日本旅游时拍的照片
在她的照片里,也出现了几次她的妈妈。



▲ 晴晴拍的妈妈
因为自闭症,晴晴与妈妈之间的关系略微复杂,时常会有冲突(甚至比普通的母女还要激烈一些);但当她的镜头朝向妈妈的唇,她觉得那是美的,也是她的心思的流露:她希望得到一个吻,并想要主动去亲吻妈妈;她总是渴望亲密,但又被亲密伤害,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 晴晴的自拍
一开始,我身为摄影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同样,她参与进来的身份也是摄影师,而不是一个「自闭症孩子」。所以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是去教她,也并不能去教她。

如果硬要说我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的话,也许跟她配对,成为一组的成员就是一个奇妙的巧合,证明我们身上也许会有共通点。我和她都喜欢蓝色,喜欢光影和巧合。我从小也是个容易情绪化、容易焦虑的孩子,所以我懂得那些感伤的时刻,也揣测着她的感伤会比我大十倍。

▲ 图/张天忆
而更多的,是她给了我一些启示,比如我开始学习像她一样抛开一些束缚,按快门更多,更随心,更加能面对自己内心所追寻的事物。

我们相遇,不定时相约一起创作一起玩耍;但更多的时刻,我们是各自在生活,各自创作。但那些相遇和相约却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内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我们都渐渐改变了,也更能理解对方。
▲ 晴晴、妈妈、天忆(图/天忆)


以上,是天忆和晴晴的4个月,而为期16个月的《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也完成了它第一阶段4个月的尝试。

这个计划,终于在今天,有了初步的小成果,想要和看到此处的你分享。

「島語」
——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协同创作」回顾展
时间:12月11日~12月25日
地点:杭州国际创意中心
亮点:摄影展/自闭症VR体验区/科普


雨霫是这个「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Twinkling Photographer Project)」的发起者。以硕士全奖毕业于美国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化学系的她,研究纳米材料和可持续建筑,却搁下自己的全职工作,从零开始,一门心思扑在这个为期16个月的众包试验上。

她说,孩子们的作品没有「好坏」之分,所有自主地、有意识地通过镜头的表达,都是好作品。在这里,「拍照」和「摄影」的界限无限模糊,因为这本是一次藉由摄影,引发不同群体间平等自然地沟通的探索尝试。
她说:

「比起『星星的孩子』,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岛屿』。这些『岛屿』拥有独立的生态系统,日月更替,春光秋暮。他们是独立有思想的群体,他们也同样是生命。

作为岛屿,尽管海洋的距离将我们隔开,天空的包容却带着流动的风雨变得更加亲密。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幻化为水汽与风,漂浮到海岛之上,为他们带来一个相互沟通的契机,看到彼此。」

就像天忆感觉到自己变了,
每一个参与项目、尝试理解他人的人,
都因为沟通,刷新了自己。
传递出去的能量,也最终回到自己身上。


作者:张天忆

编辑:麒麟 范范
- END -
苗世明:一句「发现中国的梵高」,所有人都懂了
自闭症人群就像蒲公英,
放错了地方是野草,放对了地方是草药


    关注 BottleDrea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